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当代大学生为视角,对其道德自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问题进行研究。受"非道德因素"影响,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存在偏差和认同危机;道德价值弱化与核心价值观缺失并存;大学生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性较差。研究认为,只有在道德自觉框架下,才能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成效,并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道德自信。  相似文献   

2.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一个重大举措,但只相当于价值观念的启蒙阶段,存在着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仅凭若干抽象价值范畴并不能有效抵御西方"普世价值"背后的"西化"意图;价值取向不同甚至是相互冲突的众多抽象价值目标也无法为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步调一致的行为准则;从抽象价值观念中发展出具有规范性和实践性的理论化价值原则,这是历史所昭示的解决价值启蒙阶段问题的对策;鉴于西方构建理论化价值原则的路径是从个人本位出发、围绕个人自由来构建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化价值原则就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要素,从社会本位出发、围绕社会公平正义来建构。  相似文献   

3.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一个重大举措,但只相当于价值观念的启蒙阶段,存在着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仅凭若干抽象价值范畴并不能有效抵御西方"普世价值"背后的"西化"意图;价值取向不同甚至是相互冲突的众多抽象价值目标也无法为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步调一致的行为准则;从抽象价值观念中发展出具有规范性和实践性的理论化价值原则,这是历史所昭示的解决价值启蒙阶段问题的对策;鉴于西方构建理论化价值原则的路径是从个人本位出发、围绕个人自由来构建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化价值原则就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要素,从社会本位出发、围绕社会公平正义来建构。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勾勒出了国家的价值内核、社会的共同理想、亿万国民的精神家园,是多元化社会中凝聚共识的"聚焦点"。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应扎实抓好以下三个方面:深化养成。价值观是从学习到认知再到行动的往复过程,是一个高度重养成的过程,需进教育引导之门、走实践养成之路。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是价值观的问题,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与此紧密相关的价值观的消解和重构,是社会转型中的重要问题。因此,社会转型与价值观既是一个实践问题,又是一个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 转型期社会结构某些失衡引起的价值失衡,给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着理论互通性与实践互融性,但这两者为什么能够实现融合、其理论基础是什么?文章试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契合性、功能契合性和实践契合性三个维度,从理论探源的层面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能够相互融合与促进的内在契合性。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一个理论的问题,更是一个实践的问题。首先,要通过理论创新的途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历史涵盖性和相对稳定性;核心价值体系要体现党性、民族性、人类性的统一,体现崇高性与普及性的统一,应贴近生活实际从而得到大众的认同。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有效地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应尊重认知发展的规律和舆论形成发展的规律,注重柔性的引导方式,避免一味灌输式地说教;应通过重视底线价值观教育和公共空间对话而非行政干预的途径,来消解价值观相对主义的思潮;还应注意发现和培育影响大众舆论价值取向的“意见领袖“。再次,必须重视对制度进行伦理评价,创建激励核心价值观、约束消极的非核心价值观的制度体系。通过刚性的体制和制度安排,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入社会实践,成为主流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应着国家、社会与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而作出了三个基本层次的区分。从主体性角度考察,它的价值宣示分别是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出发的,是三者为主体的价值观,三个层面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贯通,统一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中,使之在本质上体现出主体的社会性。解析其内部结构可以发现,每个基本层次的价值诉求有一定的次序,但三个基本层次之间并无主次之分。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指出,要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倡导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人生的价值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的命题,它是从个人和社会群体之间的关系中产生的,是价值在人生问题上的具体体现。概括地讲,人生的价值就是人在生命历程中各种实践活动所具有的社会意义。人生价值的实质在于,人在自己一生中,能够多大程度地满足社会物质的和精神的需要。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生价值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另一方面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实质和协C。在个人与社会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价值论视角解读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此,本文提出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价值维度,即价值的主体性、价值的实践性和价值的具体历史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为基础,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定时空条件,表达了人民主体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1.
生态价值观:一种新的价值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传统的价值观以人统治自然为指导思想,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经济、增加物质财富以满足人类物质需要当作判断自身行为是否合理的标准。我们必须确立这样的价值观,就是自然资源是有价值的,这种价值首先决定于它的有用性,其价值的大小则取决于它的稀缺性和开发利用条件。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每一代人究竟应当怎样衡量自己创造的文明成就,又应当如何评价自己决策行为的功过得失,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对自然价值的认识和价值的取向与判断标准。解决好环境和资源的价值问题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2.
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上存在的很多争议,原因之一在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词的语义解析不同。任何一个问题的研究,都不能回避对问题所涉及的基本概念进行理论上的追问和清晰界定。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弄明白价值和价值观是什么,还必须对其"社会主义"和"核心"进行历史界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培育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潘玉腾 《学习月刊》2012,(15):13-14
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从价值认知到价值认同再到价值实践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是价值观内化与外化的统一。因此,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使其真正成为整个社会的普遍价值准则,内化为广大社会成员的价值追求,外化为广大社会成员的行为自觉,实现"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的目标.必须推动人民群众的价值认知、价值认同和价值实践三个要素均衡协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创新性地提出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任务,并科学界定了其层次结构和丰富内涵。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可以从三方面去理解和把握。一是从国家发展目标和整体建设层面理解“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理念;二是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民众公共生活层面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理念;三是从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行为准则层面理解“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5.
志愿文化是从志愿服务行动中引申出来的文化趋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理论和实践上实现互动共赢关系,不仅有利于志愿者主体自我价值的体现和自由发展的完善,而且能够有效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良性发展。文章力求从志愿文化的理论涵义、社会价值、培育途径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形成完善的志愿文化培育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核心价值目标和价值理念,其对于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大作用。通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一个基层央行的经验做法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路径提供了经验借鉴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职业价值观的调运是当前一个既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又具有强烈现实针对性的问题。唐凯所、李培超在1999年3月2叫长沙晚报》上发表的《论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职业价值观的调适卜文,详细地分析了传统职业价值观与经济体制转轨之间所产生的冲突及其实质和根源,论述了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对价统的职业价值观进行调适的必然性和必要。队,指出了经济体制转轨时期职业价值观调适的基本方向。一是从消极依赖型向积极进取型转换2二是从单纯的生活生存型向注重素质成就型转换;三是从等级认同型向平等认同型转换;四是从只重功利型向义利统一型转换。…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新时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和本质体现,鲜明标定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价值坐标,在当代中国具有最大的包容性、最强的现实性、最广的引领性。文章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出发,着力阐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于历史、现实和实践的生成逻辑,彰显其鲜明的主体性、内生性、开放性特点;通过探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社会规范作用、社会定向作用、社会驱动作用的目标机理,揭示其作为社会发展的润滑剂、正能量和稳定器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最后聚焦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个重要维度,具体阐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19.
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国家治理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直面社会严峻情势的责任担当。从理论上探讨社会核心价值观与国家治理之间的内在关联,分析多元价值观碰撞背景下国家治理实践展开的逻辑前提、价值依据,以及核心价值观践行中的制度正义问题,是当前深入认识治国理政实践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20.
对人的价值,不同的立场,有着不同的价值观。无产阶级有无产阶级的价值观,资产阶级有资产阶级的价值观。无产阶把无私奉献视为人生的最高价值,而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则是极端利己主义。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的价值理论,对于我们澄清在这个问题上的模糊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科学的革命人生观,提高广大干部的政治理论素质与思想道德水平,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人的价值说到底是奉献和索取的问题。在人的价值关系中,奉献就是价值客体的有用性对价值主体的实现,索取就是价值主体的需求在价值客体上的实现。两者是一对矛盾,而奉献是矛盾的主要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