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1年到2004年,我国每年能源消费增长10.8%,比世界水平整整高出7.8个百分点,能源资源不足、利用效率偏低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长期的制约因素。上海的能耗状况,虽然在国内排名靠前,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是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2.
数字     
《创造》2011,(10):24-8
1.5亿吨国家发改委近日透露,我国“十一五”期间实施的“干家企业节能行动”累计节能1.5亿吨标准煤,超出节能1亿吨标准煤的目标。据了解,列入“干家企业节能行动”的企业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8万吨标准煤以上。它们的能源消费量占工业能源消费量的一半,占全国能源消费量的1/3。过去5年,国家加大了对干家企业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的支持力度,通过节能技术改造,上述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指标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3.
曹琪 《今日上海》2010,(8):14-17
一组数字揭示的现状不容乐观:上海目前的能耗强度分别是新加坡的3倍、香港的3.5倍、日本大阪的6倍多。为此,记者通过上海市经团联(市工经联)会长蒋以任,对上海节能减排工作的现状与前景进行了一番了解。蒋会长介绍说:“近年来,上海始终把节能减排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06年至2009年,上海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2.4%,为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17%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事实上,自2009年3月起,上海市经团联(市工经联)又选择了40余家重点企业及行业协会开展了JJ小组活动的试点工作,旨在以点带面,逐步推广这一节能减排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引擎。我国人均能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能源占有量的一半,但单位产值能耗却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其中火电、水泥等8个高耗能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比国际平均水平高40%。为促进能源节约,保障可持续发展,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了要在“十一五”期末把单位产值能耗降低20%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工作是实现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基础。2010年1月,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以下简称国管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制定并印发施行了《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制度》。这一制度的出台,标志着公共机构能耗统计正式纳入国家统计体系,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积极采取措施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节能成效:一是能耗结构趋于优化。2007年,人民银行系统副省级以上分支机构煤炭消耗量比2005年下降了57.77%,电力、燃气等更为清洁的能源得到广泛应用,从而大大降低了温室气体的排放,提高了能源的转化效率。人民银行系统的能耗结构正在向更为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二是建筑能耗逐步下降。建筑节能是人民银行系统节能工作的重点。我们始终把建筑节能摆在节能工作的中心位置,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确保各项节能规定的落实;对新建建筑严格把关,确保各项节能指标的实现。2007年与2005年相比,人民系统副省级以上分支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了4.69%。  相似文献   

7.
我国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比率居高不下,这使我国建筑节能的任务迫在眉睫。在中国430多亿平方米的建筑中,99%是高能耗建筑,这些超过400亿平方米的高能耗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更为严峻的是,我国每年新建房屋20亿平方米,但95%却是高能耗建筑,这已成为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难题之一,对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能源负担和严重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8.
《协商论坛》2012,(8):62-62
至7月10日前,全国已有北京等23个省区公布了2011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数据显示,在这23省区中,北京职工月平均工资最高,为4672元/月,其次是上海,为4331元/月,而排名垫底的是甘肃,仅为2742元/月。  相似文献   

9.
421米,上海金茂大厦——这是上海的高度。 431公里/每小时,上海磁浮列车——这是上海的速度。 高速发展的上海已然成为全球焦点。 放眼上海中心城区,满目皆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仅以静安区为例,全区50多幢重点楼宇上缴的税收在2003、2004年分别占全区税收总量的39%和43%以上,进驻楼宇的企业占全区企业总数的85%以上,从业人员占全区从业人员总数的65%以上;  相似文献   

10.
《创造》2012,(4):25-25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又是一个建筑大国,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快速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逐步推进,建设事业迅猛发展,房屋建造规模越来越大,建筑能耗在能源总消耗量中占的比例逐年上升到现在的28%以上。按照国际经验和我国目前建筑用能水平发展预测,到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例将达到35%左右,超越工业用能,成为用能的第一领域。  相似文献   

11.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上海所需能源基本依靠外省市调入或国外进口,能源资源供应已经成为制约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2006年,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节约能源工作的决定》;2007年。又对决定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等六条有针对性的建议。其中明确要求市政府“强化建筑和交通运输节能管理”。近期,市政府批转印发了《关于本市新建住宅节能省地发展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2.
一、总体思路和工作要求 (一)总体思路。根据各级能源消费总量的核算方法,从能源供应统计和消费统计两个方面建立健全能源统计调查制度。以普查为基础,根据国民经济各行业的能耗特点,建立健全以全面调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等各种调查方法相结合的能源统计调查体系。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国家首次公布了2005年分地区单位GDP能耗和2006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公报。2005年全国平均每万元GDP能耗为1.22吨标准煤,其中广东最低,为0.79吨,宁夏最高,为4.14吨。本来,今年单位GDP能耗要求降低4%,可上半年反而升了0.8%。当前我国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能源利用效率低下。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主要还是依靠高投资、新开工项目来拉动的。而我国综合能源利用效率约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多。其次,一些地区对节能降耗认识不足,盲…  相似文献   

14.
《江西政报》2009,(3):5-7
一、总体思路和工作要求 (一)总体思路。根据各级能源消费总量的核算方法,从能源供应统计和消费统计两个方面建立健全能源统计调查制度。以普查为基础,根据国民经济各行业的能耗特点,建立健全以全面调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等各种调查方法相结合的能源统计调查体系。  相似文献   

15.
新论快递     
范维唐:我国能源新世纪面临挑战人均能源资源不足、分布不均,这是面临的第一个挑战。人均能源消费量低、单位产值的能耗高,这是第二大挑战。第三,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面临严峻挑战。第四,从能源安全角度考虑,我国能源面临挑战。我们应切实把节能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做到需求合理、消费适度,引导国民经济走上资源节约型的道路,大幅度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机关后勤》2007,(7):16-16,18
近年来,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积极开展能源资源节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能耗快速增长的势头。但目前对工作进展还不能估计过高,中央国家机关节能减排任务仍十分艰巨。为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节约型政府机关建设,确保实现“十一五”期间中央国家机关单位建筑能耗和人均能耗分别降低20%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1991~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比较了世界七大地理板块国家碳排放强度演变趋势的特征,并运用对数均值迪氏分解法将碳排放强度分解为能耗强度、能源碳排放、能源结构等几方面,并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碳排放强度在大部分地区呈现出递减趋势,特别是北美洲、欧洲等经济发达国家板块的降低趋势明显,碳排放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能耗强度的影响;中国的碳排放强度具有高而降低快的特点,需重点从能耗强度与能源结构方面入手,以实现降低碳排放强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山东省滨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以降低单位能耗水平、推进科技精细节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完善管理制度,抓重点、克难点、出亮点,全力推进全市公共机构节能提质增效,能源资源消耗逐年稳步下降。  相似文献   

19.
第一、加强制度建设,是实现节能工作的重要手段.要从五个方面加强制度建设:一是公共机构应当实行能源消耗计量制度,区分用能种类,实现能源消耗分户、分类、分项计量,并加强对本单位能耗的监测,及时发现、纠正用能浪费现象。二是公共机构应当健全能耗统计制度,并向本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报送上一年度能耗状况报告。三是公共机构应当在能耗定额范同内使用能源,加强能耗支出管理。  相似文献   

20.
钱家铭 《江西政报》2007,(19):46-46
据《解放日报》8月20日头版报道,“企业抛出能耗难题,高校院所投标破解”一文中介绍,上海外高桥电厂用上了我国第一套火力发电水平衡测试软件,通过数据采集和模型处理,加强用水管理,预计一年可节约生产用长江水168万立方米、生活用自来水36.5万立方米,节约成本278万元。这一整套节水项目,由上海电力学院为其研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