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世平 《湘潮》2021,(2):37-38
1927年10月24日,根据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的决定,中共湖南省委进行自“马日事变”以来的第三次改组,成立了以王戶为书记的新省委,同时决定成立中共湘南特委、中共湘西特委和中共湘西南特委,指定省委原书记彭公达为中共湘西特委书记。  相似文献   

2.
王均予是广东党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在抗战初期对广东党组织的恢复、发展、壮大做出过卓越的贡献。1941年春和1942年春至1943年秋,作为粤南省委组织部长的王均予曾到湛江(时为法租界广州湾),指导南路特委加强党组织建设,开展敌后抗日武装斗争,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帮助南路特委不断发展、壮大。一、指导南路特委加强思想作风建设。1941年1月,粤桂边区战局转向缓和,中共粤南省委决定撤销  相似文献   

3.
这首诗是一九二八年任中共澧县县委书记的方文之同志为悼念中共湘西特委从事妇女工作的熊翠仙(湖南汉寿县人)同志而作。一九二八年六月份的一天熊翠仙同志被国民党反动派的便衣特务抓获,旋即押至常德被反动派视为“共匪”疑点的一家字画商店(店主姓肖)前指着正在看书的三位顾客(均为地下党员)疾言厉色地责问熊翠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共漳州中心县委,是由中共闽粤边区特委演变而成的。1938年2月,在闽粤赣边省委的指导下,闽南地区党的各县委负责同志在平和县东坑乡下尾烧村举行会议,根据中共中央长江局作出的“东南地方党不称省委应称特委”的决定,①中共闽粤赣边省委改称为中共闽西南潮梅特委,因此,闽南党组织也相应变换名称,撤销闽粤边区特委,成立中共漳州中心县委,何  相似文献   

5.
大革命失败后,东北党的力量受到严重损失。1929年夏,中共中央决定调刘少奇担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当时的中共满洲省委秘书长廖如愿是湖南安化人。他曾任中共安化特支书记、常德地方委员会书记、益阳特委书记、湖南省委委员兼省农委书记、湘赣边特委组织部长等职。因湘赣边特委被破坏,于1928年9月由李维汉介绍去满洲省委工作。  相似文献   

6.
简讯九则     
《湘潮》1985,(6)
△四月十六日至十八日,湘西剿匪史资料征集编研协作会议在怀化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怀化、湘西自治州、常德、邵阳四个地(州)委党史部门以及省委办公厅、省委党史委、省军区党史办等省有关单位的负责同志。当年亲自指挥剿匪斗争的王含馥、陈郁  相似文献   

7.
“七·七”抗战爆发后,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中共闽粤赣边区省委成立,统一领导闽西南、粤东潮梅地区和部分赣南党的组织。1938年春,边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北上抗日,省委改称中共闽西南潮梅特委,书记方方,直属中共中央长江局领导。同年冬,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撤消长江局,成立南方局,周恩来为书记。1939年1月起,闽粤赣边区的党组织,就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至1946年5月,她经历了继续发展、巩固、停止组织活动和恢复发展组织的曲折过程。  相似文献   

8.
邓义明  陈华文 《湘潮》2013,(7):51-51
1927年11月下旬,湘西特委刚刚建立,就遭到国民党的疯狂搜捕。设在常德城内泮池街4号的共青团特委机关,被国民党密探发现后遭到破坏,收藏在机关的秘密文件全部被搜走,敌人还在团特委机关地板下搜得一个小册子,上面记有若干地下党秘密联络员的名字。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大埔县的太宁乡,是一个红旗不倒的英雄村庄。朱德、陈毅、张鼎丞、方方曾经先后在这里工作、战争或宿营过。张鼎丞于1927年6月在此入党,入党后曾多次在此战斗或直接指导过这里的工作。以方方为首闽西南潮梅特委(即闽粤赣边省委)机关1939年秋曾在这里住过三个半月,在这里指挥过闽粤赣边人民的抗日救国斗争。太宁人民在长期斗争中牺牲的烈士有五十余人(在肃社党中被错杀的未计入在内)。在太宁先后参军的人数(包括自卫军、赤卫队、红军、新四军、解放军)有三、四百人。方方同志曾指出:“太宁红旗永不倒,党和人民的英勇斗争史很值得纪念,教育后一代。”因此,我特写此文以作纪念。一、太宁党组织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党史文苑》2007,(9):F0003-F0003
1927年9月9日.修水中中共党组织和人民群众依依送别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及所属第一团。此后,修水党组织和人民在中共江西省委、湘鄂赣特委、湘鄂赣特区委、湘鄂赣省委和省苏的领导下,发扬秋收起义革命精神,开展创建、发展、巩固苏区的革命斗争。  相似文献   

11.
难得的机会 1939年11月中旬,中共闽西南潮梅特委(即原中共闽粤赣边省委)在梅县松源田心村上新屋召开第六次执委扩大会议。议题有二,一是传达贯彻执行中央南方局关于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党组织,实行长期埋伏、蓄力待机方针的指示;二是选举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共闽西南潮梅特委代表名额为正式代表7人,候补代表2人。其中叶剑英、边章伍二人由中央指定,其余由边区选举产生。选举结果叶剑英、边章伍、特委书记方方、特委军事部长兼青年部长伍洪祥、妇女部长苏惠、潮安县委组织部长谢南石、梅县中心县委书记王维7人当选为正式代表。我对当选内心十分高兴,心想这是一个光荣的任务。大会将要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新的党  相似文献   

12.
《党的文献》 2 0 0 3年第 1期刊载了翁有为《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共地方“特委”与农村武装革命》 (以下简称《翁文》)的文章。这是一篇专门研究中共地方特委的文章 ,阅后受益匪浅 ,但对《翁文》中的某些说法笔者难以苟同 ,提出来与翁有为同志商榷。(一 )《翁文》说 :八七会议后 ,“中央决定恢复、整顿、改造和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在恢复和建立党章所规定的党的地方各级组织的同时 ,还有许多地区建立了党章所未曾规定的‘特委’ (其全称是‘特别委员会’)这一级党的组织。”《翁文》还强调说 :“考之党的章程 ,从中共一大到五大 ,党的组织章程…  相似文献   

13.
剿灭土匪“九路军”周树清1949年7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常德城。8月由解放军第十三兵团四十七军一六○师进驻常德,不久由此部队组建常德军分区,所属四八○团负责清剿县内匪特。解放前,常德县是湘西门户,又是湘西国民党政治经济的中心,军队云集,特务活...  相似文献   

14.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王明“左”倾错误给党造成的严重危害之一是,白区党组织遭到极其严重的破坏。刘少奇在《六年华北华中工作经验的报告》中说,在白区“党的组织一般没有保存下来,仅仅在河北还保存了一个省委组织、若干城市与农村中的地方组织和一批中下级干部”。据近年来征集党的组织史资料证实,到1936年上半年,中共河北省委下属组织还有8个特委、4个市委、13个中心县委、33个县委,党员约数千名。  相似文献   

15.
秦梓高 《广东党史》2000,(1):46-46,45
1928年2月初,中共广东省委党务巡视员叶浩秀,中共潮梅特委书记蓝裕业根据省委的部署,为配合海陆丰红军向潮、普、惠发展,在汕头召开了潮、澄、饶、揭、汕等县(市)党团负责人会议,研究暴动计划。2月9日由于交通员被捕叛变,致使参加会议的领导及工作人员28人先后被捕,中共潮梅特委、汕头市委及市委交通站、印刷所、接头处和团汕头市委机关7处受敌破坏。叶浩秀、蓝裕业、汕头市委书记陈国威、常委陈振韬、黄才及各县党团主要负责人25人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造成了潮汕党组织惨重损失。  相似文献   

16.
在党组织的指示下,被捕的李茂堂潜入了中统局 李茂堂是陕西渭南市人。1926年,他由罗承运和林达夫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曾任中共西安电报局党支部书记、西安东区书记。1931年冬,地下党派他去上海,参加中央机关办的无线电收发报训练班。1932年春,回到陕西安康,任安康县电报局局长。1932年5月,中共安康特委成立,他是省委特派员兼任安康特委书记。 1933年3月,陕西省委改组,李茂堂担任了省委职工委员。 后来,敌人抓捕了省委书记袁岳栋和常委杜衡。袁、杜二人叛变,帮助敌人搜捕党员,省委组织遭到空前破  相似文献   

17.
常德地区,辖安乡、汉寿、常德、澧县、临澧、桃源、石门、慈利八县和常德、津市两市。历史悠久。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是通往云贵的门户,是湘西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一个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的地区。一、党、团组织的创建、发展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常德城内的湖南省立第二师范(简称省二师)、省立第二中学(简称省二中)和桃源县城内的省立  相似文献   

18.
作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游击区之一的闽中,存在一些容易使人混淆的名称,现列举如下:1、闽北地区的“闽中特委”和闽中地区的“闽中特委”。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闽赣省委下设的分区委中有个分区委名曰“闽中分区委”①或“闽西北分区委”,又叫“第二分区委”②,亦有相应的“闽中军分区”③,而这一分区委又被简称为“闽中特委”④,但这一“闽中特委”在闽北地区,与闽中游击区的“闽中特委”毫不相干。2.作为福建中部的“闽中”与南方三年游击区之一的“闽中”。历史上习惯把夹在福建南部和  相似文献   

19.
一九二七年四月上旬,国民党右派先后在福州、厦门等地发动反革命政变,全省各县市党组织相继遭到了程度不同的摧残打击,福建革命运动转入了低潮。八月初,陈明、陈昭礼等同志受中央委派,从武汉分别返回厦门和建瓯,着手恢复和整理党的组织,改组了中共闽南临时特委,建立了闽北临时特委。这两个组织机构建立之后,立即着手整理各县党组织,领导开展革命斗争。  相似文献   

20.
王惠宇 《世纪桥》2004,(6):51-54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积极贯彻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领导东北人民进行抗日游击战争。1935年,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决定对东北党组织进行改组,撤销中共满州省委,并从1936年2月到1937年初,在东北先后建立起了南满省委、北满省临时省委和吉东省3个省委和哈尔滨特委等组织。这次改组对东北抗联的后期斗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