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为处理我国国籍问题提供了具体的法律依据,对依法治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对外交流日益增多,《国籍法》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当前国际环境下的新形势,出现了国籍冲突、司法解释不明确等问题。从当今国际社会发展趋势来看,结合目前中国形势的具体分析,探析《国籍法》改革趋势,对中国未来和谐稳定发展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天津探索出一条"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新路,即把发展开放型经济作为工作的重心,以此带动改革,促进发展。当前,开放型经济已经成为支撑天津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并在天津整体社会经济发展中显示出日益强劲的发展态势。但从全国来看,与先进地区相比,天津在开放型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从战略上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模式,拓展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我国出口飞速增长,从而引起了我国贸易依存度的急剧上升。从短期来看,虽然贸易会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从长期来看则会损害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结果表明,目前我国贸易依存度过高,并且出口依存度也出现了过高的情形。因此,依靠贸易来拉动经济增长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要想拉动经济增长就必须从内需入手,这样可以降低贸易依存度,从而减少我国以后可能面临的经济体系风险。  相似文献   

4.
当前南宁的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从有利条件来看,经济全球化加速,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步伐加快,这为南宁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产业振兴、优化产业结构展现了广阔的前景;我国正处在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我市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南宁是多区域合作地缘经济的中心,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这为我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5.
后危机时代,中国必须加快经济转型,这是由日益变化的国际、国内环境决定的。从外部环境分析,全球生产和贸易格局改变;国际金融体系发生变更;新的科技革命孕育而生,"低碳经济"成为发展趋势;中美经济关系对比变化。从内部环境来看,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出口与投资拉动;人民生活水平不高,且大量就职于第一产业;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的中期,低碳经济发展目标任务艰巨。  相似文献   

6.
宗寒 《理论前沿》2002,(6):13-14
本文从经济总量与相对经济量两组数字分析了我国的生产力状况。从总量上看 ,我国已经位居世界前列 ,令人振奋 ;而从相对经济量来看 ,则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 ,我们建设发展的任务还很巨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工业尤其是制造业比重逐步下降,而服务业比重逐步上升,业已成为我国第一大产业。但这并不意味着服务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引擎,更不意味着我国已经进入服务经济时代。在现阶段制造业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引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大力发展制造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我国经济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现状亟待改变。亟须深化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转型升级,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助力我国经济中高速增长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人民币汇率从其实质来看是一种单一的、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从20世纪以来发生的多次金融危机的经验来看,固定汇率制较容易遭受投机,且不利于我国入世后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本文从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来探讨如何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使其更加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来看,全球经济一体化加深、自由化的加快,必然会带来全球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这样会进一步为企业利用国际商业贷款融资带来机遇。从我国近几年金融领域的对外开放来看,国内企业已普遍注意到国际商业贷款的重要性。跨国银行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也为企业利用国际商业贷款提供了条件。我国即将加入WTO,国内企业将直接面临国际竞争,迎接挑战的过程中国际商业贷款也将对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资金是企业生存的血液。各种融资渠道的畅通,对企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从融资的地域范围看,企业融资可分为国内融资和国际融资。国际商业贷款是企业国际融资的一种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在最近的重要谈话中强调指出,要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要力争使我国的经济发展“隔几年上一个台阶”。经济发展隔几年上一个台阶,无论从国际经验还是我们自己的经验来看,都是能够办得到的。对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来说,更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形势下,更有其特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