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意义深远、言简意赅。出自春秋战国时代的成语典故有300多条,而来自楚国、楚人的成语占了几近1/3。作为历史故事一部分的成语典故也是当时政治文化的折射。来自楚国、楚人的成语反映出当时征伐频仍,楚人率性自为,楚风淳朴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翻译是文化交流的一种手段,更是文化扩散的一种方式。通过译作,把一种文化介绍给另一种文化是翻译的目的,也是交流的意义所在。本文着重例举彝文、汉文、英文三个不同文化群体中有关一些反映颜色、称谓、成语、典故等事物的不同表达,从文化的角度分析文化因素对翻译所构成的困难,意在指出翻译不仅仅是语言转换的操作,更是一种社会活动,是一门调解文化冲突的艺术。  相似文献   

3.
彭丽晗 《乡音》2012,(10):23
投资278亿元的中华成语文化园项目已经在10月3日签约,今年10月开工;大型动画电视剧《成语国探秘》9月8日又捧回了"金鹰奖"……近日,邯郸市政协委员赵林明非常高兴,邯郸的成语文化资源正在被不断开发。1584条成语出自邯郸邯郸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美称,在汉语万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诗学中的"想"与"因"结合的诗学观,不仅为诗歌创作、鉴赏和文学批评提供借鉴,而且也可作为汉诗英译的研究视角。本文从宇文所安英译王维诗的"译画入诗"、"译禅入诗"和"译典入诗"三个方面,探讨了诗歌画境中的动态性、静态性和光线色彩的和谐性在翻译中的摹写和润饰作用,分析了禅宗审美意境翻译中的"无我之境"、情景交织中的意境翻译的动感、声情意象翻译的乐感,总结了典故翻译的文化交互性,指出了宇文所安的翻译艺术的再现性重于表现性。  相似文献   

5.
心坚石穿     
“心坚石穿”一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典故。在《掌故大辞典》中记载着这一典故的来源。南朝梁陶弘景在《真诰》中云:“昔有傅先生者,其少好道,入焦山石室中,积七年,而太极老君诣之,与之木钻,使穿石盘,厚五尺许,云:‘穿此盘便当得道。’其人乃昼夜穿之,积四十七年,钻尽石穿,遂得神丹,乃升大清为南岳真人。”后人用“心坚石穿”这一成语来说明:只要意志坚定,石头也能穿透;只要下定决心,  相似文献   

6.
在政治课上,恰当地运用成语、典故以及诗句是必要的。教师把有趣、通俗的典故融合于教学中,加上生动的描述,确能收到抛砖引玉、水到渠成之效。我在讲授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时,就用了众所周知的故事——“刻舟求剑”来引出课题,这样就生  相似文献   

7.
外国人译“积毁销骨”的笑话据说外国人翻译中国文字,最怕遇着成语。成语9有短短的四个字,却包含着相当复杂的故事,外国人耳10个单词来翻译出不见得能说透,还常有曲解的事性现。以成语“积毁销骨”为例,此语的原意是说毁谤大多,将使人无以自存。法国一名翻译家将...  相似文献   

8.
《史记西南夷传列》载: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汉武帝拜番阳令唐蒙“为郎中将,将千人,食重万余人,从巴、蜀笮关入,遂见夜郎侯多同。”从此,“夜郎自大”这个成语典故,两千多年来在我国广为流传经久不衰。历史留下的这个谜,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浓厚兴趣,许多专家学者对古夜郎的来源、族属、区域等都进行过探讨研究。但是,历史留下的这个谜至今还未解开。  相似文献   

9.
由于英汉民族在地理环境、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相当的差异,成语的产生和使用在各自得文化中也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色。鉴如此,汉语成语翻译应该在考虑文化传递的前提下,采用不同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浙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向被誉为文物之邦.浙江历史上出现过不少杰出人物,他们所造就的业绩不仅泽及当代,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的故事,形诸于笔端,乃渐渐浓缩而成为典故、成语.……  相似文献   

11.
浙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向被誉为文物之邦.浙江历史上出现过不少杰出人物,他们所造就的业绩不仅泽及当代,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的故事,形诸于笔端,乃渐渐浓缩而成为典故、成语.……  相似文献   

12.
起死回生 三门峡成语典故撷精□张国成中原风情“起死回生”这一成语典故与虢国太子以及古代名医扁鹊有关。周朝灭商之后 ,周武王封屡立战功的大将虢仲(周文王之弟、周武王之叔父 )于虢。虢国自此成为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虢国下辖地域包括今天的三门峡市 ,洛阳市的洛宁县、新安县的一部分以及山西平陆县、芮城县的一部分。虢国国都上阳在今三门峡市湖滨区。扁鹊 ,春秋时名医 ,本名秦越人。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 ,扁鹊少时从长桑君学医 ,能双目见人脏腑。扁鹊医遍天下 ,普救众生 ,驰名神州。一日 ,扁鹊云游至虢国国都上阳 ,听说太子…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两大语种,汉英语言和东西方文化一样存在着相同性、相似性、相融性和相异性.同时两种语言都深受其各自文化背景,尤其是宗教、神话故事和文学典故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学习和应用英语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汉英两种语言的文化共性和文化个性,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4.
人民群众往往容易接受和理解通俗易懂的理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没有大众化的理论作支撑很难取得实效。毛泽东同志运用传统的成语典故、人民群众实践语言、形象化的表达方式探讨了文化领域的功能、方针、继承等基本问题,对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进行了通俗化的演绎和表达,形成了大众化的文化理论。  相似文献   

15.
宋小英 《前沿》2013,(16):136-137
词汇是指一种语言里所有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任何一个句子都是由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构成的。因而,在翻译活动中如何正确地理解和表达各种各样的词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汉维语词汇词义的对应关系,据词义关系,运用补偿手段在词汇翻译中对汉维语词汇进行翻译,以达到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6.
大学英语是高职高专学生的必修课,其课程考核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风向标。应将口语、写作、手工等技能的形成性考核与听力、阅读、词汇、语法、翻译等理论考核一起纳入课程考核体系,由单一的终结性评价过渡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考核学生语言知识掌握、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思维、表达、操作和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新疆人大》2014,(6):43-43
“泾清渭浊”将不再是成语典故,而已经照进现实。在刚刚结束的宁夏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河水源保护区条例》,《条例》的通过,不仅对加强泾源县行政区域内泾河水源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做出了规定,也为解决宁夏南部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立法保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生存环境、习俗差异、宗教信仰、历史典故等方面阐述了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并分析了英汉习语翻译的具体原则和方法。如:直译法、同义习语借用法、意译法、增添法、还原法。  相似文献   

19.
从1915年到1965年五十年间,毛泽东在其许多著作或讲话中,时常提及宋玉及其作品,多次将宋玉《风赋》、《登徒子好色赋》等推荐给党的高级干部们阅读;巧妙点化宋玉辞赋中的词句,推陈出新;或将其成语典故信手拈来,古为今用;甚至能熟练背诵其经典中的精彩片段,并对宋玉其人及作品给与非常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成语是人们长期习用、简洁精辟、具有书面色彩的固定短语。各种语言都有成语。汉语成语的结构具有定型性,大多由4个字组成,结构凝固,不能随意变动词序和成分;汉语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通常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的基础上概括出整体意义。成语一般都有出处,各个时代的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中,创造了许多言语作品,其中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