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先生逝世一个月以后,《中流》半月刊,《作家》月刊,《译文》月刊,全出版了。这三个刊物不独是鲁迅先生生前所支持的,而且在本期全刊有鲁迅先生逝世时的各种照片和纪念文章。我把这三份刊物带到了万国公墓鲁迅先生坟前当场焚化了。尽管我这种感情是浅薄的‘、幼稚的,甚而至于“迷信”的,……但由于自己被当时悲痛的心情所激荡,竟是“明知故犯”地这样做了。在今天看起来,我认为也并没有什么“原则”性的“错误”,是可以理解的g想不到当时竟被张春桥一伙中的什么人看见了,作为“材料”,接着就在他们所办的小报上刊载了一篇文…  相似文献   

2.
杨晨 《传承》2009,(22):156-157
鲁迅一生从世翻译事业不断,其中对俄苏文化的翻译更是占其重中之重。通过对鲁迅先生所选择、翻译的俄苏文化,不仅可以为视角加深对鲁迅先生的了解,也可以一窥以鲁迅先生为代表的一群中国知识分子在当时的境况之下,对俄苏文化的认识,其后面所隐含的社会背景及视角。  相似文献   

3.
杨晨 《传承》2009,(11)
鲁迅一生从世翻译事业不断,其中对俄苏文化的翻译更是占其重中之重.通过对鲁迅先生所选择、翻译的俄苏文化,不仅可以为视角加深对鲁迅先生的了解,也可以一窥以鲁迅先生为代表的一群中国知识分子在当时的境况之下,对俄苏文化的认识,其后面所隐含的社会背景及视角.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与新月派的论战,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这次论战的是非,已有定论。关于新月社的性质、地位和历史功过,本文不打算涉及,仅就闻一多先生对鲁迅的“忏悔”谈点看法。闻一多说:“我与鲁迅先生从未会见过”。是的,他们两人没有会见过,连文字上的交往也未曾有过。那么,闻一多先生为什么要向鲁迅“忏悔”呢?  相似文献   

5.
感怀茅公     
鲁迅先生奠基和开拓的中国革命文学,我看茅盾是第一代大作家中的第一名。他在文学创作的总体成就上,高于郭沫若。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至今是无人超越的高峰,中篇小说《阿Q正传》更是永垂不朽的经典和丰碑。但是,鲁迅先生没有写过长篇小说,革命文学的长篇小说成就,主要是茅盾以他的《子夜》做出巨大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目前文坛上对于鲁迅先生颇多非议的现状,归纳分析出三种主要表现形式及形成原因,并结合鲁迅先生当时所面临的境况及其做法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用鲁迅作品思想来证明其观点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收礼与送礼翟峰近日重读《鲁迅日记》,有一个新发现:原来世人敬仰的鲁迅先生也曾收礼、送礼。两大册日记,随手翻来,都能看到收礼、送礼的记载。从日记中不难看出鲁迅先生收礼和送礼有两个最大特点,即礼品不多,礼额也不高。先生收礼,有许多是亲友送给其子海婴...  相似文献   

8.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纵观山东省淄博人民警察学校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更让我们深刻领会到鲁迅先生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与九三人佚事马蹄疾我是专门从事鲁迅研究的。在纪念九三建社五十周年的日子里,我不由得想起鲁迅先生和九三人的几段佚事。觉得真中也闪烁着动人的民主与科学精神的光芒。所以,我记下两件事,与同志们共赏。许德珩请鲁迅讲演1927年10月,鲁迅经历了国民党...  相似文献   

10.
鲁迅的真伪     
1928年春,鲁迅收到一 位女大学生马湘影的来信,说年初在杭州孤山承蒙先生允许,给我经常通讯并指导…。鲁迅当即回了一信,说我已十年没到杭州去了,孤山见面一事,纯属子虚乌有。鲁迅又托住在杭州的青年作家许钦文打听,才知道是有一个姓周的人,在城外教书,自称“鲁迅”,他说作过一本《彷徨》,销行八万册云云。 这段冒充鲁迅的历史轶事,最近在电视连续剧《鲁迅与许广平》中播出了。情节有点变动:鲁迅和许广平站在假鲁迅院外土墙边,听他如何陶醉自吹。他俩淡淡苦笑,一走了之 这个骗子属于“小儿科”,鲁迅并没有愤怒揭发,而…  相似文献   

11.
许寿裳先生是鲁迅先生的挚友,也是研究鲁迅思想、作品。生平的第一人O先生是一位集文学、历史、教育于一身的学者,又是早年参加中山先生同盟会的一位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者。当“七·七”事变发生后,先生在国难当头之际,与国家共患难,由西安、武汉而人I;D,在抗日战线  相似文献   

12.
有幸听到上海市委党校兼职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客座教授、宝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刘国胜以《鲁迅的"立人"思想和走向世界的中国企业》为题所作的关于鲁迅先生"立人"思想的讲座,聆听刘教授从其读鲁迅全集,谈到他所理解的鲁迅先生的"立人"思想,并结合其亲身实践,与我们分享他的感悟,令我享受了全新的思想盛宴,也带给了我无限启迪,引发了我结合本职工作,思考鲁迅先生"立人"思想给地方人大立法工作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编读往来     
广州林家有(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导,本刊特邀审读员):《同舟共进》第10期的重点是纪念鲁迅先生逝世70周年。所发的7篇文章告诉读者:鲁迅是一个民族的符号,我们的时代不能没有鲁迅,我们的民族需要鲁迅,今天的中国需要鲁迅。可是,近年来谈鲁迅的少了,学习鲁迅的声音也听不到了  相似文献   

14.
鲁迅文论的认识限度——与刘再复、李泽厚二位先生商榷[澳大利亚」陆葆泰鲁迅文论在中国现代文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对鲁迅文论的地位可以无限地推崇.为什么要谈论此问题呢?因为在我接触到刘再复、李泽原先生的论述时,感到实在难以苟同。鲁迅文论之历史...  相似文献   

15.
《创造》2011,(10):106-107
今年的9月25日,恐怕是鲁迅先生最安静的一次纪念日。遥想先生的120周年、110周年……乃至更早的“逢十”诞辰纪念,无不声势浩大、鼓乐喧天。其间的情境反差,折射出当代中国文化与现实走向的变迁。在鲁迅的战斗性和尖锐性屡受质疑的今天,我们如何重估鲁迅传统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心萦百草园     
一川 《天津人大》2006,(10):45-45
在中学读书的时候,就非常喜欢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这一课文,我能背得烂熟。从那时,就清楚地知道绍兴周家新台门后有一个百草园。作为鲁迅先生童年“乐园”的百草园,在我的心目中是一块非常神圣的地方。百草园记载的是鲁迅先生对童年甜美的回忆,衬托出先生一颗天真的童心;百草园也承载着先生儿时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新知识的追求的天真幼稚和欢乐的心理。我从十几岁就想:能亲自到百草园看一看,玩一玩是莫大的幸福、自豪。  相似文献   

17.
雍玲玲 《黄埔》2007,(3):39-41
无论是鲁迅先生的传记还是黄埔军校的文史材料,关于“鲁迅与黄埔军校”的记载比较少,只有鲁迅在广州时被邀请去黄埔军校进行演讲,记录比较详细。笔者认为,鲁迅和黄埔军校最有渊源的联系也就这次“鲁迅造访黄埔军校”之事。  相似文献   

18.
名人往事     
鲁迅童年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时候,听说汉朝的东方朔认识一种虫,名叫“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虫就消失了。鲁迅冥思苦想,也弄不清楚“怪哉”到底是一种什么虫。有一次,须发花白的寿镜吾先生讲完课,鲁迅赶忙问: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  相似文献   

19.
荐书     
《创造》2011,(9):69-69
《历史的暗室》:后鲁迅时代的私家回忆 今年是鲁迅诞辰130周年,4月,先生之子周海婴作古,周海婴之子周令飞推出这本《历史的“暗室”——周海婴早期摄影集(1946-1956)》,数万张由周老于不同时间拍摄的珍贵摄影作品将与读者见面。  相似文献   

20.
一提起中医,很多人就会想到鲁迅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幼年的鲁迅经常从高高的柜台前抓药给父亲喝,但都没有起到神奇的效果,于是,中医便在鲁迅心中留下了“骗子”的印象。《走近中医——对生命和疾病的全新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