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会计诚信缺失,最典型的问题是信息失真,而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这就为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困难.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契约经济学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产权理论,能够帮助我们深入分析当前会计领域诚信缺失的动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重塑会计诚信的系统模型,进而探讨消除会计舞弊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经济学起源于伦理学。但近代以来出现了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分离的现象,经济学越来越像一门实证科学。实际上,经济学不能避免善恶判断,人是经济人也是道德人,恶总是从属于善,道德需要通过经济来表达自己,经济也只有利用道德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经济学与伦理学的融合是经济学的大众化和伦理学的专业化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经济学虽然是惟一被授予"诺贝尔奖"的社会科学,并被看作是社会科学皇冠上的明珠,但是经济学家并未在"经济学是什么"这一根本性的问题上达成共识.经济学定义的交换范式提供了与选择范式完全不同的理论发展框架.将经济学重新定义为"交换的理论"不仅使经济学回到了真实的经济世界,同时,也使经济学进一步明确自己在知识分工中的地位,并建构起经济学与政治学、伦理学和社会学等其他社会科学的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经济伦理学的兴起,以阿马蒂亚·森的经济伦理观作参考探讨了"斯密问题"、经济活动中人的多元性等问题,阐明了伦理融入经济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政府诚信指政府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以诚实守信作为规范和约束自身行为的道德准则。既有的政府诚信研究主要基于行政伦理的分析,而通过外部性、交易费用、制度等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对政府诚信以新的透视,有利于深化对政府诚信的认识,有利于提出矫治政府诚信缺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从学术史的角度考察经济学研究的伦理属性,发现经济学是在伦理思想的孕育下完成的独立学科建构。当然,西方经济学在发展历程中一直有人主张经济学要成为一门科学,就应该价值中立。然而,面对社会问题,"科学化"的经济学显然力不从心。经济与伦理关系问题不得不回归到学者们的视野,经济学家复归在伦理的视域下寻求经济困境的解决。中国的经济学研究应将伦理纳入框架,因为这不仅是科学的经济学的呼唤,而且是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最好应答。  相似文献   

7.
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支撑着传统经济的增长模式,我国经济增长付出了昂贵的资源环境代价,从经济学角度审视,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因此,必须用经济的手段解决环境问题,建立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促进21世纪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学对法学领域的影响越来越深刻,法律经济学也日益发展壮大,条约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重要依据,其自身也可能因为当事方对条约的缔结、内容及其履行方面所产生的分歧或冲突而发生争端.而条约争端的解决是一件既费时又费力的事情,如何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节约条约争端的解决成本,从而合理地解决国际争端,这个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效益低下的根本原因在于对企业的经营者缺乏有效的约束。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革能否解决国企效益低下的问题,关键在于公司制度能否对国有企业的经营者进行有效的约束。本文运用公司治理结构、代理成本等经济学理论,对公司制所能提供的约束机制进行了全面地分析,认为在目前条件下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革不可能对经营者提供有效的约束,从而也不可能根本解决国有企业效益低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信息经济学的理论精华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信息不完全和非对称导致市场配置资源低效率甚至市场失灵。限于完全信息假设,传统经济学不能很好地解释和解决这些问题。信息经济学的著述很多,通过对经典理论的系统分析,可以揭示其理论精华,理解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