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党的十五大关于积极推进机构改革的总体要求,1999年7月,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对省级党政机构改革作出具体部署。目前,省级机构改革已基本完成,全国省级政府精简人员编制7.4万名。——省级政府机构设置由平均55个减少到40个。党政部门内设机构平均精简20%。在人员编制方面,省委部门平均精简20%左右;省级政府机关行改编制平均精  相似文献   

2.
时事学习     
政府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改革政府工作机构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政府工作的中心工作之一。政府机构改革的长远目标,是根据党政分开、政企分开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功能齐全、结构合理、运转协调、灵活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机构改革主要着眼于转变职能,改革的重点是同经济体制改革关系极为密切的经济管理部门,特别是其中的专业管理部门和综合部门内的专业机构。新组建的部门,要按新的职能配置机构,搞好定职能、定机构、定人员的工作。要撤销的部门,要有妥善的过渡措施,以保证工作的连续性。保留的部门,也要根据机构改革的精神,转变职能,下放权力,调整机构和精简人员。  相似文献   

3.
信息纵横     
●全国精简已行政编制 115万名。经过四年半的机构改革 ,全国各级党政群机关共精简行政编制115万名。此外 ,市县乡在机构改革中还清退超编人员约 4 3万人。据中央编委委员、中央编办主任张志坚介绍 ,经过改革 ,国务院组成部门由 4 0个减少到 2 9个 ,部门内设司局机构减少 2 0 0多个。省级政府机构设置平均由 5 5个左右减到 4 0个左右 ,市(地 )级政府机构由平均 4 5个减少到 35个左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试点即将启动。各级党政机关机构改革基本结束后 ,事业单位的机构改革也将启动。经中央编委同意 ,今年下半年先选择几个中央部门和省市进…  相似文献   

4.
2009年2月25日,北京市市区县政府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召开。北京市正式启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调整优化涉及19个部门。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也得到了较大精简和规范,市政府共减少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27个,精简比例达32.5%。  相似文献   

5.
《西部社会》2002,(12):17-18
1998年3月19日,在全国九届人大闭幕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刚刚当选的国务院总理朱镕基阐释“三个到位”时,就把政府机构的改革作为其中的一个到位。中央政府随后在1998年后的9个月里进行了机构改革,把40个部委精简为29个,政府机关人员编制平均精简47.5%。随后中共中央进行机构改革,到2000年10月,党中央19个部门除中央外办不需要重新核定外,其他18个部门的改革方案已经批复,经过改革,中央机构人员编制平均精简20%。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经过充分的酝酿和准备,2000年上半年全面启动,目前省、  相似文献   

6.
在前不久闭幕的全国“两会”期间,政府机构改革成为政协委员议论的热门话题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政府机构进行过多次改革和调整。改革开放后,国务院已经进行了四次大的机构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5年前,朱镕基出任国务院总理,在其任期内,把国务院部委由40个减少到29个,全国各级党政群机关行政编制共精简人员115万名,可谓政绩卓著。今天,备受关注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再次出台:设立  相似文献   

7.
必须从制度层面规范、推进县乡机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政治体制改革重要内容之一的县乡机构改革,目前正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全面展开。如何使这次改革真正跳出以往几次机构改革从反弹到膨胀的“怪圈”,是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从各地积累的经验和我县的实践看,只满足撤并机构和精简人员是不够的,必须从制度层面规范、推进县乡机构改革。   一、县乡机构改革要朝着创建现代政府制度迈进   建立精简、高效、廉洁的政府,是这次县乡机构改革的重点目标。通过改革,能否创建出与现代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相适应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政府制度,是衡量改革成败的关…  相似文献   

8.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及中编委的要求,省级政府机构改革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截止目前, 31个省级政府的机构改革方案已全部批复完毕。据了解,这次机构编制精简力度大,机构设置有创新。省级政府内设工作机构由平均 55个减少为 40个,平均精简 20%左右,人员编制平均精简 47%。全国省级政府减编 7.4万人 (不包括政法部门 ),是历次机构改革精简力度最大的一次,可喜可贺。 遗憾的是,笔者日前拜读了第 35期《望》杂志,从施平同志撰写的文章中获悉:某省的三个贫困地区,财政供养人口达 10万人左右。而县一级,一般也都在 5000到 10000…  相似文献   

9.
1998年 ,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政府机构改革。在国务院机构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的情况下 ,1999年起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正式启动。 2 0 0 0年这一改革重点在省、市一级 ,随着 2 0 0 1年 2月全国市县乡机构改革工作会议的召开 ,标志着市县乡级机构改革拉开了序幕。根据此次会议的精神 ,市县乡级机构改革的重点有如下几项 :一是要坚决完成人员编制的精简任务 ,确保全国市县乡机关行政编制总的精简 2 0 %。二是要积极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清理现有行政性审批事项 ,简化和规范行政审批制度。三是要清理整顿行政执法队伍 ,鼓励和支持县乡政府建立精干统…  相似文献   

10.
回顾与反思:政府机构改革的经验与教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经历了 5次政府机构改革 ,虽然在政府职能转变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使政府的职能逐渐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政府职能转变还没有完全到位 ;政府组织结构及其权力、职责配置还不尽科学 ;职能交叉、人员臃肿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表现为机构与编制的精简方面一直没有摆脱“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这一点从每次改革之后 ,国家财政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的事实中即可看出。究竟为什么政府机构改革的道路如此艰难 ,如此容易反复呢 ?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省政府设工作部门 40个 ,其中政府办公厅和组成部门 2 6个 ,直属机构 1 4个。另设部门管理机构 4个。调整后 ,政府工作部门和部门管理机构比原有57个减少 1 3个 ,精简 2 3%。省政府机关内设机构精简 2 0 % ,人员编制精简 48.2 %。调整后的省政府机构名单如下 :1、办公厅和组成部门 :办公厅、发展计划委员会、经济贸易委员会、教育厅、科学技术厅、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民族事务委员会 (宗教事务局 )、公安厅、国家安全厅、监察厅 (与省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合署办公 ,列政府工作部门序列 ,不计入政府机构个数 )、民政厅、司法厅、财政厅、…  相似文献   

12.
近50年来 ,我们党和政府为建立和完善一个结构合理、人员精干、灵活高效的党政体制 ,先后进行过六次机构改革。六次机构改革 ,虽然都有一定效 ,却一直未跳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历史怪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深层次的关键问题是没有调整好利益关系 ,也没有相关配套措施。本文就利益在政府机构改革中的作用及如何通过利益关系调整促进机构改革 ,谈点粗浅的认识。一、利益在政府机构改革中是一把双刃剑(一)利益是政府机构改革的强大动力政府 ,作为国家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机构 ,作为社会主体 ,政府也是经济人 ,也有其自己的利益追求 ,它同企业一样 ,其行为是按个人成本收益原则来计算 ,追求最大的自身利益的 ,这正是政府行为的动力和前提。只不过中国的社会制度和社会性质 ,要求政府利益与公共利益保持同一方向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这既符合中国的实际 ,也有利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顼事业的发展。政府为了始终能代表和满足广大人民的利益 ,就必须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不断进行机构改革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 ,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大致进行了三次机构改革,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收效甚微,不但没有达到精兵简政的目的,反而越精简越膨胀,使机构改革陷入了"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机构臃肿的弊端越发明显,就如李鹏在九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机构庞大,政企不分,滋生官僚主义,助长不正之风,也给财政带来了沉重负担"。资料表明,我国财政支出中的行政管理费,1996年达1040.80亿元,比1980年的  相似文献   

14.
当前进行的全国第七次政府机构改革 ,只有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转变政府职能 ,建立新的行政管理体系 ,实行机构组织 ,职能编制、工作程序法定化等方面狠下功夫 ,才能跳出前六次机构改革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  相似文献   

15.
《上海机关动态》2001,(4):13-14
我们农委机关机构改革已于2000年12月顺利结束。农委行政处室的机构改革工作不仅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人员精简45人,处室精简3个),而且基本做到领导满意、精简人员满意、上级职能部门满意。  相似文献   

16.
论大部制改革过程中人员分流的阻力及其清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生活一直被自身机构的庞大所带来的一系列复杂而深刻的问题紧紧困扰着,各级政府虽然进行了多次机构改革,但依然没能跳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党的十七大在对体制改革的部署中明确提出要实行统一的大部门制度。而人员分流问题则成为了此次改革不可避免的拦路虎。切实解决好机构改革中富余人员的分流问题,本身就是机构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使大部制改革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新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批准了国务院机构调整改革的方案,其中合并原国家计委、经贸委、外经贸部和国务院体改办,另组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商务部的决定倍受世人瞩目。因为这项改革标志着国家的经济管理将彻底结束计划审批权的时代,开始全面的依法行政,也标志着政府经济管理职能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一次根本性转变。政府机构调整,根据过去的经验,增设机构的工作一般比较好做,因为没有精简人员的负担,又能增加一块财政预算开支。合并机构的工作就困难得多,因为既要精简人员,又要缩减国家财政负担。现在四家机构合并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发改委),为了减轻工作压力,中央没有立即下达精简人员的  相似文献   

18.
知识窗     
一、政府机构改革 1998年4月到2002年上半年,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到县、乡进行机构改革。国务院40个部委精简为29个,人员编制平均精简47.5%;中共中央19个部门人员编制平均精简20%;省、市、县政府部门平均精简20%,人员编制平均精简48.2%。 二、国有企业改革 主要有:对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革;军队、武警部队和政法机关不再经商办企业;组建了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大型集团,重组后一些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纺织、煤炭、冶金等行业的部分国有企业实施了破产、关闭。 三、金融体制改革 1997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机构改革开始实施,人民银行省级分行相继被撤消,地市分行也撤消了同一地方重复设置的167个县(市)支行,组建了9个跨地区的分行。同时,政府为四大商业银行注入资本金,成立了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相似文献   

19.
作为县级机构,急需通过改革理顺关系,强化机构职能,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但是,也不能忽视在机构改革中,对县级机构改革面临的困难和如何克服困难,如何进行改革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必要的思考。一、县级机构改革面临的主要困难第一,机构改革为何难跳出膨胀的怪圈。建国以来,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已进行过多次,仅改革开放以来较大规模的机构改革就已搞过三次,但改革始终未走出“精简———膨胀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究其原因主要在于:(1)观念陈旧。不少领导干部固守“人多好办事”,“每增一项职责就得增设机构、增加…  相似文献   

20.
从1982年开始到2003年十届人大一次会议前,我国已对政府机构进行了四次大规模机构改革, 2003年十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并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标志着我国政府机构第五次改革的开始。第五次机构改革最引人注目的是强调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质涵义,与改革开放初期的三次改革注重强调政府机构精简和政府放权相比,形成了鲜明的时代差异,与朱镕基担任总理时期强调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