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正>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研究"的成果,《中国特色政党外交》一书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主编,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多位研究人员集体撰写。  相似文献   

2.
张珺 《国际展望》2012,(3):130-133
2012年4月16日,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主办的"文化大发展背景下的中国公共外交"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来自外交部新闻司公共外交办公室、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北京外国语大学、察哈尔学会、上海市公共外交协会、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政府侨务办公室、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文汇报》、《解放日报》及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等  相似文献   

3.
<正>中日关系研究是日本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特别是对于作为"智库"的研究机构更是如此。中日关系在中国外交大棋盘上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棋眼"。研究中日关系,不仅可望对中日关系未来发展、而且对中国整体外交战略都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主要围绕中日关系提出几大重点研究领域,并就相关研究工作提出建议。研究"习近平的对日外交思想"国防大学政治委员刘亚洲在《当代世界》杂志第10期撰文指出,"对  相似文献   

4.
双周     
《南风窗》2008,(21):8-13
大国外交的大国心态2008年第20期《中国外交的转身》在我看来,大国的外交要完美"转身",不仅仅要在外交策略、观念上转身,更应该是国民在"心态"上的转身。有一个现象,就是在学术界,在国内国外各种各样的国际形势研讨会上,无论什么事,总是围绕美国谈起。先考虑美国怎么样,然后分析其他国家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爆发的埃博拉疫情,使健康和卫生问题成为国际政治中的热点,给刚刚兴起的全球卫生外交增添了新的动力。本专题的四篇文章分别从不同视角探讨了全球卫生外交相关的问题。《外交转型与卫生外交》一文从外交转型的角度分析了全球卫生外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指出全球卫生外交的兴起是外交复兴的体现,反映了当代外交转型的特点,代表了未来外交发展的方向。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对全球卫生外交的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徐彤武的《埃博拉战争:危机、挑战与启示》介绍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 近期翻阅《当代世界》2021年第7期和英国《经济学人》2021年7月第3周杂志,不禁想起一句名言警句——"格局决定成败".此语意指人的认知范围、水平或层次将极大影响行为的结果.在外交领域,这句话同样适用.外交格局反映的是一国外交及战略、政策的气度、胸怀和境界.聚焦中、美外交,我们对此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1947年6月底,美国《外交》季刊夏季号登载了一篇署名"X"的论文,题为《苏联行为的根源》。由于著名专栏作家阿瑟·克鲁克的暗示,不久新闻界便知道该文的作者是乔治·凯南,他是美国外交界著名的"苏联通",当时任马歇尔国务卿领导下的国务院政策计划室主任。X论文一发表,特别是人们知道作者的身份之后,激起了极大的反响。正如凯南在《回忆录》中所描述的:"顿时,它很快成了名符其实的宣传漩涡的中心,《生活》周刊和《读者文摘》发表了长篇摘要。遏制一词经新闻界的一致同意,被挑了出来并捧上了‘主义’的地位,把它和当时政府的外交政策等同起来。这样,在我们面前,树立了一个使历史学家们头痛的神话。"为什么X论文一出笼便成了"宣传漩涡的中心",为什么说它"树立了一个使历史学家们头痛的神话"呢?1987年是X论文发表四十周年,该年《外交》季刊春季号特别登载了几篇纪念性的文章,包括再次发表X论文。为什么《外交》季刊要发表四十年前的一篇论文呢?这只能说乔治·凯南的X论文是篇不寻常的、意义深远的文章,今天仍有分析、评价的必要。  相似文献   

8.
《南风窗》2014,(11)
<正>5月份的《南风窗》以"友国在哪儿"为题探讨中国的外交布局。本期策划特别注意到,除现实主义冷冰冰的利益算计外,中国外交开始注重以软实力构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领导人将其称之为"命运共同体"。这是个富含感情和价值的名称,但问题在于,我们有无这样的能力将其传播并获致认同,这是设想中的共同体成为现实的关键所在。如文中所言,作为"软实力"这一词汇的创始者,约瑟夫·奈对中国的软实力前景并不看好,他认为政治因素是个短板。其他学者如肯尼斯·金等也认为中国目前在非洲的外交还够不上"软实力"的程度,顶多是彼  相似文献   

9.
正王逸舟教授新作《创造性介入——中国外交的转型》已出版发行。这是作者"创造性介入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凝结了作者的最新思考,读来深受启发。寻找"创造性介入"的动力源作者曾多次表示,对于"创造性介入",不追求形成系统成熟的理论,只求引发外交从业者和学术界的争鸣,不过,"三部曲"其实暗含一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拓展政党外交新局面,使之呈现出繁荣发展之景象,展示了独特的发展魅力。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体现出三重维度,即政党外交的实践性、政党外交的机制化和政党外交的趋向性。政党外交的实践性是以政党治理推动全球治理的发展;以党际关系促进国际关系的发展;以政党外交引领"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政党外交的机制化是以机制建设推动政党外交的发展。政党外交的趋向性,即政党外交将实现方式与内容的创新;不断扩展政党外交的数量,提升其质量发展;与政府外交密切配合,做好"排头兵",服务于我国总体外交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野党外交"作为一个广泛的客观存在,有必要予以关注和研究。理解"在野党外交",首先要明确"在野党"的内涵与外延。"在野党外交"得以产生,主要是在野党的内在需求及其与执政党既竞争又合作的结果。所谓"在野党外交",就是有在野党作为一方主体的政党外交,主体合法性要求更高;主要包括双方都是在野党、一方是在野党另一方是执政党、一方是在野党另一方是非政党组织三种形式;既服务于国家利益又体现强烈的政党诉求,具有功能作用上的双重属性;既有民间外交的色彩,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民间外交。"中国共产党在野党外交"是指以国外在野党为交往对象的政党外交。开展"在野党外交",需要注意策略,把握分寸。  相似文献   

12.
根据外交解密档案和有关当事人回忆,由于国民强烈的反核感情和战后特殊的国际环境,战后日本的核政策表面上主张"和平利用"核能,倡导"无核三原则",加入《核不扩散条约》,没有公开制造核武器。然而,在和平利用名义下进行的核电开发,实际上从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军事意图,与追求核武器"制造"能力的军事目的紧密结合,成为一个"核电"与"核武"互为表里的复合型政策体系。在该政策的推行过程中,日本还先后两次与美国签署"核密约",允许美国"运进"核武器,寻求美国的核保护伞,并在依赖美国核保护伞的背后,通过发展核电,行独立保持"制造"核武器潜在能力之实。  相似文献   

13.
内政与外交是彼此关联、息息相关的。我国建国后外交分别有"一边倒"、"两条线"、"一条线"和不结盟、开放的四个外交时期,从内政与外交互动的关系来看,我们可以从中得出三点经验与启示,即:必须正确处理好政治、经济与外交三者的关系;在制定对外政策和开展外交工作时,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必须正确处理好内政外交的辩证关系,促进对外战略与国内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正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由中央宣传部、外交部组织编写的《习近平外交思想学习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由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联合出版。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相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在外交领域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5.
凯南是美国政治现实主义的代表人之一。《苏联行为的根源》1947年发表在《外交季刊》上,因署名X,故有"X论文"之称。X论文提出了著名的"遏制"战略,是乔治·凯南第一个公开发表的、阐述其政治现实主义思想的著述。虽发表的时间较久,但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11月26—27日,第九届"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外交与国际关系的新疆域、新趋势: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研究》副主编张小明教授主持开幕式,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国际政治  相似文献   

17.
黄玉丽 《法制博览》2024,(2):157-159
《档案法》作为我国法律体系重要组成和档案领域的基础性法律,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来看,《档案法》与其他相关部分法之间具有许多共通之处,法律体系的内在要求、法律制定者的统筹协调、规制对象的广泛性都为其向其他部分法进行延展提供了基础。《档案法》相关内容的延展在法律实践中具有积极的价值和现实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有利于档案联合执法的开展;有利于档案治理体系的完善;有利于档案治理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档案立法技术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化时代,跨国公司面对全球化经营中的风险和挑战,必须依靠公司外交去预测、评估、规避各种风险。公司外交成为跨国公司必不可少的新职能,是公司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形象、增强公司合法性,在遵守各国法律、制度和文化规则的基础上,同各国政府、公司、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公众和个人之间开展的制度性跨国沟通和交流活动。就其形态而言,公司外交形成了游说外交、商务外交、社会外交三种主要运作机制。国内外学者对公司外交的内涵及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中国公司和中国政府虽然也认识到了公司外交的重要性,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中国外交需要平衡公司目标与外交目标,确立公司与政府"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统筹好公司资源与外交资源,确立公司与政府"相互为用"的外交战略;协调好公司机制与外交机制,确立公司与外交"统筹协调"的外交机制。  相似文献   

19.
正王帆教授的新著《大国外交》是近年来第一部系统性、多维度展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研究的成果。这是继他的上一部著作《新开局:复杂系统思维与中国外交战略规划》之后,关于中国外交理论发展与政策阐释的又一部力作。同时,也是学界、政界、媒体全面了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有益参考书。由于作者对中国外交领域重要问题保持长期的研究并积极为中国外交政策建言献策,因此,该书的出版问世有助于从专业化的视角向世界阐释中国的和平发展主张和大国外交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20.
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为改善国家形象并扩大全球影响力,使公共外交在外交战略中得到强化,公共外交组织趋向多样化,对西方国家采取"吸引"与"说服"的策略,对独联体国家采取"操控"但同时弱化意识形态的策略。俄罗斯强化公共外交的主要原因有:全球化背景下国家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独联体国家的"颜色革命",国际舆论环境的恶劣。考察普京执政时期俄罗斯公共外交战略的基本状况,可以得出如下启示:公共外交应突出扩大文化多元和平等参与的理念;加强新媒体建设以提升国家的国际形象;注重外交效果的评估和反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