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喜彬 《世纪桥》2010,(5):91-92
孔子把以"仁"为本的伦理道德思想和"克己复礼"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开创了中华民族道德教育的先河。探析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对于丰富新时代的道德教育研究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先秦儒家看来"勇"也是一种道德德目,与"仁""义""礼""知"等道德德目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并受其制约。勇德是以"仁"为根源、以"义"为约束、以"礼"为标准、以"知"为判断、以"中庸"为旨归的伦理要求。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是对我国历代执政经验的深刻总结,蕴含着民惟邦本、顺应民心、利民为本等治国理政智慧,对于建立和完善中国的政治制度,维护安定有序的社会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时至今日依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科学继承传统民本思想精华的基础上,立足时代发展要求,在治国理政中充分体现人民意志,明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予了其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4.
陈素琴 《唯实》2023,(2):18-21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为人类建设平等自由的社会指明了方向。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人的问题,即“人如何实现全面自由发展”。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不断从马克思主义中汲取真理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和改造世界,从来就没有离开过马克思主义这一强大的思想武器。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我们一切认知都来源于人的实践,一切行动的起点和终点都指向人这一特殊本体.  相似文献   

5.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思想家,他一生都在用他的思想和学说教化人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而其思想首位是孝,核心是仁,"以仁统摄诸德",由孝生仁,以仁为做人的根本。《孝经》是记录孔子孝思想,孝文化的重要典籍。孔子在《孝经》中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  相似文献   

6.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价值行动与价值宗旨"的集体智慧,是对新时代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为了谁、依靠谁"的精辟总结。文章主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国共产党人百年追求等角度来深刻阐述这一重要思想的背景渊源;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根本目的、发展原则、力量源泉、价值取向来把握其思想内核;从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念的理论内涵、为我们党的治国理政提供了行动指南、汇聚为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进之力等方面来正确认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7.
一般认为,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最早发轫于殷周之际。《尚书》中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记载,反映出了朴素的民本思想。其实,“民本”就是“以民为本”。正如李存山先生所说:“这里的‘本’是根本、基础的意思。也就是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国家的根本、基础;  相似文献   

8.
张昭军 《理论学刊》2004,1(1):87-90
仁、礼、智本是传统儒学的核心范畴,康有为以近代价值观为尺度对它们进行了重新阐释、改造和发挥,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避免近代化过程中的文化认同危机,化解传统与近代之间的紧张关系。  相似文献   

9.
孔子“有教无类”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汤征 《学习月刊》2009,(6):18-19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前,教育一直是贵族统治阶级的专利.直到春秋后期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教育才开始向平民化发展。也正是因为有了“有教无类”的教育观点.孔子才被冠以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的头衔。本文针对“有教无类”思想提出的原因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0.
徐小跃 《唯实》2014,(1):81-84
<正>中华文明,或者说中国文化有五千年的历史,而能成为此历史文化之中心者当推至圣先师孔子,关于这一点前辈学者多有论述。钱穆《孔子传》序言说:"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在孔子之前,中国历史文化已有2500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在孔子之后,中国历史文化又复有2500年以上之演进,而孔子开其新统。在此5000多年,中国历史进程之指示,中国文化理想之建立,具有最深影响最  相似文献   

11.
贺伟 《前线》2014,(1):113-113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并一直持续了两千多年。儒家经典受到了历代统治者和士人的热捧,留下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但奇怪的是,作为《论语》的姊妹篇《孔子家语》,遭到了不可思议的冷落,历代先贤大儒鲜有提及,对许多国人来说,更是一张陌生的面孔。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思想理念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区房管局在2011年工作中,坚持"关注民生、惠及百姓"以"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的"恭、宽、信、敏、惠"引导工作,促使全区房管工作做得更精、更实、更美。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中国的“中国梦”理想,并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总体目标、具体内涵、实现途径和实现主体。  相似文献   

14.
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思想建设是贯穿党的建设的全部工作的中心环节,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因此,应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坚定理想信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一切政党的生命所系,亦是共产党员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在当代中国,坚持理想信念,最主要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高校思政课要取得实效,必须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合理汲取其丰富的教育资源,同时也要结合时代与大学生实际,构建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切实维护人民利益等内容。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需要坚守为人民谋幸福的政治信仰,坚定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立场,坚持为人民办实事的政治导向,从而真正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7.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已经成为贯穿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全局的政治理念,彰显出理论的彻底性和有效性。但传统民本思想只能作为中国传统政治理念的一个侧面,这是由于传统民本思想本质上要保证专制统治的稳定,“民贵君轻”“君舟民水”等理念都必须从属于这个目的。传统民本思想基于地主土地私有制而提出,虽宣称保障民众权益,但无法成为彻底的理论。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人民不仅是生产力主体,而且也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主体,因此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克服了传统民本思想在理论与实践中的矛盾,形成了逻辑自洽。所以,基于生产关系提出、顺应生产关系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命力所在。  相似文献   

18.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深层次推进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化概念的提出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及其与马克思主义信仰在部分属性上的相通性,使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研究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化成为可能。以此为视角,在实现路径上,马克思主义主要通过吸取中国传统哲学智慧、创新社会理想观念和吸收民间文化传统三方面来完成。  相似文献   

19.
张静 《理论文萃》2006,(4):17-22
社会和谐是人类普遍追求的最高理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是最基本的理念。中国古代就有“致中和”的“中庸”思想、主张“普遍和谐”的“太和”观念、以“天下为公”的“大道”维系群体建立和谐社会的“大同之世”等等,无不奏鸣出和谐之音。“和谐”也一直是西方哲学的核心论题之一。从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的社会公正与社会和谐到柏拉图的理想国,从亚里士多德的城邦政治到卢梭的社会契约理论,从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到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从亚当&#183;斯密的经济和谐到格林的政治和谐再到罗尔斯的正义论,以及后来以美国学者马斯洛为代表的社会均衡论和帕森斯为代表的协和社会论、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亨廷顿为代表的现代化理论等等,西方思想家或多或少都涉及到比较宽泛意义上的社会和谐问题,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探讨建构和谐社会理论及其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20.
延安时期,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毛泽东始终关注文艺创作问题,形成了丰富的文艺创作思想。他关于文艺创作的源泉、文艺创作的主客体、文艺创作的原则等思想不仅从政策上确立了文艺体制的规范,推动了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也为当代我国繁荣发展文艺事业提供了理论向导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