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山 《求索》2010,(7):134-136
正当性问题是知识产权制度存在和发展所必须直面的问题。洛克的劳动财产权说一直是最有影响力的正当性解说,以往的研究大都将该学说与智力成果权说割裂开来,认为该学说的不足之处可以通过部分修正加以解决。实际上,洛克的劳动财产权说在解读知识产权制度正当性时有内在的不可消解的逻辑矛盾,由该理论衍生的智力成果权说对于知识产权制度的构建及实践活动也没有指导意义,劳动财产权说不能对制度的现状作出合理的解释,更不能为制度的改进指明方向,所以必然要被超越。  相似文献   

2.
当下,学者们对于辨析某一制度是否正当更多采取的是单向论证,这难免会遗失正当性的部分内涵。在这一背景下,作为我国立体化治安治理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警官兼任村干部制度亦受牵连,其正当性始终悬而未决致使饱受争议,这使得从法的理性维度、法经验层面及事理性角度进行论证成为时下之选。以正当性为视角分析该制度,可以发现它虽不合法理却应事理。因此,我们对该制度不能完全摒弃或者一味赞同,而应择中改良。  相似文献   

3.
立功乃我国特有的刑罚裁量制度,自该制度适用以来,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制度的正当性根基、立功成立条件,以及立功动机的正当性争议颇多,特别是对检举揭发型立功的实践认定更是陷入适用乱局。要化解检举揭发型立功认定所涉及的理论迷思与实践困局,需从探究立功制度的正当性根基着手,明晰立功制度的规制目的与制度本质,厘清立法规制预期与实然实效之间的差异;而后以既有的法律规范为解释基础,对立功主体与立功线索的互动型关系作合理圈定,最后对立功动机的正当性与立功认定之间的实践关系予以阐释。  相似文献   

4.
新《刑事诉讼法》首次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并公开承认强迫公民认罪的非正当性,这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发展的又一重大突破。要实现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价值预设和法律功能,需要对其制度渊源与正当性作进一步的考察,以促进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在中国的贯彻与落实。  相似文献   

5.
对司法审查正当性的探讨,学者们大多是从"民主的不信任"出发的。阅读了相关资料后,可以发现,当我们正积极呼吁建立这一制度时,在其发源地美国,学者更多的却是对它的怀疑与审视。而通过了解美国学者们对司法审查正当性的争论,梳理其司法审查的渊源及发展历程,明确美国法院在不同时期的司法审查态度与政策。可以肯定的是:尽管有许多学者怀疑司法审查的正当性并且提出深刻的理论批评,但司法审查的正当性毫无疑问。  相似文献   

6.
强制警察作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关于强制警察作证的合法性与可行性,学界已经有诸多论著,但对于强制警察作证的正当性,却资料甚少。正当性问题作为合法性与可行性的逻辑起点,如果得不到充分论证,势必影响制度之生命力。从道德、权力、程序、价值四个方面,探讨强制警察作证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7.
劳动教养制度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并在此后经历了从政治修辞到法律话语的发展过程。目前,该制度已陷入合理性孱弱、性质定位不明、法律依据混乱、实践弊端遍在及正当性缺失等各种困境,其改革势在必行。结合传统及现实因素,我国宜实行劳动教养制度的保安处分化。  相似文献   

8.
书上的圈点     
<正>"暂时的历史正当性"辨读徐觉哉《从恩格斯晚年的思想片段中得到启迪》,笔记如下。剥削具有"暂时的历史正当性",恩格斯语。"暂时"是多久?"存在条件大部分已经消失而后继者已经在敲门的时候","暂时"就该结束了。这表明剥削一则有正当性,二则含非正当性———即历史非正当性———到一定时期便不正当了,亦即据时而变。这是辩证法:  相似文献   

9.
王莹 《求索》2008,(5):50-52
长期以来,知识产权的正当性理论备受关注。知识产权的立法目标、价值取向和国际知识产权规则的正当性以及知识产权功利论、劳动论、人格论等正当性经典学说都成为知识产权正当性理论质疑和批判的核心内容,本文阐述知识产权正当性理论的现实质疑与批判旨在完善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立法,促进当代中国的产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0.
作为社会运行中的必要机制之一,代表具有一种为政治场域的现实秩序奠定正当性的构成作用,广义的代表制就是对这种正当性构成的制度表达。区别于西方语境中的选举代表制,中国的先锋代表制是以与之迥异的机理运转的。对先锋代表制的考察,主要涉及三个层面:在先锋代表制的制度内核中,党之所以能够作为代表者出场,在于党的先锋队属性及其长效维护;在先锋代表制的构成作用中,随着党作为代表者的出场,当代中国政治场域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形成了独特的性质、界限与结构;在先锋代表制的制度组成中,组成先锋代表制的各项制度以持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为首要内容,需要在“党和国家”的整体维度予以阐明。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公民养老权是公民享有的一项宪法权利,是一项社会权。中国传统的养老文化对人们的道德要求是公民养老权正当性的道德基础;社会公正理论和代际公正理论是公民养老权正当性的理论基础。公民养老权正当性已得到我国法律制度的确认和保障。  相似文献   

12.
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为确保该制度实施的正当性与合宪性,应加快推进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立法。制定"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法"应树立法典化思维,以统筹解决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相关制度和法律面临的体系协调问题。为降低立法难度,该法可采取框架法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3.
罗瑞芳 《前沿》2009,(6):151-153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为贯彻严厉打击腐败犯罪而产生的一项独立罪名。从其产生之日起就有学者对其正当性问题作出了探讨,时隔20年,刑法修正案(七)又重新提起对其存废的讨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设定符合严厉打击腐败的刑事政策需要,其存在符合刑事法无罪推定原则,有其存续的正当基础。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该罪也该有相应的修正和发展,这是保持其正当性的要求。刑法修正棠(七)将其法定刑从五年提高到十年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如何对道路停车位进行管理,存在着政府进行权力委托管理的厦门模式和公私合营下的北京模式。两种模式收费不同,适用的公法原则也不同。对于厦门模式而言,由于其收取的为行政规费,需要受到专款专用和费用填补原则的约束;而北京模式则赋予私企特许经营权,因此需要以平等原则来检视私企的行为。两种模式也有需要共同遵循的制度,如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等制度。梳理两种模式的异同,以保障道路停车位收费标准的正当性、合理性,从而实现对道路停车位收费的限制。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公民养老权是公民享有的一项宪法权利,是一项社会权。中国传统的养老文化对人们的道德要求是公民养老权正当性的道德基础;社会公正理论和代际公正理论是公民养老权正当性的理论基础。公民养老权正当性已得到我国法律制度的确认和保障。  相似文献   

16.
随着知识产权的负价值功能日益突显及其为公众所普通认识,知识产权危机出现迫使人们对知识产权权正当性问题进行反思。从知识产权的起源入手,基于哲学理论追溯其正当性。不难发现,知识产权需要权衡私权与公权并确立其人权价值基础,才能具有实质正当性。这就必须有一定的法律限制,即在个人利益、他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进行一种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社会参与检察权行使的具体体现。从考察社会参与的正当性出发,分析了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实施状况和存在问题,提出应从监督机构、监督范围、监督员的选任、监督效力、监督方式及程序、监督信息披露制度这几个方面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并应当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立法的方式对该制度作出全面的规定。  相似文献   

18.
新形势新实践决定党政机关决策面临越来越多的考验,决策的复杂性和系统性,需要合法性和合理性来支撑。完善法律顾问制度,是党政机关决策法治化的基础载体之一,当前完善法律顾问制度辅助党政机关决策法治化具有正当性、现实性、合理性。完善法律顾问制度可促进党政机关决策思维法治化,保障党政机关决策程序正当化,助推党政机关决策方式制度化,确保党政机关决策内容合法化。  相似文献   

19.
首先,关于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正当性问题在今年的两会上,关于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传出了一些不同的声音。中纪委副书记何勇明确表态:官员财产申报具体制度已经从  相似文献   

20.
认罪从宽制度的完善是时下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然而现行立法关于认罪认罚案件并没有规定专门的处理程序。检察环节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具有独特的价值,同时该制度也存在内生的风险,但是这些风险能够通过科学的程序设计有效地加以规避。因此,检察环节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具有正当性依据。在搭建这一制度框架时,应当围绕"自愿认罪认罚"与"从宽处罚"两项核心内容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