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0年6月26日,众多科学家与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白宫共同宣布;人类基因组计划经过10年的努力,基本完成了对人类DNA的测序工作——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正式问世。如今,又一个10年匆匆而过,人类基因组计划是否如人们所期待的那样大展宏图呢?  相似文献   

2.
《时事资料手册》2010,(1):98-99
新华社2009年12月8日报道.我国科研人员在人类基因组研究中获得新的重大进展——发现人类基因组中存在着种群特异甚至个体独有的DNA序列和功能基因。在研究中,科研人员运用第二代测序技术和自主研发的基因组组装工具.对“炎黄一号”基因组——首个亚洲人个人基因组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度测序和拼接,  相似文献   

3.
一、科学家公布人类基因组图谱。 二、美国科学家研制出单分子晶体管。贝尔实验室用一个单一的有机分子制造出了世界上最小的晶体管,针尖般大小的尺寸上可以容纳1000万个这种晶体管,这种晶体管将导致更小更强芯片的诞生。 三、首台可自动运行的DNA计算机问世。它由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设计,可极大地提高今后几年DNA的筛选速度。  相似文献   

4.
在合肥市丰乐种业有限公司有一块令人称羡的“人才高地”———“丰乐种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作为高新技术植入企业的载体,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将成为丰乐种业快速发展的有力助推器。丰乐种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自1999年12月建站伊始,已前后进站两名博士,他们学识渊博,带着具有前瞻性的科研课题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科研工作。他们利用离子束生物工程技术对西甜瓜进行了离子束介导遗传转化和具有保健作用的银杏全基因组DNA通过离子束介导的方法实现了与西瓜基因DNA的超远缘分子杂交等科研工作。同时,他们还开展了西甜瓜、辣椒、…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到今天,“DNA”已不再是生命科学的一个专用名词。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不断被应用于司法实践。本期“案海”版块介绍的两个案件,都围绕着神奇的“DNA”展开,如何将先进的科学技术灵活运用于断案过程,考验着每一个执法者的执法理念和执法水平。  相似文献   

6.
人类基因组计划(the Human Genome Project),是迄今为止人类对自身构造进行的最深入的探究。其核心内容是构建DNA序列图,解读人类的遗传信息。10年前,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诞生并被公布.堪称遗传学研究的一座丰碑。无数科学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到的是更远的风景。基因研究.到底能带我们走多远?  相似文献   

7.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底突发强烈地震并引发大海啸。随后几天,媒体报道的灾区死亡人数呈跳跃性增长,令全世界为之哀叹。这时,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北京华大方瑞司法物证鉴定中心的执行主任邓亚军,以她特有的专业敏感,意识到在这个特殊时刻,对灾区来说,除了救援物资之外,还特别需要能够对遇难者进行DNA身份鉴定的专业技术人员。  相似文献   

8.
《警察技术》2012,(1):79-79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专家研究出一种新技术,可以根据唾液来预测人的年龄。该技术能够为犯罪现场调查提供新的用于确定嫌疑人年龄的取证工具。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使用34对21—55岁的男性同卵双胞胎的唾液样本,扫描了他们的基因组,确定了DNA中甲基化与年龄密切相关的88处位点。他们还利用年龄为侣~70岁的31名男性和29名女性的唾液样本做了相同的实验,获得了同样的结果。接下来,他们建立了一个预测模型,使用与甲基化和年龄关系最密切的3个基因中的两个。当他们把双胞胎或其他人群的唾液样本数据输入模型中时,能够正确地预测一个人的年龄,误差范围在5年之内,这是一个相当高的精度水平。  相似文献   

9.
杜国明 《求索》2011,(4):146-148
作为最早将DNA证据用于司法实践的国家之一,美国对DNA证据的采信经历了一个从盲从、迷信到理性接受的发展过程。为了使DNA证据在司法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价值,必须科学、理性地面对DNA证据,建立DNA技术标准化和质量控制体系等程序规则,完善DNA鉴定程序规则已成为我国法庭科学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糖核酸 (DNA)排列顺序公布以来 ,科学家们一直在问 :人类基因组到底包含多少基因 ?科学界一般认为 ,人体2 3对染色体里共有约 6.5万至 1 2万个基因 ,比较普遍的说法是 1 0万个。最近三个独立研究小组在同一期《自然遗传学》杂志上发表报告 ,分别提出了对人体基因总数的最新估计值 ,结果大相径庭 :有的认为有 1 2万个 ,有人认为只有 3万多个。专家们指出 ,人体内到底有多少基因 ,还需等人类基因组草图绘制完毕后才能下结论人体基因知多少自从第一个人体脱氧核  相似文献   

11.
教育动态     
美将在中学增设人类基因组课美国计划在中学生物课中增加基因组方面的内容,并已制作出了一套多媒体基因组教材。这套教材主要为中学生的普通生物学课或入门性生物学课编写,也适用于大学生、普通公众和卫生机构的志愿者。多媒体光盘的主要内容有:基因、变异和人类历史、如何对基因组测序、基因组研究和医学的未来、伦理道德和立法及社会问题案例研究、术语表等。人类基因组计划首席科学家柯林斯对记者说,制作这套教材的目的是加强美国中学生的生命科学教育,确保全美各地的科学教师能拥有较好地获取人类基因组最新信息的渠道。他说,科学…  相似文献   

12.
DNA技术引入法庭科学领域后,在法医鉴定方面显示了巨大的生命力。STR作为一种新发现的遗传标记,广泛分布于原核、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因为STR-PCR具有简便、灵敏、快速、准确的特性,在亲子鉴定、个体识别及其他指纹分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这项技术已经成为各类刑事案件法医物证检验的主要手段。为此作者从四个方面浅谈STR多态性基因扫描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法庭科学上的应用,希望能为DNA鉴定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警察技术》2011,(6):77-78
工作犬DNA数据库管理系统运用DNA分析和计算机运算技术,将DNA数据输入计算机,:再由计算机对DNA信息进行比对分析。根据DNA相似性计算、个体识别、亲权鉴定、亲权检索、基因频率调查、多态信息含量计算、杂合度计算、遗传距离计算以及各警用性状连锁标记分析等遗传分析结果,结合种犬警用性能、繁殖性能、后裔品质、健康情况等表...  相似文献   

14.
美国营养学家研究证明了一个惊人的结果:在某种意义上,贪吃零食和受到辐射一样会让人易患癌症。这是因为,人体的遗传物质——DNA合成与修复需要叶酸、维生素B12、B6、C、E等营养素,如果这些营养素不足,会导致DNA损伤无法修复,其后果与辐射带来的伤害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15.
12岁的小女孩被奸杀,警方在受害人身上提取到的DNA直指邻家一对双胞胎兄弟,而且,这对兄弟竟然是同卵双胞胎(一般双胞胎都是异卵双胞胎),也就是说,他们是由同一个卵子受精发育而成。他们不仅外貌高度近似。细胞核内的DNA也是是完全相同的,区分同性同卵双生一直是一个世界难题。那么他们之中到底谁是凶手呢?扑朔迷离的案情让陕西省岐山县警方的侦查工作一再受阻。  相似文献   

16.
张幼芳 《公安学刊》2007,(3):105-106
线粒体DNA分析在法医学检验中具有核基因组DNA分析不可替代的作用。浙江汉族线粒体HVI区具有高度多态性,适合法医学个体识别。用3100-A基因分析仪对PCR产物直接测序法,调查100名无关浙江汉族个体线粒体HVI区碱基序列。在100名无关浙江汉族个体的HVI(16030~16481)区,检出84个碱基突变点,共71种单倍型,碱基变异包括替换、颠换、缺失和插入,其中以替换为主,占变异的84.5%,其个体识别率为96.4%。获得浙江汉族人群线粒体DNA多态性数据,为群体遗传学和法医学个体识别积累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7.
DNA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刑事诉讼对DNA证据的依赖性逐步加大,DNA证据常常作为法庭判决的关键证据。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这个方面的研究和运用还相对落后,这不仅仅表现在技术层面上,更重要的表现在制度层面上,与DNA分析技术的应用快速发展相比,我国的DNA分析技术方面的立法严重滞后。我国不仅要完善相应立法和管理机制,更要在DNA证据采信等环节上建立和完善相应规则,克服对DNA证据的盲目轻信。  相似文献   

18.
<正>别看只有1.65米的个头,30载的法医生涯中,他写下一个又一个传奇——湖北省第一个用耻骨推测年龄,第一个用蝇蛆计算死亡时间的人;首批入选公安部“全国刑事技术青年人才库”,是国家反暴恐案件DNA专家组成员、湖北省法医DNA专家……解尸语、破密钥,与罪恶展开终极较量,他是湖北省黄冈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王子强。说起他,青年民警敬佩不已:“王法医的脑子就像是一个更新极快的大超市,总是老货还没卖完,新货就上了柜,让我们自愧不如。”  相似文献   

19.
曹烈焰 《新重庆》2005,(2):10-12
2004年12月11日,重庆市委、市政府在西南农业大学隆重举行该校家蚕基因组研究论在《Science》上全发表庆祝大会。这一天,以西南农业大学家蚕基因组研究人员为主体撰写的研究论《家蚕基因组框架图》被美国最新一期的国际权威杂志、世界最高学术刊物《Science》全发表:这是继去年该校联合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在全世界率先绘制完成家蚕基因组框架图之后,  相似文献   

20.
2000~2001年:千年转换已经完成,电脑系统同新的日期已经相安无事。电脑的3D加速处理器使视频播放没有抖动;因特网上的贸易使越来越多的用户信服,尤其是在美国、日本和欧洲高效的线路上网,使音乐、书籍和照片在可以接受的时间内下载。波恩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在2001年可能实现医学上的一个突破:第一次给人体植入一个电子视网膜。一部分失明者,即所有那些只是视网膜、而不是视神经受损伤的人,至少可以有限度地恢复视力。 生物工程也可望有重大发展。私人企业在新的千年开始时,将第一次完全破译人的基因组。 2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