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0年1月,拉丁美洲经济体系成立了第一个化肥多国公司。这是拉丁美洲国家联合发展化肥生产的一个重大措施,它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将起促进作用。农业在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拉丁美洲国家为了弥补目前的粮食缺欠,并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要求粮食生产的增长速度超过人口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2.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繁衍。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尽管世界粮食生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有亿万居民未能摆脱饥饿和严重营养不良的状况。发达国家和地区粮食产量持续增长,在发展中国家,亚洲诸国则要比非洲国家粮食生产增长更快。在这种情况下,考察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人口大国发展农业的经验,将有助于促进较不发达国家农业的发展。本文着重对比分析中国和印度粮食生产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一 1.印度粮食生产条件比中国好中国和印度都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两国人口估计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1989年,中国总人口为11.12亿,约占世界人口的21.6%,居第一位。其中,从  相似文献   

3.
世界人口安全问题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1世纪将是世界人口问题空前复杂、突出的世纪。世界人口规模持续膨胀给各国的粮食、就业、教育、住房、卫生以及资源、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人口高度老龄化带来的沉重社会保障负担,劳动力严重不足对部分发达国家发展的不利影响,大批移民导致的复杂社会、经济、政治问题等等,都使我们面临着更复杂、更多变、更棘手的人口现象与人口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不仅事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影响着各国和各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迁移运动在发展中国家的研究中居于很重要的地位。然而,主要兴趣是集中在从农村迁向城市,很少注意从一个农村地区向另一个农村地区的迁移。当今的印尼正开展这种类型的迁移运动。移民从人口密集的中心岛屿迁向人口稀少、未充分开发的边远岛屿。印尼的移民政策既不同于早期向殖民地的移民,也有别于强制移民——如在非洲某些地方普遍存在的。为了证明这一点,下面将要详细阐述一下移民的背景和原因,分析它的目的和想法,谈谈移民的制度和规模以及完成移民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通过对苏门答腊、加里曼丹以及迁出地爪哇的调查,总体上完成了对移民背景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总的来看 ,自开展绿色革命以来 ,南亚地区的粮食增长快于人口增长 ,但是 ,随着今后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粮食增产速度的降低 ,这种粮食增长快于人口增长的趋势却不可能一直保持下去。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 ,首先分析了南亚地区人口增长对粮食生产和耕地的压力 ,然后阐述了该地区粮食产量进一提高的局限性。在南亚地区 ,今后要想继续运用绿色革命技术来提高粮食产量 ,虽然有可能 ,但是却会比过去更加困难 ,而且还需要付出使生态环境受到不可弥补的破坏的代价。要使该地区人口增长同粮食生产相协调 ,关键是要控制人口增长 ,减少人口对粮食的需求量 ,同时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节地、节水、保护环境 ,使单位土地上的粮食产量获得最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考察了1950年以来巴西农业高速增长的原因。20世纪中叶之前,巴西是咖啡的单一生产出口国,传统农作物生产方式落后,生产率低下,农业生产依赖不断开垦处女地来维系,粮食生产甚至不能满足国内食品需求。但在20世纪下半叶,为了降低食品价格,并以出口换取机器进口所需外汇,巴西政府施行以进口替代为导向的政策,促进了巴西农业的发展。大量新土地得到开垦,农业研究兴起,高校农学教育规模扩大。所有这些均在未进行土地改革的前提下发生,被称为"保守的现代化"。新自由主义时期政府农业政策的调整给农业生产带来挑战,但生产率提高使得巴西农业能够成功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农业现代化带来了巴西经济的深刻变化,并使巴西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然而,巴西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成功并没有惠及整个农村地区,数以百万计的小农仍然处于贫困之中。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粮食供应日趋紧张和库存率急剧下降,引起农产品价格节节攀升。随着世界人口增加和耕地减少,主要粮食生产和出口国用大量农产品生产生物燃料,以及全球处在自然灾害频发期,全球粮价可能继续上涨或在高位徘徊。我国人多、地少,要进一步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确保农产品供应和安全。  相似文献   

8.
移民开拓边疆是一个涉及到人口、经济、社会、政治、自然地理环境等多方面的复杂问题,作为一项由政府组织推行的活动,它在菲律宾已有较长的历史。在菲律宾沦为美国殖民地时期,殖民地政府就曾组织过移民拓边活动,其目的不过是为了适应殖民主义政治、经济势力扩张的需要。菲律宾独立之后,为了减轻人口稠密、租佃率高、农田碎小、农业收入低的地区所存在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开发边疆,增加农业生  相似文献   

9.
自从六十年代以来,向曼谷移民不仅规模大而且持续时间长。1980年已有40多万年龄在五岁以上的移民在曼谷住了五年以上,这个数字接近1980年曼谷人口的10%。这些移民当中近30%来自东北部。东北部来的移民约为南部和北部地区来的移民总数的1.5倍。唯有来自首都曼谷四周中部地区的移民才占曼谷移民人口的多数。其实,这些数字  相似文献   

10.
自从六十年代以来,向曼谷移民不仅规模大而且持续时间长。1980年已有40多万年龄在五岁以上的移民在曼谷住了五年以上,这个数字接近1980年曼谷人口的10%。这些移民当中近30%来自东北部。东北部来的移民约为南部和北部地区来的移民总数的1.5倍。唯有来自首都曼谷四周中部地区的移民才占曼谷移民人口的多数。其实,这些数字  相似文献   

11.
阿拉伯国家粮食安全问题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拉伯国家主要分布在西亚北非地区,其地理特征基本体现为沙漠和丘陵,气候炎热,不适宜农作物生长,可耕地仅占这些国家国土总面积的5.1%.,但农业仍是多数阿拉伯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阿拉伯国家总人口中多半为农业人口.另外,该地区水资源奇缺,加上常年战乱不断,严重影响了各国农业的发展,自产粮食远远不能满足当地人的需求,每年要进口大量的粮食和食品.尤其是当今世界出现粮食危机,粮食食品价格飞涨,使本来就遭遇粮食困难的阿拉伯国家雪上加霜.它们解决粮食危机的出路是:控制人口增长,提高生活水平;重视农业发展,加强团结协作;创造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建立海外产粮基地;发展先进技术,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2.
印度农业的世贸(WTO)对策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立后 ,经过几十年艰苦努力 ,印度从一个饥荒频仍 ,饿殍遍野 ,吃粮靠进口的国家 ,变成为一个粮食基本自给 ,并有少量出口的国家。然而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印度对世界贸易组织农产品协定虽然未做出任何承诺 ,但是却根据本国人口众多 ,农村人口贫困 ,农业生产率低下等基本国情 ,采取了一系列有关对策 ,在继续增加粮食生产的同时 ,强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加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扩大农业新科技的应用 ,以尽快增加农民收入 ,消除农村贫困状况。印度农业的世贸对策 ,对象印度这样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 ,可以提供某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某些应该汲取的教训。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全球人口最为集中的亚洲及太平洋地区,人口偷渡和贩卖层出不穷,难民问题日益严重,区域国家间的移民劳工流动日趋频繁。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移民问题,亚太国家建立了一些专门性的非正式的移民治理区域磋商机制来应对。亚太移民区域磋商机制目前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但有效解决亚太地区复杂的移民问题仍任重道远。亚太移民区域磋商机制若不想成为国家的“弃儿”,需要释放潜力,进行更多尝试。  相似文献   

14.
泰王国是东南亚的君主制国家之一。从公元1238年泰族建立第一个独立政权素可泰王朝起,经历了阿瑜陀耶王朝、吞武里王朝,直至今日的曼谷王朝九世王朝。泰国国王和皇室成员深受泰国民众的尊崇和敬仰。本文主要介绍"泰国之父"兰甘亨大帝的杰出贡献。关键词:兰甘亨功绩"泰国之父"  相似文献   

15.
战后三十多年来,资本主义世界农业生产的布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亚非拉地区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是传统的农业国,是国际市场基本粮食的供应者。但是,由于小农经济的束缚、人口增长过速、工业化占用资金过多、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低落等种种原因,这些国家农业增长速度逐渐减慢,尤其  相似文献   

16.
移民或人口迁移并不是世界历史上的新奇现象。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民族迁徙或人口迁移无论是在同一个国家内部,或是在国与国之间,都是屡见不鲜的。十五世纪末地理大发现后,随着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曾出现过几次跨越国界、洲界的移民浪潮。特别是十九世纪后半期以后,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帝国主义时期的到来,更出现了空前规模的国际移民浪潮。但是,对于十九世纪  相似文献   

17.
2006~2008年国际大宗粮食价格快速上涨最终酿成了一场世界范围内的粮食危机,期间美国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更增添了其复杂性.文章主要从供需失衡、投机活动、生物能源开发、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受到制约、市场垄断结构等方面分析危机发生的原因,同时阐述危机对拉美国家造成的负面影响:社会骚乱和政局动荡、通货膨胀攀升、赤贫人口增加、国际收支恶化,等等.拉美国家采取的紧急救助、价格控制等措施只在短期内缓解了危机程度,但并未真正解决粮食危机.对拉美国家而言,过去30多年贸易和农业发展中的政策偏差才是造成这种"富饶中的匮乏"现象的根源.因此,拉美国家应建立长期的农业发展战略,并通过集体行动纠正全球农业生产与贸易之间的系统性不平衡.  相似文献   

18.
公元六世纪末,隋朝建立,从而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自东晋以来约二百年的封建割据局面。618年李渊建立了唐王朝(618-907年),定都长安。唐王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空前繁盛时期。伴随着国家的统一和强盛。唐朝也开始不断加强同周边地区的国家和民族之间的联系。贝加尔湖和黑龙江流域与中原王朝的联系较以前各个历史时期更为密切了,唐朝对上述地区的管辖机构也进一步完善,因而唐代史书中对这一地区民族的叙述也更为详细。据记载:活动在贝加尔湖和黑龙江、乌苏里江一带的民族主要有突厥、薛延陀、回纥、黯戛斯、拔野古、骨利干、室韦、…  相似文献   

19.
苏联解体后,在经济和人口等因素的作用下,俄罗斯开始出现规模庞大的外来移民,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非法移民。俄非法移民主要有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和非法出境四个类型,以非法居留和非法就业的独联体国家公民为主,规模庞大,而且给俄社会带来了多重消极影响:引发大城市的高犯罪率以及与恐怖主义的关联,并激起居民普遍的排斥情绪;滋生了影子经济,引发劳动力市场的不正当竞争;恶化了公共卫生状况,也给俄与相关国家间的外交关系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同几乎所有的其它发展中国家一样,东盟国家(除新加坡这个城市国家外)的大部份人口都从事于农业生产。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大致占东盟从事经济活动总人口的65%。在过去十年期间,东盟国家之中有四个国家的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由于工业的迅速发展实际有所下降。印度尼西亚从53%下降到43%;菲律宾从33%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