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无农不稳"、"无粮则乱",是陈云为告诫全党、全国要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和粮食问题所作的具有深远意义的科学论断,是陈云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和粮食问题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核心阅读:继续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要牢固树立起大农业观,以新理念引领农业向广度、深度进军,在坚定不移抓好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追求"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林牧渔结合,面向整个国土全方位开发农业资源。同时,要坚持市场导向,用市场引导农业生产,用市场引导结构调整,防止盲目跟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合理调整"粮经饲"结构。对此,笔者认为,要继续深入推进农业供  相似文献   

3.
"以粮为纲"是毛泽东最早提出的用来指导农业生产的基本方针.毛泽东提出这个方针,既是其历来重视粮食问题的真实反映和自然延续,也包含着满足工业化的需求和以农业的"大跃进"促进工业的"大跃进"的现实考虑.这个方针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发挥了使各级党委和政府对粮食工作常抓不懈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农业科技工作的独特作用,同时,这个方针的片面实施也造成很多地方过度开发土地,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最终被迫终止执行.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博大精深的经济思想中闪烁着唯物辩证法的光芒。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这个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毛泽东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和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了经济生活中纷纭复杂的矛盾。揭示了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规律。(一)重工业、轻工业、农业之间的关系。毛泽东指出:农、轻、重三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它们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另一方面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他说:“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但是决不可以因此而忽视生产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它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268页。下引该书只  相似文献   

5.
正1954年,在编制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陈云提出了"四大比例"的主张,即农业与工业、轻工业与重工业、重工业各部门之间、工业发展与铁路运输之间要按比例发展。在"四大比例"中,陈云非常重视农业问题。他认为,中国的国情就是农业占主导地位。"‘农轻重’的排列,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在他看来,农业问题关系到稳定的大局,"无农不稳","无粮则乱"。陈云强调,"对粮食生产绝不能放松","如果粮食库存不断下降,一旦城市用粮接不上,  相似文献   

6.
梁营 《学习论坛》2005,21(6):5-8
作为中央第一、第二代领导集体重要成员的陈云,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对正确解决“三农”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无农不稳、无粮则乱”的农业发展思想。他的“无农不稳、无粮则乱”思想的形成历程主要集中在4个时期1926年~1930年期间为思想起源阶段;1945年~1949年期间为思想初创阶段;1950年~1962年期间为思想形成阶段;1977年~1993年期间为思想深化阶段。他的“无农不稳、无粮则乱”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农业的基础,发展农业生产关键是解决粮食问题;农业生产中必须尽可能地发挥市场的作用;解决农业问题必须运用价格机制;保护农民切身利益是确保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农业和环境资源要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陈晋 《党的文献》2007,(1):86-87
1980年起草中国共产党第二个历史决议的时候,遇到两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一个是怎样评价毛泽东,一个是怎样看待刚刚开始不久的历史新时期所做的事情和毛泽东那一代人所做的探索的关系.关于前者,邓小平有不少精到、坦诚和富有远见的论述,其中涉及他和毛泽东的关系的名言是:"搞错的也有我的份,不能把那时候的失误都归于毛主席","在这些问题上要公正".关于后者,邓小平说了这样一段话: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6月以下简称《九十年》)指出:"大跃进"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挫折。关于"大跃进"运动的发动,则起始于制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过程中。反右派斗争结束后,毛泽东强调:"要把  相似文献   

9.
《前线》1960,(16)
当前生产战线上的主要任务,是响度中央的号召,立即开展—个以粮、钢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一九五八年,毛泽东同志就告诉我们:“一个粮食,一个钢铁,有了这两个东西就什么都好办了。”两年以来,我们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在工业生产方面执行了“以钢为纲”的方针,在农业生产方面执行了“以粮为纲”的方针,带动了整个工农业生产的持续跃进。实践证明,这样的方针充分反映了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是完全正确的。  相似文献   

10.
陈云同志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十分尖锐地指出:“十亿人口吃饭穿衣,是我国一大经济问题,也是一大政治问题。‘无粮则乱’,这件事不能小看就是了”。陈云同志的讲话指出了粮食生产的极端重要性,这是值得我们认真领会的。我国粮食生产的成绩和问题我国的  相似文献   

11.
在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经济思想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关于发展农业的思想又是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研究毛泽东关于发展农业思想的目的,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做理论工作的同志,要花相当多的功夫,从各个领域阐明毛泽东思想的体系、要用毛泽东思想的体系来教育我们的党,来引导我们的党。”(一)马克思曾指出:“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享,是一切社会的基础。”列列宁也曾指出:“农业是俄国国民经济的基础。”③毛泽东同志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广大农村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诚而形成了他关于发展农业的思想体系。毛…  相似文献   

12.
党的八届十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巩固人民公社,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公报指出:“我国人民当前的迫切任务是:贯彻执行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把发展农业放在首要地位,正确地处理工业和农业的关系,坚决地把工业部门的工作转移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十中全会为我们提出的任务,对于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以至整个的国民经济,具有十  相似文献   

13.
正为保障军需民食,井冈山军民在毛泽东、朱德的领导下,多种方式筹集粮食。开展挑粮上山运动,储备充足的粮食;制定颁布《井冈山土地法》,促进农业及粮食生产;开展军民节约粮食运动,保障军需供给,兼济贫困群众和红军家属。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粮食工作史实作进一步的梳理和研讨,总结和汲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粮食工作的经验教训,为新时代我国开展的"三农"工作、粮食安全、新农村建设、城乡发展一体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等提供借鉴启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新中国成立到1954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逐步提出了实现"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的构想。后来,又逐步确立了"现代化"的战略目标。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3月12日,毛泽东又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  相似文献   

15.
增加农民收入是统揽农村经济工作全局的大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农业结构调整就是要改变农业内部的比例关系,即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非粮农作物,加速发展林果业、花卉业以及旅游观赏生态农业;加速发展包括畜牧业和水产业在内的养殖业,形成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的大农业格局。  相似文献   

16.
1945年中国共产党"七大"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把"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写进了党章并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逝世5年后,中共中央于1981年召开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形成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其核心部分就是对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做了新的概括。其中对毛泽东思想的内涵和外延做了完整、科学的表述,十二大党章对毛泽东思想内涵的完整表述是:"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深刻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内涵,对于理解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从种植端到仓储端,贵州省采取一系列措施,全力做好粮食种植和市场保供稳价工作,提升粮食储备能力。民为国基,谷为民命。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是一项硬任务。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经济界委员时指出,"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成为2020年贵州农业生  相似文献   

18.
正"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不久,极左思潮的影响还未消除。长期以来形成的个人崇拜还有很大影响,许多人无法相信,像毛泽东这样的伟大人物也犯过错误。当时,在对待毛泽东的问题上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不愿承认毛泽东犯了错误这一客观事实,回避正确评价毛泽东;一是把中国共产党的失误,甚至把林彪、"四人帮"的罪行也归咎于毛泽东。这两种倾向,实际上都是在搞"非毛化"。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指出,要实事求是地对待毛泽东的功过,全面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郑重地指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系列胜利,离不开毛泽东思想,毛泽东的一生为中  相似文献   

19.
问题解答     
《求实》1982,(2)
问:怎样理解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答:《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党许多卓越领导人对它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同志的科学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这段话,不公科学地阐明了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关系,而且对于我们党的集体和毛泽东同志个人在毛泽东思想的形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无论是在经济发达地区还是在欠发达地区,发展农村经济都是至关重要的。近一段时间,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多次强调要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尤其要支持帮助落后地区尽快把农村经济搞上去。现结合欠发达的阳信县的实际,就当前如何发展农村经济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稳粮增棉,扩大林果、蔬菜等作物的种植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手中无粮,人心惶惶”。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重要商品,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基础,因此,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粮食生产。根据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情况,我们认为今后应特别注意抓好品种的质量,在提高单产上多下功夫,以保证总产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