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明 《中国减灾》2010,(8):52-53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的造型充满了中国文化元素,从远处眺望,中国馆酷似一顶古帽,因此被命名为"东方之冠"。中国馆还凝聚着其他很多中国元素,表达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概括为:“东方之冠,粮仓,富庶百姓。”其设计理念可以鼎盛中华,天下  相似文献   

2.
百日记忆     
《上海支部生活》2010,(12):56-57
音乐喷泉夜景 8月8日,上海世博会迎来开幕第100天,这是上海世博园中国馆和音乐喷泉夜景。  相似文献   

3.
《今日上海》2010,(7):60-62
2010上海世博会在全球的期待与赞叹声中开幕以来,平均每天都有近40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入园参观。中国馆无疑是游世博必进的展馆,而中国馆的镇馆之宝则非巨型多媒体版《清明上河图》动画莫属。  相似文献   

4.
来信     
世博游园因文明而更精彩 作为全球文明的盛会,上海世博会将是一次中国机遇,也考量着我们的文明礼仪。在上海世博会试运行期间,我曾两次进入园区,亲眼目睹中国馆高大威武的雄姿,体验高科技的神奇魅力和声、光、电带来的震撼。但我也看到了不愿看到的一幕:开口谩骂以拳相向的人有之、乘车插队横冲直撞的人有之、不讲卫生乱抛垃圾的人有之、四脚朝天横躺座凳的人也有之。  相似文献   

5.
<正>日前,在澳门举办的亚澳论坛"变局中的突破:城市发展新思维"研讨会上,人民论坛记者采访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总设计师、新一代"岭南建筑学派"领军人物、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何镜堂院士。中国馆:力争将可持续发展与人居文明给予形象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距2010年上海世博会揭幕的日子越来越近了,黄浦江畔的世博工程建设正如火如荼。那气势恢宏、美轮美奂的世博中心、中国馆、演艺中心,尤其是总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用2.2万吨钢结构托起的中国馆——“东方之冠”,可与伦敦世博会的水晶宫、巴黎世博会的埃菲尔铁塔、布鲁塞尔世博会的原子塔和里斯本世博会的东方车站等相媲美……  相似文献   

7.
上海世博会刚刚完美谢幕,但它带给中国的先进理念却永不落幕。中国馆"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大展区,给千百万中外游客留下了美好印象。展馆从当代切入,回顾中国三十多年来城市化的进程,凸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规模和成就,回溯、探寻中国城市的底蕴和传统。  相似文献   

8.
流云般舒卷的白色顶棚、玉兰花般怒放的“阳光谷”,它宛如一座立体天桥,连接园区内中国馆、主题馆、世博中心、文化中心等四大永久性场馆及周边7号、8号轨道交通线。它就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最大的单体工程——世博轴。  相似文献   

9.
上海世博会刚刚完美谢幕,但它带给中国的先进理念却永不落幕.中国馆"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大展区,给千百万中外游客留下了美好印象.展馆从当代切入,回顾中国三十多年来城市化的进程,凸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规模和成就,回溯、探寻中国城市的底蕴和传统.  相似文献   

10.
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至今,每日入园参观的人数屡创新高,盛况空前。园区内的各个场馆主题鲜明、风格迥异,让人们流连忘返。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包括世博轴、中国馆、主题馆、世博中心与演艺中心等诸多场馆的建设中,都曾经留下过宝山企业的身影。  相似文献   

11.
任茂东 《中国人大》2012,(20):49-50
"……国内90%以上的出版社通过北大方正的‘阿帕比’技术出版发行电子书,90%的报业集团采用北大方正的数字系统同步出版数字报纸。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内‘流动的清明上河图’和北京奥运会、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数字背景制作技术主要出自北京的水晶石公司。神州数码公司连续三年进入中国500强的前100名。爱国者公司及其合作伙伴推出的‘数码相框’占据了全球半数以上的份额……"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20,(18)
正做100个作品,不如做一个精品。已经82岁高龄的何镜堂仍醉心工作,"有时也感到辛苦,但一个满意的创作构思或作品又使我精神振奋。""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石头的史诗",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勘察设计大师、首届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之父"、中国全面小康杰出贡献人物、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何镜堂很喜欢这句话。在他看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  相似文献   

13.
《上海机关动态》2010,(9):21-22
“……第一时间出具检测报告,如此快速、准确的工作效率,为中国航空馆的布展工作顺利进行,同时也为我司能够快速完成上海世博会相关物流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是上海世博会中国航空馆项目部在世博会开幕前夕,寄给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简称上海市质检院,SQI)感谢信上的一段话。  相似文献   

14.
亮点一、参加国家和组织最多:报名参加上海世博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已有240多个,为历届世博会之最,超过了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17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的最高纪录。上海世博会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上参加国家和组织最多的世博会。  相似文献   

15.
走进世博会     
编者按:百年期盼,八年筹办,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了。这是中国的机遇,也是世界的机遇。一个拥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正在改革开放中快速发展变化的中国,展现在了世人面前,而世界也为我们奉上了精心调制的各色“文化大餐”。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之下,184个日日夜夜,上海世博会将书写中国同世界交流互鉴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6.
《湖北政报》2010,(8):2-50
<正>湖北馆位于上海世博园区被称为"东方之冠"中国馆的省区市馆内,占有600平米室内展示空间。湖北馆今年1月中旬进场施工,4月19日竣工,20日开始试运行,5月1日正式开馆迎宾。湖北馆主题为"江湖连通,城市公园",紧扣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充分展示湖北人治水、亲水  相似文献   

17.
5月15日上午10时整,昆明世博园新世纪广场的中国馆前万人注目,在威武雄浑、振奋人心的开封盘鼓声中,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河南省活动周开幕式在这里隆重举行。这是继5月1日世博会开幕以来的第二个高潮。世博会中国馆外观礼台上彩旗飞扬、花团锦簇,“珍...  相似文献   

18.
上海世博会     
《政工师指南》2010,(2):44-44
中国馆 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其设计理念可以概括为:“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国家馆高63米,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高14米,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  相似文献   

19.
2010年5月1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园日,我终生难忘的跨文化对话是我思想上的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20.
开园记忆     
《上海支部生活》2010,(12):54-55
绚丽烟花 4月30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式大型灯光喷泉焰火表演在上海举行。这是绚丽的烟花映照在美丽的黄浦江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