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对现实社会的影响日益加大,网民将社会方方面面的问题"暴露"在网上,各种社会力量"汇聚"到网上,形成民间舆论的集散地,社会实情与网络舆情之间的互动格局正在形成。近几年,我国突发的公共事件频繁发生,如"非典"、西藏"3·14"事件、汶川大地震、新疆"7·5"事件等。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过程中,各种难辨真伪的消息相伴而来并迅速传播,形成网络舆情危机,容易引起社会恐慌和不稳定。因此,正确认识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危机,探索其治理路径,对于提升各级政府的舆情危机治理能力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公共危机治理:理论建构与战略重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提出了公共危机的治理理论,针对中国政府传统应对危机的社会政治动员和政府行政管控的机械管理模式,条块分割组织体制、被动撞击式和事后救火式的应急机制以及缺乏长效的政府-企业-社会战略合作伙伴协同应急的公共行动网络,指出中国在公共危机方面的应急管理亟待特别设立专门法律程序。并结合我国将进入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全面转轨的新契机,创新政府-非政府-企业-社会整合的危机管理体系和应急行动的组织模式,围绕危机治理体系提出重点发展战略,以建立全社会整体联动的公共危机治理网络。  相似文献   

3.
《新东方》2019,(4)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与广泛运用,新媒体越来越成为广大民众意见表达的平台,成为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的集散地。这给我国政府公共危机治理提出了新问题、新考验,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一方面,新媒体的出现有利于塑造政府形象,提升政府公信力,也有利于表达民意;另一方面,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不及时还会对政府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当前,我国政府利用新媒体处理公共危机的意识淡薄,对新媒体信息传播监管不力,应对公共危机机制不完善。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政府缺乏对新媒体的正确认识,相关法律不完善,缺乏专业性机构和人才,缺乏对民众心理危机干预。新媒体时代政府有效应对公共危机,需要加强对新媒体的认识,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培养应对危机的专业机构和人才,同时加强公共危机治理中民众心理干预建设。  相似文献   

4.
赵倩  申健 《人民论坛》2011,(10):56-57
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是处理突发性公共事件的主导力量,政府对于突发事件的有效控制和管理是政府获得信任的关键点,也是提升政府良好形象、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对此,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政府信任的建构需要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需要提高应急处置的能力,也需要加强对公民理性精神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6.
刘静 《传承》2009,(16):118-119
近几年,我国突发性公共事件频频出现,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了不利影响。由于行政管理理念的落后与人、财、物等资源的相对匮乏,使网络化时代的基层政府在处理突发性公共事件时显得能力不足,各类问题和弊端日益明显。因此,大力转变传统观念、完善队伍建设、构建相关体制机制等措施,对提高当前基层政府处理突发性公共事件的能力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我国突发性公共事件频频出现,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了不利影响.由于行政管理理念的落后与人、财、物等资源的相对匮乏,使网络化时代的基层政府在处理突发性公共事件时显得能力不足,各类问题和弊端日益明显.因此,大力转变传统观念、完善队伍建设、构建相关体制机制等措施,对提高当前基层政府处理突发性公共事件的能力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是处理突发性公共事件的主导力量,政府对于突发事件的有效控制和管理是政府获得信任的关键点,也是提升政府良好形象、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对此,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政府信任的建构需要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需要提高应急处置的能力,也需要加强对公民理性精神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论政府公共关系与公共危机的治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晓丽 《理论月刊》2008,(5):97-101
有效的政府公共关系工作,对于危机的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缺少专门的政府危机公关机构,政府公关人员素质低下,与媒体及公众的沟通不畅等原因,不能很好的发挥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作用.为此,必须通过设立专职危机公关中心,切实转变政府公关理念,配置合格的公关人员,加强沟通以及提高政府国际公关能力来提高公共危机治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中的多元舆论博弈与政府舆情引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社会多元舆论场争相发声。在官民舆论场的角力、国内与国际舆论场的角力、正向信息与谣言的角力等情形下,政府应通过舆情监测、感知触点,议程设置、引导热点,系统策划、管控焦点,因情造势、融化冰点,内引外联、攻克难点,据实说理、澄清污点,在众声喧哗中让政府的声音最响亮。  相似文献   

11.
安徽农村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存在许多爆发公共危机的隐患。在公共治理理念的视角下,以安徽为例,从治理主体、治理进程和治理内容三个方面深入系统地分析了农村公共危机治理机制的构建,通过预警、应急、责任和激励等系列机制的理论阐述,力图为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消弭和化解农村公共危机在我国农村所造成的影响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2.
王庆宇 《政策》2004,(4):46-4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面临的国际复杂多变的形势,社会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多,各类矛盾和问题层出不穷,由此引发危机事件的可能性大大增强。尤其是突发性公共危机日益成为困扰我  相似文献   

13.
袁赛男 《桂海论丛》2009,25(6):59-62
突发公共事件是对政府执行力的严峻考验,也是政府形象塑造的重要契机。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政府的作为不同,在公众心中的形象也就会有天壤之别。因此,在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形象面临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分水岭。如何在突发状态中化危机为契机,重塑政府的良好形象,就成为了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结合近几年来我国所发生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对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形象塑造的三维向度以及路径选择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相似文献   

14.
15.
李晨  薛立强 《理论月刊》2006,3(10):64-66
地方政府是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行为主体,但由于自身的职能缺失,一些地方政府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失误频频的情况。通过与以往的“政府—市场”二分法相比较,治理理论更适合解释这种状况。同时,该理论也进一步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了一种有益路径,对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我国每年因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直接、间接损失惊人。目前我国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时期,而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如何科学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是各级执政部门必须严肃面对的问题。为此,本刊组织编发有关部门干部和学者的相关论述,进一步倾听他们是如何认识这个问题的。  相似文献   

17.
从2003年SARS危机、2004年印度尼西亚大海啸,到法国巴黎群体性骚乱、巴基斯坦山区地震、不久前爆发的禽流感,一件件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接踵而至,让我们更加深切地认识到:在这个蔚蓝色的星球上,没有绝对的安全岛。切实维护公共安全,尽量避免灾害发生或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捍卫生命的尊严和我们美丽的家园,这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我们每一位公民的共同责任。本期关注的问题,就是希望能给大家在应对突发性事件中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公安研究》2012,(11):94-94
皇娟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撰文认为,近年来,中国公共危机呈现频发的态势。危机状态下,政府需要在短时间内整合和调动各种资源,政治动员是中国公共危机治理的重要工具。针对突发性灾害,中国以开放式政治动员为主、内控式政治动员为辅进行动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的群体性事件一直呈频发和上升态势,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尽管群体性事件成因复杂,形式各异,但其最终的指向均为各级地方政府。这凸显了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治理机制的滞后与缺失。因此,地方政府应革新治理理念,转换治理范式,创新治理机制,提升治理能力。当前,建立健全政府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利益协调与对话机制、政府预警与应急机制、地方领导责任机制以及科学的公共决策机制等,是我国破解群体性事件频发困局,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李珊珊  严小龙 《求索》2014,(4):52-56
公共危机治理中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含义由全共危机治理和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两个序列的慨念集合构成。其核心含义就是危机沟通,即在合适的时机,由合适的人通过媒体发布有关全共危机的权成信息,并表明政府的立场、态度和应对措施,以实现政府与社会全众的有效沟通。全共危机治理中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从属于政府体制,不仅是国家政治体制的观察窗口,而且是国家政治文明的前台展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