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南翔小笼包     
上海老城隍庙九曲桥畔的南翔馒头店,一栋不大的二层小楼前,总是排着长长的队,据说有人为了吃到南翔小笼,曾排过四个小时的队。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吴翔升关了家乡南翔的馒头店,在上海城隍庙开了专营南翔小笼的长兴楼馒头店(后改名为南翔馒头店)。南翔馒头店的小笼以皮薄,馅丰,上口一包卤汁而闻名。如今,虽然南翔镇上“南翔小笼包”的招牌林立,人们却认为只有上海老城隍庙南翔馒头店的才最正宗。  相似文献   

2.
《今日上海》2014,(9):11-11
古猗园南翔小笼馒头的制作技艺从1871年诞生至今已有143年历史,其馅料配制秘方和制作技艺由师徒六代人传承至令。据今年8月中旬从上海古猗园传来消息,南翔小笼制作技艺正式入选文化部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相似文献   

3.
豫园商业旅游区素有上海“美食王国”之誉,在这块东临安仁街、西到旧校场路、南达方浜中路、北至福佑路的方圆5.3公顷的老城厢土地上,聚集着一批历史久远、名扬中外的餐饮品牌:绿波廊酒家、上海老饭店、南翔馒头店、宁波汤团店、和丰美食楼等,这些品牌个个别具特色,牛气冲天。  相似文献   

4.
《今日上海》2009,(7):13-13
目前,上海一批成功转型的“老字号”逐渐显露出旺盛的生命力。其中,老凤祥、恒源祥、杏花楼成为全国性的龙头,童涵春、吴良材等跻身行业老大,还有18家老企业走向海外,其中南翔馒头店在海外建立了13个分号,豫园在德国汉堡“拷贝”中国园林。杏花楼集团和豫园最近分别中标上海世博会的餐饮,将分别经营6000平方米和5000平方米的区域,为上海小吃和中国民间风味亮相世界“鸣锣开道”。  相似文献   

5.
亦帆 《今日上海》2008,(10):22-23
古镇南翔,有着1500年的历史。先祖掘石、白鹤南翔的美丽传说孕育了古镇的悠久文化,“银南翔”的美誉展示了古镇往日的繁荣,而今天的南翔人正传承历史精神,全面推进南翔的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文化建设,使千年古镇呈现出崭新风貌。  相似文献   

6.
微言     
《民主与法制》2013,(29):39-39
“这是北大特色哦。” ——“主食每个各种限购3个,请自觉遵守”。这个规定张贴在北大多个食堂里,两毛钱一个的馒头,是学生的低价权益,然而经常有教职工家属前来抢购。“这是她大特色哦。”一位学长无奈地笑道。他时常听到同学话“因为馒头引发的吐槽”。  相似文献   

7.
“我只是希望自己能够帮助他们,哪怕一年只帮助了一个人,改变他的生活方式,就特别有意义。”采访“小笼包”聋人协力事务所(以下简称“小笼包”)的创始人肖亮,同样的一句话,他反复说了3次。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照在他的脸上,这是一个“80后”,但是有着同龄人不一样的选择和坚定。  相似文献   

8.
鏖战南翔     
李鹤生 《黄埔》2007,(5):15-15
“八·一三”后,七十五军为支援淞沪抗战,由西安急速车运,从陇海路转津沪路,抵达南翔下车。我由南京陆大参谋班第二期毕业后回七十五军,任军司令部少校参谋。军长周岩派我以联络参谋身份到南翔安亭第二集团军总司令部了解前方情况,当即受领任务、作战命令及其他机密作战文件。  相似文献   

9.
和风 《今日上海》2009,(10):60-60
上海南翔小笼文化展已连续举办了三届。2009上海南翔小笼文化展承袭前两届“小笼,让生活更滋味”的主题,今届更突出了品牌理念和世博契机。由于2009上海南翔小笼文化展喜逢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喜逢迎世博倒计时200天,喜逢上海旅游节、上海购物节和上海汽车文化节,活动内容更加大气、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0.
亦炎 《今日上海》2009,(5):49-51
在上海的房地产界,金地上海公司总经理赵汉忠是一个不能不提的人物。在很长的—段时间内,他是“敢搏”、“冒险”、“激情”等字眼的代名词。2000年,在几乎100%的人认为完全不可能的情况下,赵汉忠周旋8个月,硬是拿到了批文,金地集团完成了上市的惊险一跃;2002年,金地挺进大上海,在人生地不熟,缺乏关系的重重困难下,赵汉忠在市郊的嘉定南翔一次性拿下了2000多亩地,完成了当时开发商郊区拿地的豪赌。  相似文献   

11.
在2001年7月8日合肥庐阳饭店多功能厅举行的2000年安徽民营企业百名排序新闻发布会上,安徽南翔集团以2000年纳税3620万元排名安徽民营企业十强第二名。也就在这次新闻发布会上.安徽南翔集团董事长余渐富代表百强民营企业宣读了《深入学习江总书记“七一”讲话,为“加快发展、富民强省”争做贡献》的倡议书。  相似文献   

12.
《精神文明导刊》2011,(9):22-24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民主法制的稳步推进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一些领域相继发生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极端事件,却在不断动摇着人们对于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信心。  相似文献   

13.
漫画与幽默     
经验服务员对他的新同事说:“我已经叫了四遍八号桌的客人。”“那你为什么还不把他赶出去?”“还不到时候。每次醒来的时候他都付一次钱。”混种鸟鸟类学家走进专利注册处。“我已把信鸽和啄木鸟交配成功,”他解释道,“产出的混种鸟不但能带信,而且到达时还会敲门!”面条与馒头一天,馒头与面条发生争吵,馒头被身高力大的面条暴打了一顿。于是馒头回家后,纠集了窝头、豆包等哥们儿一起去面条家报仇。面条正好不在家,于是它们把路边的方便面痛打了一顿。方便面委屈地问馒头:“你们不是要找面条吗?为什么打我?”馒头恶狠狠地说:…  相似文献   

14.
馒头本“清白”,错在染色。依法打击染色馒头为代表的一系列涉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才能让人们看到“馒头们”时感到安心。  相似文献   

15.
前一段时间,郑州市县两级“馒头办”之间为争权夺利而爆发的“馒头大战”成为媒体连续报道的焦点事件。郑州“馒头风波”的来龙去脉大致如下:1998年郑州市为规范馒头市场管理,让市民吃上放心馒头,专门成立了“馒头销售管理办公室”(简称“馒头办”),受部门利益驱动,市“馒头办”从各区“馒头办”收回了办理生产许可证的权力。区“馒头办”因不满自身权限被消减而处罚在市“馒头办”办证的企业,而不少被市“馒头办”认定为非法的馒头厂点又都是在区“馒头办”挂了号的。馒头加工企业与“馒头办”的执法矛盾逐步转变为市区两级“馒头办”之间的赤裸裸的利益纷争,3月底市区两级“馒头办”纷纷通过媒体互相指责和互相攻击。在媒体曝光的舆论压力下,郑州市商贸委责令市“馒头办”主要负责人停职检查,区商贸局也对本区“馒头办”有关责任人进行查处;市区两级商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两级“馒头办”及其执法队伍进行整顿;决定由市商贸委主管副主任和区商贸局主管副局长分别兼任市区“馒头办”主任。据报  相似文献   

16.
唐仁承 《今日上海》2011,(10):32-34
今年6月19日,在市政府指定生产“放心馒头”全市铺货销售的第一天,“放心馒头”投放市场所引起的热烈反响出人意料,短短两个小时,全市数百家销售门店的10万只杏花楼“放心馒头”全部脱销。  相似文献   

17.
吕正 《今日广西》2010,(11):21-22
什么是真正的上海本地小吃?这还真是个让人犯难的问题。小笼包、生煎、锅贴、鸡粥、汤圆、春卷……这些上海人自己心里想得出.可以冠名为“本地小吃”的食物无一不是异乡出身。但我可以保证,除了名字,大部分食物都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味道。在上海.你也可以在大酒店、高级饭店的餐牌上找到本地小吃的身影,但那种味道多半不“正宗”.因为它们没有日常积攒的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18.
“问题馒头”事件震动了全社会。“一个馒头冲垮了上海市民对食品安全的心理防线,也冲垮了老百姓对食品监督的信赖。”一位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如是说。  相似文献   

19.
姚军红 《乡音》2014,(12):33-33
“有群众反映,有的馒头作坊使用编织袋做替代笼布,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威胁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这种馒头被人们吃了,即使编织袋清洗过,也不能那样做!”“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今天在政协常委会上提出来,希望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给群众一个满意的交代。”  相似文献   

20.
李冰 《中国减灾》2011,(10):38-39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几年前的“苏丹红”和“三聚氰胺”事件还未淡出人们的视线,不久前的双汇“瘦肉精”、“染色馒头”、“牛肉膏”、毒豆芽等事件相继被曝光,“五一”前又爆出重庆涪陵火锅馆染色鸭肠事件。这些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问题冲击着人们的视觉神经,考验着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