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策法规     
解读中央一号文件新华社2月21日受权全文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农村普及合作医疗制今年在全国范围取消农业税,粮食主产区要将种粮直接补贴的资金规模提高到粮食风险基金的50%以上。今年西部地区农村义务  相似文献   

2.
媒体     
《南风窗》2006,(21)
10月18日发表的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公报,详细描绘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图景:除了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消灭敌对势力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但在目前中国农村腐败盛行、健康和教育费用越来越贵、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情势下,新农村的建设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理论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经济和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制约农业、农村、农民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日益凸现。例如,农业基础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农业结构不合理,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村体制机制不健全,发展的内在活力不强,农民增收难,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拉大等。这些问题和矛盾如果得不到切实解决,全面小康和加快推进现代化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快推进现代化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一个需要长期艰苦奋斗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4.
石破 《南风窗》2014,(2):46-48
“靠种地赚不了钱,但也不辛苦。家里有人在外打打零工,再搞些养殖业,农村生活开支不大,这样的生活也可以。只要政府不耍赖,忽然把地收走了地还是值得照顾的。”  相似文献   

5.
发展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实现农村经济腾飞的重要路径选择,既体现了我国现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总路线,也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的根本要求;既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的大发展,也有利于推进和谐社会进程,促进农村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6.
人才智力支撑无疑是新农村建设中最具战略意义的资本。目前农村有增无减的人才资源外流状况,弱化了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加剧了人才智力的"空洞化",造成新农村建设目标与现实的逆向。为此,必须转换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和培训的理念与着力点,在对外出务工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还要针对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人力资源开发、教育培训工程,培养"乡土人才"。在此基础上,一方面通过加快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提升新农村建设的内聚力和吸引力,留住农村现有人才队伍,并吸引学有所成的农村学子及有创业本领的农民工回乡发展;另一方面要统筹城乡人力资本积累,实现"外力注入"和"培养本土"人才的"有机融合"。但是所有这一切都必须和农民的"利益获得"紧密结合起来。否则,乡村人力资本困境仍难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取得了全面的发展,尤其是农村的政治建设和经济建设更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然而,与农村政治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村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面向农村的文化产品匮乏,农民文化生活单调贫乏。当前进一步推进"三农"建设的重要命题即如何适应新形势,建立并完善农村新型文化的生成机制,增强农村新型文化活力。农村非政府组织作为社会力量的重要一支,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能够分担政府职能,填补市场缺位,团结个体农民,扮演着素质乡民的带动者、文明乡风的引领者、和谐乡情的维护者、生态乡境的守护者、民主乡村的推动者等多重角色,从而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引导功能与作用。因此,应加强农村非政府组织建设,提升其文化内生引领能力。  相似文献   

8.
读者     
《南风窗》2006,(18)
建设新农村“工夫在诗外”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是社会发展进程中一个关键词。也正因为如此,作为历史拐点上的“新农村建设”,引人关注,也承载了“乡土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希望和梦想。新农村建设,无任何历史经验可循。无论是贵刊上期的“独家策划”,还是此前有些地方政府和官员已经先期参观和考察过的韩国“新村运动”,它们自身的成功经验、发展历程以及新农村、新农业的历史类型、现实模式,都具有弥足珍贵的启蒙意义,值得我们当前正在开展的“新农村建设”进行借鉴、效仿,甚至某些细节和精髓,可以直接大方地采取…  相似文献   

9.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把握的若干重大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的历史时期强调的新农村建设,包含了农村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不能把新农村建设与现行的“三农”政策割裂开来,必须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的关系,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中央提出加快建设新农村步伐,而中国农村经过几千年的落后的人治管理模式,要达到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目标,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落后的生产关系,就必须加强以农村村民自治为基础的农村民主制度的构建。通过完善农村村民自治制度为手段,改进农村传统的管理模式,才能真正的解放农村生产力,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作为村民自治规范化、制度化法律依据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村民自治发展有着重大作用,但在一些主要方面也还存在明显的缺陷,这些缺陷制约着村民自治的深入和农村民主政治的发展,亟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1.
国外农村建设的经验教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国外农村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涉农金融体系建设、农地与农地流转制度建设、农业科技推广、政府支持和保护农业的政策、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村社会政治生活的组织与管理体系建设、农村城市化的路径选择等方面积累了不同的经验,形成了系统的农村建设工程,有力推进了发达国家和部分重要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了解并借鉴国外农村建设中的有益经验,对于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的决策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的政治我们耳熟能详的“三农问题”,作为农业、农村、农民三个问题的总称,是1990年代后期才出现的提法。在此之前,中国只有农业问题,没有“三农问题”,或者说农村和农民问题没有凸现得很严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的一段时间,农民收入的增长率一度超过15%,高于城市居民的收入增长水平,生活改善效果明显。1986年以后,主动的农村改革陷于停顿,但农民的普遍状况仍在朝好的方向走,这要归功于乡镇企业的兴盛,为很多农民提供“离土不离乡”的工作机会,既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也提升了农民的收入。进入1990年代,城市的改革步伐后…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安徽围绕"打好徽字牌,唱响黄梅戏,建设文化强省"的文化发展战略,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从总体上看,安徽农村文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还不相适应。这种不适应表现出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硬指标与软任务之间的矛盾。基于此,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必须树立"文化生产力"的思想和大文化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文化发展理念和文化经营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媒体     
《南风窗》2012,(25):16-16
01中国地方政府另觅"收入"美《大西洋月刊》11月21日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部分地方政府试图向企业征收"过头税"以抵消减少的收入,转嫁开支重负。虽然今年前3季度公共收入增长速率远超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的增长,但相比2011年同期的29.5%和2010年的22.1%明显下降,只有10.9%。对此,地方政府没有相应地采取紧缩政策,合理化资产负债表,而是拆东墙补西墙以掩盖赤字开支。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当国家"办大事"财力不支时,就难免向地方财政  相似文献   

15.
《南风窗》2014,(2)
<正>"城市化"、"现代化"想象及其具体执行将对中国农村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中国农村发展应该走什么样的路径,合理的未来中国农村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图景,是当前各界争议颇大,而讨论并不充分的重大问题。经过了农业税时代和"新农村建设"为主旨的大量财政资源投入两个周期后,在新一届政府的施政纲要"四化同步"中,"新型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成为新时期的中国农村政策重点。其实质是,在"城乡统筹"的话语下,让更多半工半农的农民完全脱离农村"市民化",同时将空出来的土地集中,进行更具规模化的"现代化"经营。  相似文献   

16.
旨在评估未来中国农村幸福感函数的2002年全国家庭调查,特别设置了一个有关主观幸福感的模块。经济学理论所预测的对幸福感重要的变量,相对而言都不重要。分析报告表明:如果我们想理解这一点,就需要求助于心理学和社会学。中国农村并不是滋生对生活不满的温床,其原因可能是大多数人把本村庄的人作为了参照群体。在本村庄内比较得出的相对收入以及与过去和可预期的未来的情况进行比较得出的时间序列中的相对收入都会影响幸福感。我们对"主观幸福感贫困"函数进行了评估,在该函数中,收入和代表"能力"、"功能"的各种代理变量作为参数出现。即使在贫困的中国农村,社会功能、态度和期望对主观幸福感也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杨秀金 《法制博览》2013,(2):291+270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农村建设取得胜利的有力保障,其中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又是整个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中之重。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目标指导下,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整体效能上取得新突破,但距一个科学完善的社会救助目标的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农民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催生了农民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的嬗变。农民心态感知的良性变化趋向证明,新农村建设具有适时可行性;农民心态感知的矛盾困惑状态说明,新农村建设具有复杂长期性。因此,要以中央五句话、20字要求为统领,打造新农村建设的综合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如何向历史作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与城市在中国27年改革中做了这样一次对话:你背着我走一段,我再背着你走一段。现在好了,从某种意义上讲,2006年2月21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通称2006年“一号文件”),客观地确立了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农村与市民的辩证关系——农村与城市亟待共同成长,不用也不能谁再背着谁了——此乃“反哺”(而不是反补)之题中义,也是理想中义。话又说回来:历史重复很简单,向历史作一个不回头的告别,则难。这正是关于新农村建设陈川先生着手于历史解题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20.
田磊 《南风窗》2007,(2):14-16
从来都是谷贱伤农,2006年原本是个难得的丰收之年,中央政府最担忧的,却是谷贵伤民。从去年11月份开始,先是河南、山东、江苏等粮食主产区粮价以超过10%的速度上涨,接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食用油和面粉价格“跳高式”上涨。为平抑快速上涨的粮食价格,在2006年最后两个月时间内,代表国家意志的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储粮)先后7次,公开拍卖临时储存小麦502万吨。什么都可以涨价,为什么农民的粮食不可以涨?乐观者可以宣称,粮食涨价是让城市居民掏腰包补贴了八亿农民,事实上,在这场粮食风波中,中储粮一边极力在平抑粮价,一边也在通过各种方式,小心翼翼地向公众表示:这轮粮食涨价是应当的,有利于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