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风窗》2016,(23)
正中国面临的问题是,股市低迷不振,房地产市场过热却不能过度降温,那么留给货币当局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空间便越来越窄。近来,下调利率似乎正在成为各国央行之间的一股新潮流:10月4日,印度央行宣布调低政策性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10月3日,哈萨克斯坦央行宣布下调基准利率0.5个百分点;9月22日,印度尼西亚央行宣布下调利率0.25个百分点;8月4日,英国央行宣布下调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各国央行一连串跟风似的下调利率,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  相似文献   

2.
《南风窗》2009,(13)
全球的公共医疗水平还远未达到人们的预期,各国医疗发展桎梏于成本、渠道、覆盖率等难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不满日益加剧,医疗行业需要迎接三大挑战——效率较低的医疗体系、质量欠佳的医疗服务、看病难且贵的就医现状。  相似文献   

3.
财讯     
《南风窗》2014,(2):16-16
<正>去年11月外汇占款新增4000亿央行公布2013年11月外汇占款新增数据显示,11月央行口径外汇占款增加了近4000亿元,这个数字与日前公布的金融机构口径的当月新增外汇占款3979.47亿元高度一致,表明银行悉数将外汇结给了央行,也意味着央行在2013年11月通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迟到的公正未必还是公正,那么延误的人才则更难成为人才,因为人才是有时间性的。然而蹂躏人才现象却如此俯拾即是,有些还貌似合理,如何不让人呼吁抢救人才!其一,能上难下的政策,埋没了大量优秀人才。据有关部门2001年统计,全国公务员共528万人,各类事业人员近3000万人。队伍不但庞大,而且状态超常稳定,即能上而难下、  相似文献   

5.
杨军 《南风窗》2010,(15):14-14
<正>据报道,原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将出任中国银联董事长,预计苏宁将于7月份走马上任。6月18日,国务院发布任免国家工作人员公告,免去苏宁、朱民的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职务。苏宁从2003年11月起任央行副行长。在央行系统里,苏宁主管征信建设、支付结算、办公厅以及存款保险公司的筹备工作,并担任央行上海总部主任,是银联的分管领导。  相似文献   

6.
《南风窗》2016,(25)
正我们的外汇市场改革应该有自身的节奏,不应该受到外部的过度压力。央行在汇率引导上相对游刃有余。当然,核心的矛盾还没有消除,就是货币政策独立性跟汇率的矛盾没有发生变化。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在即,去年的会议着重强调国企、财税、金融、社保四大领域的改革,在"宏观政策要稳"政策支柱中,首次提出了"完善汇率形成机制"。2015年,央行调整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实现了人民币一次性小幅贬值。人民币纳入SDR(特别提款权)篮子后,决策层更持续释出人民币汇率要更加市场化的  相似文献   

7.
财讯     
《南风窗》2012,(13):19-19
消息1利率市场化再迈一步自1996年启动银行业同业拆借利率以来,中国金融业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一直非常缓慢。不过,近日,这个步伐再向前迈进了一步。央行宣布,自6月8日起将银行存款利率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将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央行同时  相似文献   

8.
来信     
《南风窗》2015,(1)
<正>1最近央行降低利率意在引导金融机构在贷款时向实体经济倾斜,结果南辕北辙。我因工作缘故与中小企业主多有交集。业主说,利率看似降了,可银行利用利率浮动的权利对冲了于己的不利。问其缘由,答曰:早已成为世界巨无霸的银行哪会把小微企业放在眼里啊。银行要的是西瓜,有时间来捡芝麻吗?哪怕遍地芝麻!要从根本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必须另辟蹊径。他们强烈呼吁能有专门对应小  相似文献   

9.
央行看到2006年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之后没隔几天,7月21日宣布提高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2005年7月21日央行宣布改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将人民币对美元汇价升值2.1%。都是7月21日。去年央行宣布人民币升值后,相当一批国内学者用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这个词,对央行表现加以溢美,好像央行已经悟出并成熟运用了美联储的货币口诀。恐怕央行自己心里清楚,那个时间点根本不是什么市场选择下的主动之举,仍然没有跳出倒逼式改革的圈圈。另一方的表现又是怎样呢?境外机构就纷纷提高人民币进一步的升值预估值,鼓动并配合全球资本流动性…  相似文献   

10.
日前,记者在北京就一系列有关宏观调控的问题,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魏加宁博士。《南风窗》(以下简称《南》):作为国内较早呼吁树立央行在宏观调控中的主导地位的学者,近来的经济运行情况和宏观调控进程是否使您觉得有必要修正自己的观点?魏加宁(以下简魏):我一直坚持认为,在计划经济时期,宏观调控的主角是国家计委;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央行应当在宏观调控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但是去年以来,央行发出的信号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阻力和压力,尤其是一些政府部门及官员的声音很  相似文献   

11.
石勇 《南风窗》2014,(22):9-9
<正>我有一个朋友受到了沉重的一击,面色阴郁,内心"有一万匹草泥马在奔腾"。但当然,他只能压抑。打击他的是一份叫作《关于进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发文者是央行、银监会,赶在国庆节前的9月30日下手。中心思想是进行最新一轮、力度颇大的房地产"救市",所以,又称之为"央行9·30地产新政"。  相似文献   

12.
金融:货币政策成焦点对于新一届政府来说,农村问题是一个根本的、但也是长远的问题,但金融问题却已经迫在眉睫。 1月27日,新任的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央行工作会议上指出,2003年央行将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该消息随即成为各大财经媒体当天的重要新闻,因为财政渐  相似文献   

13.
于文波 《法制博览》2013,(5):204-205
医疗损害赔偿责任制度关乎广大患者的合法权益、患者与医疗机构之间的利益平衡与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一直是理论界和实践领域十分重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医疗损害赔偿的反思,指出当前医疗损害赔偿责任制度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以法律的视角进行理性透视,提出重构医疗损害赔偿责任制度的设想和建议,希望对医疗损害赔偿纠纷的有效解决和医疗损害赔偿责任制度的完善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4.
孙伟晋 《法制博览》2023,(1):145-147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和医疗手段的多样性,以及公民可支配收入和卫生健康认识的不断提高,公民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支出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然而,由于医疗卫生知识具有专业性,致使患者在就诊过程中无法正确认识适度医疗与过度医疗的界限。因此,正确认定过度医疗概念,分析过度医疗的特点和产生过度医疗现象的原因以及从法学角度对过度医疗现象进行合理的规制,不仅有利于有效维护患者权益,缓和医患纠纷,化解医患矛盾,节约医疗与司法成本,还有利于完善一国的法治建设,缓和法律的局限性。规制过度医疗现象应当从探讨过度医疗的概念和特点出发,分析过度医疗现象的不良影响并对于正确认定过度医疗行为和解决其带来的纠纷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南风窗》2014,(11)
<正>是时候了,我们亟需重塑医患关系。和教育领域一样,医疗对于一个现代社会的重要性,无须赘言。一个是教书育人,一个是治病救人。同样是和教育领域类似,经过十余年过度市场化的腐蚀,普通民众依然看病难、看病贵,医生的职业荣誉感和社会美誉度依然在下滑。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其实都是医患关系恶化中的输家。医疗保卫着我们的健康,医患关系的恶化摧残着社会的健康。这是一个时代的悖论,也可以说是特定发展阶段出现的"阶段性特征"。其实,和官民关系、劳资关系等一样,医患关系也是"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这个  相似文献   

16.
报载,最近国家有关部门对全国各类服务业进行了抽查,显示医疗服务业的综合分数远远低于其它服务类行业,名列“老末“。此消息一经发布,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应该说,医院的服务对象是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他们更需要周到的服务,更需要最佳的环境,更需要医护人员的关怀。事实上,人们所期待的恰恰是最失望的。人们不禁要问,医疗服务为何铁板一块,屡遭非议?  相似文献   

17.
邢翠格 《法制博览》2022,(8):115-117
对于民航旅客运输被延误这个问题,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热议.很多人对这种现象保持理智态度,表示理解,不过也有个别人表示不可接受.中国作为民航产业最为庞大的国家,每年产生航班延误问题较多,需要民众对航班延误问题有一个实质性的了解,并结合具体情况,从而确定民航旅客运输延误的责任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解决问题,并加强有关部门对...  相似文献   

18.
沈凯明 《工会博览》2011,(7):375-375
目前医疗机构正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医疗服务的竞争已不再局限于医疗质量和价格。优质的医疗服务是医院在现代医疗市场营销的最好载体,以现代服务理念为指导,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19.
财经线     
郭凯 《南风窗》2008,(13):12-12
越南央行上调利率200个基点至14%越南央行6月10日表示,将把越南盾贷款最优惠利率从12%上调至14%,并在6月11日一天将越南盾兑美元汇率下调2%。  相似文献   

20.
甄静慧 《南风窗》2013,(19):57-59
"把心理治疗重新划入医疗领域,这相当于把一大批已经渐渐‘去患者化’的人群重新贴上病理标签,对社会心理健康的发展非常有害!"王璐激动地说。"从认识的那天开始,你就一直处心积虑要抛弃我!"—今年5月,曹昱的工作手机上突然收到这样一条短信,消息发送者是她的一位咨客,接下来,短信声接二连三响起,指责不断升级;随后电话铃响,对面传来气急败坏的谩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