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各省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格局是"9064"或"9073"模式(90%居家养老,6%7%社区养老,3%7%社区养老,3%4%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和机构养老服务大多停留在日常生活照料阶段,能够提供的社区、居家高龄失能老人医养服务不能满足大部分老人需要。结合国情,有效应对老龄化挑战,重点建立社区、居家老年人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养医互融互动,实现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政》2014,(12):40-40
<正>天津市是步入老龄社会较早的城市之一,截至2013年底,全市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老龄人口超过200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20.1%。为应对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庞大养老服务需求,天津市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支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以促进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互融发展为重点,以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为要求,因地制宜,综合施策,整体推进,自2008年起在居家和机构两个层面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服务,市财政和福利彩票公益金投入资金4亿余元,吸引社会力量投资20余亿元,居家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辽宁省大连市民政局围绕老年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养老需求,以深入实施第二批中央财政支持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为契机,大力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有效满足了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使老年人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一是加大养老服务政策创制力度。相继出台了《大连市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制定和实施大连市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实施意见》,为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推  相似文献   

4.
正居家养老,是主要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社会化养老模式。它兼具传统的家庭、机构养老的优点,同时又能够弥补"二元养老困境"的不足,是中国有效应对"银色浪潮"冲击的发展趋向。然而,目前国内的居家养老仍处于草根性探索阶段,并无系统而成熟的模式可循。在此背景下,重庆市北碚区以碚峡路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试点,积极探索"四个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创办了一所深受老年人喜欢、政府领导推崇的"没有围墙的养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政》2020,(4):30-33
辽宁省沈阳市:打造养老服务机构防疫"安全岛"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弱,属于易感人群。养老服务机构人员密集,防控工作难度高、责任大。沈阳市民政局迅速行动、主动作为,努力打造全市养老服务机构疫情防控"安全岛"。一是实施封闭式管理。从1月24日起,沈阳市241家养老机构全部实施封闭式管理,禁止组织入住养老人员外出活动,禁止接收新入住养老人员,限制家属(尤其是外地返沈人员)探视;152家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暂停服务,8家设有长照床位的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停止对外服务,参照养老机构进行封闭式管理;600家社区养老服务站全部暂停服务。  相似文献   

6.
正江西2005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截至2015年底全省老年人口已达633.71万人,占全省总人口比重为13.88%。全省已建成各类养老机构1596家,其中农村养老服务机构1099家。建成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3437个,利用农家大院,依托村委会建设农村幸福院2523个,老年人颐养之家585个。近年来,江西大力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事业,重点对敬老院、光荣院、幸福院、老年人颐养之家等一批农村养老机构  相似文献   

7.
正为推动家庭养老床位规范化、专业化发展,让更多老年人实现"养老不离家"的愿望,2021年6月8日,《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财政局关于全面开展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和服务工作的通知》(穗民规字[2021]5号)印发实施。广州将在全市范围开展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和服务,坚持需求导向、专业支持、家庭参与的基本原则,为居家的失能失智等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紧急呼援等"机构化"专业养老服务,有效推动养老机构专业服务向社区、居家延伸,增加我市优质养老服务供给。  相似文献   

8.
地方传真     
正甘肃省庆阳市:实施"五大工程"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日前,《庆阳市"十三五"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正式印发。《规划》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庆阳市将大力实施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医养融合发展、特殊困难老人关爱"五大工程",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规划》要求,要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着力构建"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民办养老机构,扩大养老服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老龄化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可以说在世界上都前所未有,我们国家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老龄化及建设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问题已经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情感慰藉,这是最基本的;二是生活照料,这是不可或缺的;三是医疗护理,这是不可替代也是最为关键的。理想的养老模式,应该同时满足老年人以上三大需求。当前我国养老模式主要有三种,即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以居家养老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口大幅增加,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叠加的趋势越来越显著。近期,我们以医养结合为题开展调研,发现了如下问题:一是医疗服务难于向居家和社区养老延伸。目前大部分地区医养结合的实践与探索,主要面向机构养老,而对老年人提供系统的医疗服务还不够,尤其是农村养老机构医疗保障条件还比较差。二是护理人员数量严重短缺制约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的护理人员严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采取多阶段整群抽样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居家老年人和机构老年人的亲子关系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1两种养老模式下的老年人和子女都保持了较高的联系频度,亲子关系较为密切;2高龄、丧偶、身体状况较差的老年人倾向于选择机构养老,而低龄、有配偶、身体状况较好、有子女的老年人倾向于选择居家养老;3老年人和子女间主要的沟通方式是"见面",其次是"打电话",居家老年人和子女间的关系比机构老年人和子女间的关系更加紧密;4居家老年人和子女的交往状况受老年人的年龄、收入、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有无配偶和子女数量、子女居住距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机构老年人和子女的交往状况主要受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政》2011,(10):50-50
江苏省沭阳县民政局荣超认为,开展居家养老要处理好以下“五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的关系。机构养老,政府投资大、运转成本高、服务功能少,难以满足大多数老年人养老服务的需要。据调查,有95%左右的老年人喜欢居家养老。因此,政府应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科学的老年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规划,在巩固、完蔷和适度发展养老机构基础上,把有限资金投入到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去,让更多老人享受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安享健康快乐的晚年生活。  相似文献   

13.
正当前,我国正在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如何让城市中的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全方位支持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未富先老的中国,面临走向深度老龄化的挑战。老年人需要什么样的养老服务?居家、社区、机构养老三种模式,能否满足老人的医疗需求?国家提出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医和养究竟应该如何结合?  相似文献   

14.
实施重度残疾人托(安)养工程,是党和政府惠及残疾人的重大实事工程,居家安养是重度残疾人托(安)养工程的主要形式。优化居家安养工程必须推进四个结合。  相似文献   

15.
<正>为加快构建与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甘肃省民政厅于近日印发了《甘肃省"十三五"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规划》从养老服务政策体系、机构养老、居家养老、老年人权益保障、养老服务改革等五个方面回顾总结了"十二五"时期取得的显著成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江北区进一步拓展社会化养老服务,坚持"需求导向,因地制宜,多形式探索"的原则,以推进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服务为抓手,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打造政府主导、社会合力的多元化养老模式,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如在全市率先开展"天伦之家"虚拟养老院试点,联合北京慈爱嘉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引进了美国仁爱华专业照护体系,探索创新形式多样的区域化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引进颐乐居(中国)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兴建全省最大的民营资本养老院一江北  相似文献   

17.
<正>日前,《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出台,将逐步完善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到2020年底全市养老机构总床位达6.1万张,初步形成"9073"养老格局,即90%的老年人实现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实现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实现集中养老。该意见突出七个亮点:建立和完善养老服务政策。完善政府供养制度,保障城市"三无"和农村"五保"老年人基本生活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建立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制度,逐步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国情出发,发展以社区为依托的居家养老服务必将成为应对老龄化、解决养老问题的工作重点之一。比较理想的居家养老模式是指老年人居住在自己家中,活动在熟悉、安全、方便的社区环境中,享受社区机构根据老人需求提供的共性化和个性化两类养老服务的养老模式。要提高这种模式的品质,搞好养老服务硬件设施建设和服务功能建设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甬政发[2012]7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近年来,我市各级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六个老有"的目标,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进一步推动全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市政府决定对余姚市民政局等28个先进集体、余姚市长青老年人服务有限公司等20家先进养老服务机构、余姚市泗门镇西大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等24家先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魏指  相似文献   

20.
吴玉韶 《中国民政》2023,(13):33-34
<正>民政部《2021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共有注册登记养老机构4.0万个,床位530.5万张,入住老年人238.1万人,入住养老机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量不足1%。目前,居家养老是我国主要的养老模式。我国居家养老服务在经过多年的探索和试点之后,主要呈现三方面特点。一是养老服务概念内涵外延很广,老年人需求多样化、复杂化、差异化、分散化,因此,养老服务特别是居家养老服务难以标准化、模块化、市场化。二是从供给侧来看,助餐、助洁等专业性较低的服务较多,涉及专业性比较强的健康管理、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等服务少。需要老人走出来接受的养老服务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