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7年1月,衡水市周通村一头4岁公驴因排尿困难来院就诊,经临床检查,患畜睾丸肿胀如球,肛门水肿凸出,频频努责,小便淋漓,尿液混浊,呈暗红色,有轻度疝痛状。触诊在睾丸后部约10厘米处,有一球状硬物,有痛感。用导尿管从尿道口推入约25厘米处受阻,确诊为尿道结石。 治疗经过 患畜横卧保定,2%普鲁卡因局部麻醉,0.3%高锰酸钾溶液局部消毒,术者用左手将结石部位固定,右手持刀将皮肤沿尿道纵向切开8厘米,避开血管,将尿道切开,流出大量尿液,取出结石。结石呈黄褐色,扁椭圆形,表面呈麻窝状,重量18克。手术切口常规缝合,术后配合消炎、补液等治疗,伤口一  相似文献   

2.
笔者用高锰酸钾等药物冲洗腹腔治疗急慢性腹膜炎26例,仅1例死亡。 保定和刺入部位 六柱栏内站立保定。马、牛都是上下二个刺入点。马的上刺入点在左肷窝正中髋关节到最后肋骨所引水平线的中点向下10厘米处,下刺入点在剑状软骨后方10~14厘米,白线左侧2~3厘米处。牛的上刺入点在右肷部,髋结节中部到最后肋骨所引水平线的中点向下5厘米处,下刺入点在腹下部剑状软骨后方白线右侧5~10厘米处。  相似文献   

3.
胸壁穿透创的气胸,一般采用注射器抽吸。笔者曾用患畜自身排气法治愈一例。 (一)病例介绍 1984年8月18日,夏河县那义乡一合尼大队苏呼昂村的1匹4岁黑骟马来站就诊。主诉:该马于7天前被牛抵伤,在某畜牧站门诊部看了5次未治愈。临床见症:精神、食欲欠佳、膘情中等、右侧胸壁第8~9肋间、胸外静脉上方约4厘米处,有3×2厘米的创口(是某畜牧站门诊部缝合时留的引流口),空气自由出入胸腔、并流粉红色泡沫。呼吸浅表,60次/分、脉搏44次/分、体温38.5℃。内创口被部分缝合的外创口所复盖,形成内外创口斜对。胸下有30×25×5厘米渗出性肿块、指压呈面团状。 (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黔西城关居民1980年7月于集市购回成年母鸡一只,本地品种。见该鸡精神萎顿,垂羽呆立一隅,当即剖杀。 剖检所见 尸体消瘦,腹部膨大,切开见腹水较多,约150毫升,淡黄色半透明。卵巢明显肿大(8×8×7厘米),呈菜花状,质地坚实,表面及切面仍见有少量外观接近正常的卵泡(图1,见封底,下同)。肠管及输卵管浆膜面、肠系膜及腹膜上可见大量密布的灰白色结节,从小米大至黄豆大;质地坚实。 病理组织学检查 卵巢肿块为大量大小形状不一的腺管样结构组成。腺管周围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间质,腺细胞单层,多呈立方状及低柱状(图2)。肠及输卵管浆膜面上结节的病理组织图象与卵巢肿块的相同。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北京市肉联厂进行肿瘤调查时采获猪恶性间皮细胞瘤一例。 剖检时在胃浆膜面上见17×14×8厘米瘤块一个,瘤块由许多拇指大肿瘤结节融合而成,外观似葡萄串状,并与大网膜粘连,瘤体表面光滑,质地坚硬,切面平滑细腻,灰白色。镜检:肿瘤的组织学分型属于上皮型。主要由形态大小不一的腺管样结构和少量纤维成分组成,瘤组织被结缔组织伸入分化为不规则小叶,腺管上皮呈立方形或矮柱状,细胞境界不很清楚,极性稍紊乱,胞浆粉红色细颗粒状,内有细小的空泡,核呈  相似文献   

6.
县肉品加工厂屠宰一杂种猪,打开腹腔后,见两肾很大且柔软,压之有弹性。取下观察,肾表面布满黄豆大稍隆起的囊泡,呈红黑褐相间的水磨石样。切开有多量淡黄色液体流出,切面皮质成蜂窝状,髓质有许多葡萄大小透明和咖啡色的囊泡,见不到肾组织。经测量左肾长27厘米、宽15厘米、厚6.5厘米,重1950  相似文献   

7.
(一)制作原理 根据“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杠杆公式而构思的。由于把小家畜的重心移向支点附近,因而动力减少70~90%,只用很小的力气,轻轻一压,猪就转在空中。(二)结构特点1.固定型:全重35公斤,两人可抬起(图1)。(1)底座;呈“(?)”型,两端横杆长80厘米,用3.3厘米粗的铁管焊成。中间拉杆两根,长140厘米,用直径1.5厘米的钢筋焊成。  相似文献   

8.
1984年9月23日,我县种鸡场网上饲养的120日龄的一只来杭母鸡,独居一角,不吃料不饮水,精神呆滞,羽毛松乱,翅膀下垂,鸡冠发绀,后将其淘汰。 剖检 机体营养良好。腹腔液体较多,液体中纤维性渗出严重。距回盲口9厘米处,回肠与右侧盲肠相连的系膜有直径为1厘米的裂孔,空肠后段12厘米、右侧盲端3厘米长均钳入裂孔。钳入的肠管呈紫黑色,己坏死。钳入端至十二指肠的肠系膜充血,肠内充气积液,肠腔粗大,直径达2.3厘米,积液约100毫  相似文献   

9.
马的小结肠便秘较多见,根据多年临床实践,我们发现其有四个易发部位: (一)小结肠起始部后行约30厘米处,此处紧接右上大结肠,由于粪便排入较多而快,而且又有一横行转弯小段,所以容易形成结块。小结肠便秘在此处发病的约占9%。 (二)小结肠在胃右后方段,从起始部约80厘米处,因在胃状膨大部左下方,有一自然空隙区,马在运动中此处肠管自然下沉,粪便易于堆积形成结块。因肠管游离性较大,直检有时较困难,在肠管严重臌气  相似文献   

10.
下颌骨体骨折临床上少见,特别是纵形断裂骨折更少。我站于1977年10月遇到一例,经手术治疗痊愈。患马是由于脱缰咬架,造成下颌骨体一侧骨支纵形断裂骨折。断面由门、中齿之间斜向后方至犬齿后,呈三角形全骨折脱落,长约10厘米,宽处约5厘米,断端脱出口腔外。患畜不能自食。  相似文献   

11.
将猪侧身压在地上,半固定好,使其不能乱动。检查人员左手持一根小木棒(长约40厘米,直径约5厘米),从侧面插进猪嘴,把猪嘴撬开;右手持普通手钳,将猪舌头轻轻拉出,尽量拉长一些,但不能夹破。然后将猪舌头向上翻卷,观看舌底部。无囊虫猪的舌底部,光滑平整呈淡桃红色;囊虫病猪的舌底部,有白泡或小白点,呈半透明,稍高于皮肤。如果舌底部有粘液看不清楚时,用左手食指和中指轻轻擦拭,一边擦拭,一边细心观看,如果有囊虫,即可看出。  相似文献   

12.
我站于1974年2月诊治驴的肿瘤一例。经检查:病驴体温、脉搏、呼吸等均正常。在直肠膨大部生长有一个5×4.5×4厘米大小的肿瘤。瘤体由二个“核”组成。肿瘤界线清楚,呈游离状,有“根”深入靠近肛门内括约肌的直肠肠粘膜之下。瘤体及其根部均有被膜覆盖包裹,已破溃,并有出血。瘤体平时不可见,只有在驴排粪努责时,才微露于肛门处,用手向外拉,也难完全暴露。初步认为是良性肿瘤(以后于1975年经甘肃农业大学原牧医系兽医教研组作病理切  相似文献   

13.
我们研制了一具母猪照明阉割器。应用这具器械,可以把看不见的手术变为看得见的手术,把徒手体内操作,变为体外器械操作。经阉割母猪33头、母狗3只、母羊1只都取得了成功。 (一)器械介绍 阉割器分大号、小号两种。大号适用于60斤以上母猪,小号适用于30~50斤母猪。 阉割器由管道、喇叭口管、圆把、电珠、取卵钳、吸水管组成.管道长15厘米,粗20厘米,管内径18厘米,前端呈斜口,管内腹面有取卵巢和吸水管的定向装置,管后端与喇叭口管兜部相连。喇叭管长8厘米,喇叭口径5厘米,腹侧有宽0.5厘米,长5厘米开槽,在开槽后方,喇叭管和圆把相接,喇叭管内安有2.5V聚光灯泡。在圆把上安有电源开关,在圆把内可装2号电池.取卵钳和吸水管装在管道内,钳拉手和吸水管喷头从喇叭管开槽处伸在外边,另外在吸水管喷头处安有吸水球。  相似文献   

14.
耕牛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目前国内仍以粪孵检出毛蚴为主要手段。仅凭肉眼或辅以普通放大镜观察,检出率较低。为了提高其检出率,满足广大农村开展血防工作需要,我们研制一种简易的毛蚴观察镜与粪孵工具(塑料杯玻璃顶管)配套使用。经两年来在21个县(市)推广应用,效果满意。 (一)结构 其镜为箱式结构,由镜筒和镜箱两部分组成。内壁涂不反光的黑漆,镜筒为双层,可调节焦距,内筒中装有直径8.5厘米的平凸放大镜,能将毛蚴放大3倍,外筒上配有一个能调节和固定焦距的螺钉。镜箱高34厘米,长19厘米,宽19厘米;箱顶部前方呈斜面,上有活动箱盖,并装有调节器,调节进光量  相似文献   

15.
1984年4月20日太平农场某农工的孕马在夜间产驹时发生异常现象;胎儿从肛门产出一半,两前肢腕关节以下娩出,造成母马直肠、阴道透创。经整复,胎儿从阴门娩出,马驹活泼,但母马站立不安,浑身哆嗦,出汗,口腔干燥,结膜潮红,耳鼻发凉,体温39℃,心律较弱。直检:肛门括约肌迟缓,在直肠下方离肛门15厘米处和阴道形成不整齐呈y字型透创,其面积约为15×15厘米,边缘有血肿。阴门肿大流血,创口呈y字型,边缘肿胀出血,其面积约16×16厘米,努责时上下通气。  相似文献   

16.
6~7岁母猪一头,约一年半屡配不孕,后期不再发情。食欲基本正常,但不长膘,腹部起有鱼鳞般癞皮,毛焦无光,格外粗糙。行走缓慢,有时有后肢失调之状。喜卧,曾卧四小时不起。腹部下垂明显,类似将产之腹围。两眼多眵而流泪,双侧内眼角下有7厘米长的泪斑。体温正常。于1981年4月28日淘汰屠宰,从腹腔取出子宫瘤一个,扁圆形,瘤体周围圆滑而质地坚实,最外层有腹膜样薄膜裹住。直径27厘米,重10.1公  相似文献   

17.
牛恶性黑色素巨瘤为少见疾病,国内很少报道。1981年10月我站遇到一例,瘤体重达4.8公斤,经手术摘除,一周后痊愈。据同年12月4日和1982年4月10日专程随访观察,近期效果满意,未见转移和复发。现报告如下: (一)病例摘要 患畜系达旗解放滩公社天义长大队社员户养的一岁母牛,购于包头市黄河牛奶厂。据畜主诉:患畜出生后就见右上额部有一似核桃大的黑色瘤状物,以后随着牛的生长该瘤状物亦显著增大,逐渐呈球状,并下垂覆盖右眼全部,严重影响视力及活动(图1,见封三,下同)。1981年10月18日来我站就诊。经临床检查,患畜发育中等,精神尚好,食欲正常,瘤体长于右眼眶上,大如小盆,形似馒头,遮盖于右侧面部。瘤体附着部较平整,底面4×50厘米~2,瘤底椭圆形,其横径21厘米,纵径22.5厘米,瘤体高16厘米,表面呈黑色,被包皮肤完整无破溃,顶端皮肤明显角化,质地坚硬,穿刺瘤体后流出棕黑色粘液。临床诊断为恶性黑色素瘤。  相似文献   

18.
我校养鸡场,1983年5月及7月3633只鸡雏群中,暴发鸡盲肠肝炎,发病359只,死亡199只,发病率为9.8%,致死率55.4%。该鸡舍去年养鸡中发现鸡异刺线虫的感染率为80%。(一)临床病状 病初食欲减少或废绝,病鸡不爱运动,经常缩颈呆立,频闭双眼,两翅下垂,呈嗜眠状。羽毛无光,尖端呈锯齿状。排黄色或深褐色稀粪,病鸡迅速消瘦,龙骨隆起,病初冠色迅速变淡,很快呈黄白色,病期稍长冠的基部常呈暗红色,同时冠尖明显皱缩(公鸡尤明显),无光泽,严重病鸡冠尖呈灼焦状。  相似文献   

19.
胃状膨大部便秘是难以治疗的一种便秘疝。近几年我们用浓盐水隔肠肠内注射法治疗此病,获得了满意的结果。两年来共治疗16例,除一匹老龄马死亡外,其他全治愈。 (一)药品工具 15厘米长的14号封闭针头一个,硬质胶管一米(猪的投药胶管也可),100毫升注射器两具(连续注射器更好),10%浓盐水500毫升3~4瓶。  相似文献   

20.
马脑脊髓丝虫病和马乙型脑炎都是南方军马多发的疾病。它们的临床症状、流行特点、病理变化类似,诊断比较困难。我们通过对马脑脊髓丝虫病的临床观察、流行病学调查和病理学检查,并和马乙型脑炎作了比较,初步提出如下鉴别要点。 (一)病原体 马脑脊髓丝虫病为线状、乳白色、长约2~7厘米的牛腹腔指状丝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