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韩冰 《法制与社会》2013,(12):201-202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孝经》,作为我国传统国学的经典之作,对于规范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秩序和封建伦理关系,对于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中断文明史的中华文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尤其是社会转型的今天,面对伦理道德和社会公德日益滑坡的现状。如何重新认识《孝经》,它会给我们后人留下怎样的启发与现实意义呢?本文就这个问题,做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2.
"孝"是中国传统家庭私人生活领域的伦理核心,也是社会公共生活及国家政治生活"忠"的理论基石,这种将私德外推为公德的做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现实性上都存在一系列的弊端。  相似文献   

3.
员工在企业工作,而自己的父母每月也能领200~500元不等的“孝工资”。这样的新鲜事不是传说,而是山东滨州一家企业几年来一直坚持的做法。  相似文献   

4.
传统社会中的孝包含养和敬两方面内容。现代社会,法律主要通过关于赡养费的规定来实现养的部分。近几年法院试图通过判决子女的探望义务,即精神赡养来实现敬的内容。但精神赡养离传统中的敬还有一段距离,因为孝的实现必须有相关制度加以保证。传统社会中,孝具有较强的政治色彩,不仅有礼作为制度化的表现,而且有法为其提供赖以存在的条件。礼和法不仅实现了孝中的养,而且促成了孝中的敬。在不具备这些条件的情况下,精神赡养并不能真正实现孝所要求的敬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专利法》第五条是判断一件发明创造是否具有可专利性的重要条件,但是,由于公共利益概念的不确定性,其审查标准难以统一和准确把握。本文基于专利法及相关法律的规定,探讨了公共利益的含义,分析了公共利益的内涵和外延,给出了审查实践中的判断方法,并就如何更好地适用专利法第五条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期更好地贯彻和落实专利立法宗旨,促进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永恒 《政府法制》2012,(35):41-41
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有道是“百善孝为先”,尽孝,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是一切善德之始,一切幸福之源。但在今天,“孝”却成了一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问。一些人对父母和长辈的态度令人担忧。其中原因固然复杂,但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把孝道思想简单地视为私德而缺少必要引导有关。  相似文献   

7.
针对刑事申诉检察工作难的现实问题,可以通过改进案件办理、审查形式、涉检信访、刑事赔偿、刑事救助机制等方面工作,体现申诉工作的专业性、透明性、畅通性、严谨性和法定性,实现检察办案的全程化、公开化、法制化、效力化和最大化,切实破除申诉难。  相似文献   

8.
2010年6月28日,欧和华接到了判决书。江西省鹰潭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欧和华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赔偿附带民事原告丧葬费、死亡赔偿金等合计10万余元。  相似文献   

9.
为稳定房价,2013年2月20日,国务院出台国五条。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已出台国五条实施细则,对其进行细化实施。但其效果并不理想,其中个人转让房屋按转让所得的20%计征个人所得税的条款的更是备受冷遇,法律性质受到质疑。本文从法社会学的角度对此进了分析。国五条中税收条款本质为法律,但其之所以出现公民不服从问题,根本原因在于法律没有得到认同。同时,执法部门对已制定的法律长期搁置,宣传、执行不到位,政府部门在政策通知中援引法律不到位也是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就业歧视的问题日益严重,刚刚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在这一问题上也作出了相应规定,但条款仍过于抽象,缺乏操作性。亟待我们作出进一步的细化规定。  相似文献   

11.
郭佳 《法制与社会》2010,(8):114-115
重提“马锡五审判方式”反映了社会对司法改革的反思,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上,应重彰“马锡五审方式”中便民、利民的精神,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规范强化法官的释明义务,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与实体权利.  相似文献   

12.
《孙子兵法》从战略的角度提出用“五事七计”来预测战争的胜负,其提出的“道”、“天”、“地”、“将”、“法”,对于警务实战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一方面可以发展和完善警务实战体系,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民警的谋略意识,使警察在对敌斗争中能够更好地运用谋略克敌制胜。人民警察应加以重视、学习并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就儒家学派代表人对犯罪产生的根源进行分析及论证;接着阐述了儒家学派在预防犯罪方面所提出的的主张;最后简要地阐述了儒家预防犯罪理论的历史局限性及儒家预防犯罪理论对我国古代法制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物权法》的颁布施行,无疑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学界对于其有着相当高的关注,评价意见也是褒贬不一。对其的争议来源于具体条文内容,而非其是否应该存在。鉴于此,本文对于《物权法》第五章的部分条文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还乡"母题渊源于原始蒙昧时代的生命体验和思考,及至<诗经><楚辞>时代衍生出现实性以及个体生命"存在之思"的精神性"还乡"内容,成为后世文学的书写和想象的灵感源泉.在中国文学史上,<诗经>第一次集中书写了农耕文明背景上的"还乡",在回归家园以及对生命来源的感恩中,<诗经>流贯着人世之归的素朴世俗情怀.比较而言,诞生于巫风盛行楚地的<楚辞>,因其更多原始文明神秘性和宗教感的存续,诗人一方面行吟于人世之归的"还乡"之路,另一方面又走向超迈的神界之游.  相似文献   

16.
《北方法学》2020,(5):19-24
买卖为主要之让与之债,其以对合同目标之财产权的有偿让与为主要给付义务之内容。其目标可区分为物、权利及不具权利地位而有财产价值之信息或无体财产或用管线供应之电、水、气体、热力等。因其客体之不同,而依其事务性质,有不同之规范需要,从而传统上首先因之要分为物之买卖及权利之买卖。《民法典》虽没有依循该传统,但仍因合同客体之不同,而给予不同规定及不同的典型合同名称。这基本上与典型合同之类型的扩增趋势相符,只是不以特种买卖称之。就单纯以权利为买卖目标的情形,合同编并未为明文规定。债权之买卖,除无追索权之保理合同外,期货买卖及选择权买卖亦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7.
刑法中“其他”及“等”略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刑法条文是以语言为载体来表达一定立法意图的.因而,刑法用语对于理解刑法条文之规定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刑法中大量的"其他"与"等"这些不确定内容词语的使用造成了刑法的确定性下降,对罪刑法定原则构成了威胁.本文以详细的统计数字为基础,考察了刑法中"其他"与"等"的使用情况、存在的问题;并对减少"其他"与"等"的使用、"其他"与"等"的解释权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浅析我国刑法中的连带之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连带之罪,可以说是我国刑法领域的空白点。我国的刑事立法及司法无论在内容上还是技术上都对此讳莫如深。连带之罪往往与“株连”,“连坐”等恐怖之词联系在一起。本文从理论上对我国现行刑法进行分析,揭示连带之罪之存在现实及其对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SPS协定》因直接涉及食品安全、人类及动植物之生命和健康,目前有沦为贸易保护主义工具的倾向。由于《SPS协定》第4条的“等效”条款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甚至模糊性,导致了各成员方在实际适用该条款时显得无所适从或对该条款的解释莫衷一是,从而减损了该条款的价值。《SPS协定》第4条“等效”条款应追求“求同存异”的价值取向。与传统的“执行国际统一标准”的国际协调途径相比较,“等效”更能反映贸易双方在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时所要达到的适当保护水平,更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我国也可据此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卫生安全体系,制定符合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适当保护标准;加强我国有关卫生行政许可制度的建设,提高卫生检测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20.
突发新闻直接指向市场,是媒体市场竞争中短兵相接的利器。在媒体竞争激烈的广州,"报料"体制在各大媒体都已成熟,对于突发新闻的争抢重点开始下移到采写阶段。交代清楚"五W"已显不足,动用记者所有感官,捕获新闻现场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信息,可以有效地增强突发新闻的现场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