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红星指引新天军 俄罗斯最新太空军事实力深度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1月,俄罗斯航天部队司令官弗拉基米尔·波波夫金将军向外界公布了俄太空军事复兴计期。按照该计划,俄罗斯将大力加强军事航天力量的建设,不断提高太空系统的作战能力,以确保俄罗斯在军事航天领域的战略主动权,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最近,美国艺术与科学工程学院公布《俄罗斯太空军事实力报告》,从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对俄罗斯天基武器系统的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综合评估俄罗斯太空政策和整体作战水平的基础上,探讨了俄罗斯未来太空军备的走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把她的宇宙飞船命名为“神舟”,意思是神圣的船,因为它将把中国人带入更深远的太空。在“神舟”飞船将第一个“中国太空人”送入轨道后,中国获得了盼望已久的历史地位——继美、俄之后的第三个太空超级大国。虽然美国和欧洲的太空科学家争相开展越来越具有野心的无人航天任务——例如欧洲向月球发射的小型高新科技探测器,太空行业业内人士则认为争夺太空霸权的真正战斗正在其他地方打响。  相似文献   

3.
言论     
发展太空武器让俄罗斯重振雄风8月22日,俄罗斯航天兵司令弗拉基米尔·波波夫金上将在莫斯科航展上明确宣布,今后俄罗斯的载人航天计划可能用于军事目的。此言一出,不亚于重磅炸弹落地。"在未来战争中,谁夺取了制天权,控制了太空,谁就可以进一步夺取制空权和制海权,并最终赢得战争的胜利",早在24年前,里根就抛出了当初轰动一时的"星球大战"计划,其核心意图就是"要美国赢得未来"。如今的美俄太空优势之争,蕴含着强烈的战略企图。不可否认,前苏联的崩溃一定程度上就是被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  相似文献   

4.
随着神舟五号发射升空,将使中国加入美国和俄罗斯的专属俱乐部,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有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中国的太空计划雄心勃勃,引起了美国及全世界的关注和担心。鉴于中国发射载人飞船事关重大,有四个基本问题似乎值得探讨。 首先,他们为什么要进行载人航天计划?中国在2000年的政府白皮书中称,航天活动是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载人航天活动风险大、花费高,为什么一定要走这条路呢?美国的一  相似文献   

5.
中国作为禁止太空常规武器国际运动的先锋至今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一年多前,这个亚洲超级大国——还有俄罗斯、越南、印度尼西亚、自俄罗斯、津巴布韦和叙利亚——在联合国提出了一项禁止部署太空基武器的条约草案。 但是,就在北京努力争取多国联盟和公众舆论反对“太空武器化”之际,它还在继续悄悄地发展自己的旨在摧毁美国军事设施的太空基武器和战术。在这方面,中国的战略是通过限制并最终使美国现有的太空基防御设施失效而削弱美国的军事优势,以及预先发展许多专家认为将为防止弹道导弹袭击提供最有效保护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6.
美国注视中国反卫星能力美媒体恶炒中国反卫星武器试验的幕后近半年来,美国部分媒体和研究机构开始反复炒作所谓“中国太空威胁”,声称中国进行了多次反卫星武器试验,未来将利用太空达成军事目的。这是美国宣扬“中国威胁论”的又一新动向。然后,在这场恶意炒作背后,却是美国在2007年1月签署了最新版的《太空行动》准则,明确宣布要确保美国在太空的军事优势地位,并允许对其他国家的太空设施进行先发制人的攻击。到底是谁在实施太空军事化,又是谁在企图建立太空霸权,已经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7.
近半年来,美国部分媒体和研究机构开始反复炒作所谓“中国太空威胁”,声称中国进行了多次反卫星武器试验,未来将利用太空达成军事目的。这是美国宣扬“中国威胁论”的又一新动向。然后,在这场恶意炒作背后,却是美国在2007年1月签署了最新版的《太空行动》准则,明确宣布要确保美国在太空的军事优势地位,并允许对其他国家的太空设施进行先发制人的攻击。到底是谁在实施太空军事化,又是谁在企图建立太空霸权,已经一目了然。本刊特综述相关报道,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从“神六”成功发射后各国的反应来看,尽管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神六”成功发射之后立即发表声明强调,中国发展航天事业是为了和平用途,尽管中国还通过中央电视台,公布了“神六”发射尽可能多的过程和细节——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但世界各国对此却依旧“各怀心事”,似乎中国一切有关和平与开放的努力并没有多少人肯相信,怀疑、猜忌和竞争,再加上部分口是心非的赞扬。事实上,中国的航天成就已经引起一些国家的严重不安。首先是美国,华盛顿的世界太空和防御计划观察员约翰·派克就直截了当地说,“不爱冒险的美国决策者将不得不关注中国在太空竞赛中击败我们的可能性,从政治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合情合理的担心。”  相似文献   

9.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继神州系列载人飞船之后,中国航天又一次震撼世界。各国媒体对中国探月工程的逐步展开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普遍认为这是中国科技进步的成果,是中国综合国力的体现。但也有部分别有用心的媒体诬称探月工程是中国建立太空军事力量的重要步骤,中国将与美国展开太空军事竞赛。本刊特综述相关报道,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南风窗》2016,(23)
正在无人探测尤其是深空探索方面,美国已经把所有竞争对手远远抛在了身后。但在载人航天领域,美国这些年的停滞不前与中国的快速跟进,已在美国引发了太空霸主地位是否旁落的担忧。10月19日这一天,国际太空探索领域同时发生了三件事:中国的"神舟11号"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施自动交会对接;欧洲的火星试验登陆器"斯基亚帕雷利"号在火星着陆时坠毁;美国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号在接近木星时引擎出现故障,无法再收集任何数据。  相似文献   

11.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空间政策研究所主任约翰·劳格斯登指出:“中国似乎已下定了决心——发展一个全方位的、成功的空间计划。这对一个要作世界主要大国的国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财富。总体看,目前中国的实际操作虽然缓慢,但实现这一太空计划的决心却是坚定的。”  相似文献   

12.
解放军太空开战?美国恶炒中国航天威胁内幕借中国话题掀起另一轮军备烧钱狂潮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明确提出利用太空进行军事活动的国家。就在今年8月,白宫发布了一个最新的国家太空发展战略方针,着重强调“使美国在太空的行动或者通过太空执行的行动不受到任何阻碍,以此保护美国在太空的利益”。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部分媒体和所谓“中国问题专家”却开始大肆炒作“中国太空军事威胁论”。  相似文献   

13.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宇航科技最发达的国家,同时也是明确提出利用太空进行军事活动的国家。就在今年8月,白宫发布了一个置新的国家太空发展策略方针,着重强调“使美国在太空的行动或者通过太空执行的行动不受到任何阻碍,以此保护美国在太空的利益”。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部分媒体和所谓“中国问题专家”却开始大肆炒作“中国太空军事威胁论”。他们声称中国正在发展进攻性太空武器系统,给美国敲响了警钟。这种蛮横无理,霸道嚣张的姿态充分显示了美国霸权主义的真实面目以及其独霸太空的企图。本文介绍了美国部分媒体具有代表性的报道和观点,希望读者在阅读时有所鉴别。  相似文献   

14.
前言 IFX计划,是美国天基激光武器发展计划。是美国防部科研局与美国空军共同勾画的二十一世纪用激光武器进行太空作战的美好蓝图,此计划预计到2013年完成,计划的前期和中期工作目前已完成,美空军正集中精力攻克难关。美国在激光武器研制方面,不仅仅把目标局限在太空,同时把触角伸向空基机载激光武器和  相似文献   

15.
饿罗斯国防部长伊万诺夫与中国国防部长曹刚川在莫斯科举行会谈,讨论俄罗斯向中国出售武器问题。但欧盟有可能向中国出售武器,它准备取消对华军售禁令。 中国是俄罗斯武器的主要购买者,每年购买价值15亿至20亿美元的武器装备。俄罗斯目前正在执行一些大的合同。但是最近俄罗斯的好日子受到了威胁。12月4日德国总理施罗德在访问北京时说,将与中国一起为解除对华军售禁令而努力。欧盟在1989年的天安门事件  相似文献   

16.
《南风窗》2014,(24):91-91
<正>在一般的商品和服务上,私人公司的自由竞争可能没有疑问,但若涉及国家目标等重大事务,它就超过了私人公司的能耐,太空探索就是个重要的国家目标。现代以来,美国的保守主义当道,所谓的"保守主义",其实就是自由放任主义。它最核心的信念,就是私人企业的竞争乃是资本主义的最高价值,私人企业必佳,公有企业必差,必然贪腐无效率。在这种信念引导下,美国的一切功能都交给了私人公司。私人公司可能在一般商业上很有效率,但私人公司毕竟有它的局限。国家的许多职能其实是很大的,超过了私  相似文献   

17.
刘怡 《南风窗》2014,(24):30-32
马歇尔计划是对美国长期以来推进美欧经济一体化和美元核心地位的阶段性总结,有助于美国向西欧输出资本的制度条件在此前已创设完毕。而中国牵头主导区域经济合作的制度性安排,与资本输出的步骤几乎同时启动。  相似文献   

18.
论点摘编     
别斯兰事件的国际影响虽然别斯兰中学袭击事件并不是针对俄罗斯主要的国家权力象征 ,但它对俄罗斯产生的影响却和“9·1 1”对美国产生的影响一样深远。这一事件还会牵连到地缘政治学领域和全球市场。俄罗斯从它与美国在“9·1 1”之后的关系中得到了许多好处 ,我们可以期待这种关系在别斯兰事件之后得到进一步加强 ,而且 ,这种关系会延伸到先前没有触及的一些领域。它们会深化俄罗斯对美国出口石油的关系 ,以减少美国对海湾地区的依赖。这两个国家可能会在打击独联体国家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方面寻求更大的合作。俄罗斯甚至可能会考虑向伊拉…  相似文献   

19.
非洲在美国和中国各自国际战略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作用和意义也不尽相同.在国际体系深度变革、世界格局加速重组的进程中,特别是在中美战略博弈加剧的背景下,非洲更多的是被美国当作遏制中国的工具,但非洲却是中国外交"基础之基础",其基础性地位不容动摇,这也是近年来中国始终维系中非关系高位运行的缘由所在.目前,中美关系已进入"战略竞争时代",但两国在非洲关系仍处于从"常态"向"非常态"转化的过程中.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是全球性的,在非洲也不会例外.一旦美国将大国竞争引入非洲,也就意味着中美在非洲关系由"常态"步入"非常态",这必将对中国在非洲利益,乃至中国在非洲的国际处境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1992年3月8日,《纽约时报》透露美国国防部一份长达46页的正式文件,这是一份旨在维持美国唯我独尊地位的战略计划。文件表明,美国新战略计划的主要目标是:1.防止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特别是核武器的扩散;2.以先发制人的方式防止德国和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3.对俄罗斯强大以后的动向保持警惕。文中没有一处把中国列为“假想敌”。注意到这一点,纽约的《中国时报》周刊在4月19日一期发表文章,题为《中国不是美国的假想敌——美国的战略构想与中国前途》。大陆的中国人很快也注意到这一篇文章。乐观者高兴地引述其中的几句评价:现在中国“内不虑匮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