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对司法需求日益扩大形成了司法改革的"倒逼机制",因此,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不得不开始司法改革。司法体制改革至今已有20年的历史了,从十八大报告有关司法体制改革的论述中找出改革的关键词,以报告的若干个关键词为切入点深入分析我国司法体制改革未来走向,这对准确把握、深入领会"十八大"精神和指导未来的司法体制改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潇 《法制博览》2015,(6):76-77
"八议"制度是我国古代法律制度中官僚贵族适用的刑罚减免制度,它始于周礼中的"八辟",曹魏时被写入成文法典成为定制,称为"八议",此后为历代所沿袭,直到清末司法改革时被废除。分析魏晋时期的史料可以看到当时"八议"制度的特点,尤其在入议范围和入议权来源上,魏晋时期同后世有较大的差异。只有通过对相关史料脉络的梳理,才能更好的了解魏晋时期的"八议制度",同时也能看到"八议"制度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于时语 《南风窗》2014,(9):74-75
<正>大量社会学和经济学研究表明,美国寒门子弟"高考"失意的重要原因,越来越超出了教育体制本身,而无法单纯通过改革教育和"高考"来弥补。美国高校理事会前不久宣布:将对有80多年历史的"SAT高考"进行新一轮改革。改革目标是"减负",英语是dumb-down(降低难度)。除了把作文由"必考"变为"选考",语文的词汇部分也大幅删节简化,以便照顾缺乏家庭阅读环境的寒门子弟。长期以来,对SAT考试一贯的批评,便是它向富人子弟倾斜。同样的考分之  相似文献   

4.
许謇华 《南风窗》2014,(10):75-76
<正>无论是"拿下"前总理并一判再判,还是将军队"大蛀虫"绳之以法,对国家来说都不过是蜕层皮而已;真正需要的脱胎换骨的司法改革,目前还停留在表面。乌克兰激进派急于加入欧盟,总统亚努科维奇临时变卦,酿成内乱。这里固然有俄罗斯施加贸易压力和金融援助诱惑的因素,而从欧盟设置的人权、善治门槛来看,亚努科维奇变卦也有其必然性。倘若乌克兰成为欧盟"准成员国",免不了此后要追究亚努科维奇家族腐败和监禁政治对手季莫申科的责任。这在新加入欧盟的克罗地亚身上,已经发生了类似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中提出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依法治国是我党长期执政的必要保障。目前,深化司法改革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而其中最为突出的,即为司法公正性和司法权威性的问题,而作为有效监督行政权滥用和扩张的"有力武器",行政诉讼无疑占据了重要地位。如何保证行政诉讼在司法实践中切实维护行政相对人的权益,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官民矛盾"?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试一次会议中通过了修改行政诉讼法的决定,是24年来行政诉讼法的首次大修,其改革的重点毋庸置疑将会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而在正式出台前,本文试图对改革方案中救济制度的建设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艾平 《当代世界》2015,(2):35-37
<正>五、感受风雨2007年,巴基斯坦政治体制转型进入关键阶段,各股政治势力以及司法、宗教、传媒等各界围绕总统和议会选举斗争激烈,形势发展跌宕起伏。在巴基斯坦历史上,司法往往成为政治斗争的重要工具。军人发动政变、宣布实施"紧急状态"或解散政府后,高等法院等司法系统往往以"必要"一类司法裁定确立其合法性。即使在文人统治时期,诉讼也是打击政敌的有效武器。例如,谢里夫担任总理时曾对贝·布托提出贪腐指控,迫  相似文献   

7.
陈统奎 《南风窗》2011,(4):46-47,50
我们在本期以两篇文章来介绍台湾司法改革。第一篇,是台湾前任"法务部长"施茂林的专访,他以司法界内部观点阐述台湾司法改革的历程。施茂林拥有法院庭长和检察长的完整资历,并擅长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对民众介绍法律常识。在本专访中,他分享台湾司法改革的历程,剖析如何从组织内部进行革新,进步的法律概念又怎么落实和贯彻成为法律体系,精彩可读。第二篇文章《苏建和冤狱案和台湾司法改革》恰好是对比,是从社会外部力量来推动台湾司法改革。苏建和冤狱案,历经20载,包括施茂林等历任"法务部长",都未执行死刑,此案已成为司法改革团体推动司改最重要的指标案件,同时掀动人权团体、教育团体、艺文界、媒体界等声援,让台湾社会能聚焦关注司改议题,凝聚司法改革共识。台湾司法改革不仅来自司法界内部的自省和革新能量,更同时来自社会外部力量的关注与推动。我们期待透过两篇文章的对比与互补,来呈现台湾司法改革的面貌。  相似文献   

8.
兰心宇 《南风窗》2014,(4):26-28
<正>第三轮司法改革一个基本精神是,司法机关不是隶属地方的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是其中心任务,社会功能是法院、检察院行使法定职权过程中的辐射效果,依法履职公正执法,就是对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贡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决定中提出:"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甫一提出即成为广泛关注的话题,顶层设计搅动了司法体制的一池春水,各种解读层出不穷。司法改革已经进行了两轮(2003、2007年分别启动),司法改革措施的推  相似文献   

9.
贾茹 《法制博览》2013,(1):110-111,86
随着转型时期社会矛盾的不断增加、人们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司法被给予了很高的期望。然而同时,对司法的诟病、不信任也比比皆是。固然,我国司法公信力较低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人们对司法缺乏理性理解,对司法权的有限性认识不足,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展现我国"司法万能"形象进而揭示司法的"不能承受之重",并通过分析"司法不能"的原因,就现有法治环境下提高司法公信力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石勇 《南风窗》2014,(8):8-8
<正>在现在的中国,这种"逃避现实"、"逃避自我"的心理需要更为普遍,更为蚀骨。不仅那些没有心智水准的人在玩"娱乐至死",采用"娱乐疗法",从政治、社会领域中撤退的人也在玩。有一个算是中产阶层的朋友问我,对文章出轨"的事件有什么看法,其心理是什么?然后,不等我说话,她对文章和某人发生(或保持)不正当的男女关系表示了极大的愤慨。  相似文献   

11.
作为刑事司法正义的"一半工程",量刑历来是司法实践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但是受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重定罪、轻量刑"、"重实体、轻程序"等司法观念的影响,量刑问题的重要性、复杂性以及其相对于定罪而言的特殊性而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最高人民法院从2005年开始对量刑规范化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并将"量刑规范化改革"确定为重大司法改革项目,同时逐步开展试点活动。《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与《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相继出台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是在司法实践中量刑不适当、不均衡、同案不同判等问题仍然存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以及实现量刑均衡,增强量刑的公开性,维护司法公正,就很有必要加强对量刑问题的研究与实施量刑规范化。  相似文献   

12.
《南风窗》2014,(17):27
<正>如果从1999年人民法院第一个五年改革纲要算起,当下正在进行的司法改革是第三轮。如果用法官的形象做个简单的比喻,一开始是穿起法袍,拿起法槌,后来又强调放下法槌,走向"田间地头"。现在,"职业特点"、"司法规律"等提法预示着,司法改革再次回归到"职业化"这个本质。  相似文献   

13.
<正>少年司法制度是刑事司法制度的核心部分之一,现代刑事司法制度的先进理念、原则或者制度往往是从少年司法制度开始发展的。因此,对于《青少年犯罪问题》杂志而言,其特别注重将"少年司法"打造成品牌栏目,从而使之成为我国少年司法理论研究的一块重要阵地。在本刊的"少年司法"栏目中,其最为根本的原则是秉持"少年最佳利益原则",这是本栏目最为深刻的价值理念基础,其他一切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或原则都是以此为核心展开的。在具体内容上,"少年司法"栏目不仅关注未成年人犯罪的  相似文献   

14.
代丽 《法制博览》2013,(7):153+119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舆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对立法、执法、司法的监督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但从司法角度看,舆论监督是一把"双韧剑",用之得当,则有利司法公正;用之不当,则有碍司法独立。  相似文献   

15.
经济学家似乎对"赎买论"比较钟情,在讨论改革路径和手段的过程中,总有人不断地提出。在"改革共识破裂",需要"重新凝聚"的当下,又再次有人提出要对特权腐败和国企改革进行赎买和赦免。所谓赎买,是指为了获取既得利益者对进一步改革的支持,减少他们对新体制转变的阻碍,对他们既已形成的特权进行经济上的补偿,让他们放弃进一步行使其特权的"权力",退出历史的舞台。赎买政策上世纪50年代曾被用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民营资  相似文献   

16.
钟岷源 《南风窗》2010,(3):18-20
马英九是个"法律人",谨守宪法分寸,对"立法院"的职权非常尊重,也从不干预司法,都是值得称道的特质。但古人早就说过,徒法不足以自行。  相似文献   

17.
张徐 《法制博览》2013,(9):62-63
期待可能性理论本源于德日刑法,属于犯罪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期待可能性理论因其立足人性,符合刑法谦抑性原则等而具有相应的合理性,其核心是"法不强人所难",体现了刑法对"弱者的同情和怜悯"。我国立法及司法实践虽然没有明确采纳期待可能性理论,但在立法及司法实践中却存在着对其充分利用。因此,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借鉴期待可能性理论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  相似文献   

18.
赵义 《南风窗》2010,(6):14-14
<正>温哥华冬奥会,中国代表团取得历史最佳战绩。多于民众来说,除了获得荣耀之外,还多了一个社会热点话题,即"周洋式动力"。在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决赛中,唯一进入决赛的中国选手周洋打破奥运会纪录并夺得冠军。赛后有记者问"奥运会冠军对你意味着什么",周洋回答:"获得这枚金牌以后,可能会改变很多,以后会更有信心,也会让我爸妈生活得更好。"而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之后进行的调查显示,79.3%的普通青年怀有"周洋式动力"。  相似文献   

19.
<正>策划人语当历史的大车驶入"十一五"的时候,中国的一轮改革已经进入尾声,经济增长亟需向经济发展转变,社会体制改革正待破题,政治体制改革开始热议,有识之士开始讨论如何启动新一轮改革,寻找中国共识,共谋发展大计。让世界都措手不及的金融危机,打断了中国经济运行的既定轨道,"十一五"规划中的部分改革未能如期实现。今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明年中国开始进入"十二五",同时担负着"十一五"重任的"十二五",既有着改革开放30  相似文献   

20.
未成年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基本前提是要确定"刑法中的未成年人",虽然刑法领域的"未成年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国家刑法的规定中不同,但均依赖于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得以确立。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基本上确定了什么范围的未成年人承担刑事责任、什么范围的人适用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特殊制度。从宽的基本原则贯穿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担当的全部领域,该原则既是未成年人特殊性在刑事法领域确认的基本标志,也是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区别于普通司法制度的基本前提。未成年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基本立场是侧重于保护还是侧重于惩罚,直接决定了未成年人的前科消灭制度、累犯制度、刑罚制度等相关制度的建构。在有所未成年人司法体制改革潮流中,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起点与提高未成年人完全刑事责任年龄上限并存,预示着惩罚和保护双向强化的趋势。单向强化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立场并不彻底的基本态势,为我国未成年人司法体制改革直接与世界潮流对接提供空间和机会。应当立足于我国在刑事领域全面推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大背景,再审视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直接构建我国特色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