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先耀 《政策》2009,(8):4-9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在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济社会发展了明显成效.力保证。当前段.面对新形发展观为指导确认识与准确,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我省取得了巨大进步.反腐倡廉工作也取得为维护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提供了有,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势新任务,纪检监察机关要坚持以科学,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革创新,正把握涉及全局的若干重要问题.始终做到“六个统一”,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
《人大论坛》2006,(10):4-4
9月7日至8日.全省人大工作会议在贵阳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石宗源在会上强调,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善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更好地发挥全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作用,切实加强我省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大力推进法治化,为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3.
孙蔚 《浙江人事》2006,(9):10-12
人才问题一向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特别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受自然条件、历史沿革和经济条件的影响,人才匮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结构和分布不合理,人才流出意识明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本文试从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互动关系出发,通过在对我省欠发达地区丽水市选取部分较为典型的单位进行典型调查基础上,对我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才状况作出一定程度上的推断与估计,并根据我省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规划提出相应的符合区域特点的切实可行的人才开发举措。  相似文献   

4.
《浙江人事》2006,(12):4-9
一、实施人才强省战略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特别是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以来,根据中央关于人才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把人才工作摆到更加造的方针,紧紧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大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力度,努力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开创了我省人才工作新局面,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我省民营经济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快速发展,已占据全省经济的半壁江山.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当前,湖北正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社会结构呈现新变化,经济发展面临新挑战,人民群众对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寄予新期待,发展不够.特别是民营经济发展不够,仍然是我省最大的实际。在“十二五”时期,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推进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实现湖北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江西政报》2006,(13):1-1
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核心,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十五”期间,省委、省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高度重视科技事业的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赣和人才强省战略,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科技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十五”末期,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经达到45.6%,比“八五”末期提高了19.6个百分点,比“九五”末期提高了5、8个百分点。但必须看到,这些年我省的发展变化还是初步的,从总体上看,我省科技基础条件比较薄弱,科技进步水平不高,科技实力不强,无论在全国还是在中部地区比,都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杨朝中 《政策》2009,(9):34-36
开展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是省委、省政府为推动我省山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自今年2月这项试点正式启动以来.有关市州和试点县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谋划,积极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并已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8.
要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人才。  相似文献   

9.
《浙江人事》2009,(8):F0003-F0003
近年来,宁波市鄞州区秉持“人才创新”的理念,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力度,人事人才公共服务成效明显。2008年,鄞州区财政总收入133.7亿元,首次跃居全省各县市区首位,该区年投入人才工作经费达1200万,初步形成人才开发工作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0.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和建设创新型省份的起始之年。全省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认真贯彻落实全省自主创新大会和全省人事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以高层次创新人才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打造创新人才优势省份为目标,进一步完善政策,创新机制,优化环境,全面推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提高我省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提供人才保证。  相似文献   

11.
新文  光耀 《今日浙江》2011,(4):48-49
如何履行纪检监察职能,强化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新增中央和省政府投资项目安全高效,确保工程建设领域合规廉洁?2010年,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周密谋划,迅速行动,积极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监察检查工作新路子。截至目前,我省扩大内需各项工程建设总体实施良好,已开工项目2261个,开工率96.3%,有效拉动了经济增长,改善了民生,加快了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全面夯实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12.
李希华  白茫茫 《云南人大》2010,(1):I0003-I0003
2010年1月22日至26日,省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省会昆明胜利召开。来自全省各族各界的594名人大代表肩负全省各族人民的重托出席大会,共同谋划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13.
黄泽夫 《政策》2010,(6):51-54
小康大业,人才为本。2003年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以来,省委在对发展形势和省情进行认真分析、科学判断的基础上,把促进全省科教人才优势向经济社会发展优势转变作为推动湖北发展的重要举措,周密部署,层层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湖北要加快发展步伐,成为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必须坚持实施科教兴鄂和人才强省战略。最近.围绕我省人才工作的现状、实现人才大省向人才强省转变的重要举措、下一步安排部署等问题.本刊记者专门采访了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才办主任翟天山同志。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召开的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确定了今后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战略举措,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省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15.
赵永贤 《群众》2008,(7):25-26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省人事工作紧紧围绕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目标。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全面加强公务员制度建设。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为全省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人事保证。尤为重要的是人事制度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机制逐步健全完善。内在活力得到充分体现.在促进各类人才成长和作用发挥中彰显出蓬勃生机。  相似文献   

16.
《政策》2012,(6):1-1
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全省上下要从政治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坚持把科教兴省、人才强省作为湖北发展的重大战略,紧紧围绕构建战略支点的奋斗目标,加大人才工作力度,大力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使我省的创新创业人才总量更多、人才结构更优、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更高、人才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季良纲 《今日浙江》2008,(24):50-51
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自1958年10月15日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省委、省政府对科协工作高度重视,浙江省科协事业步入了良好的发展轨道。全省科协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一系列重大部署和要求,按照中国科协“三主一家”、“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动员和组织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开展学术交流、科学普及、科技服务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8.
罗清泉 《政策》2010,(12):4-7
省委九届九次全会通过的《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制定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指导今后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文件,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大笔书蓝图     
《人大论坛》2009,(2):4-4
去年,在贵州发展进程中,是十分特殊的一年。去年此时,我省正遭受着百年不遇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9月之后,又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重重困难,使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步履维艰。  相似文献   

20.
傅玮 《浙江人事》2008,(6):8-10
2007年,全省人事培训教育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要求,紧紧围绕我省“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人实施人才强省战略,认真落实干部教育培训的各项规划措施,扎实推进公务员培训工作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