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永和槐花饼     
正在永和,不能不提的是槐花儿。当你与漫山遍野的槐花儿邂逅,置身白紫相间的花海,闻着它淡淡的花香,再咬上一口刚刚出炉的槐花儿饼,能不陶醉在其中吗?当年,红军路过永和,部队曾为村民从山上引下山泉水,那眼泉水被称作"红军泉"。至今80年过去了,那泉眼仍旧汩汩涌流出清甜的泉水,润泽着十里八乡的百姓。当年乡亲们纷纷拿出槐花儿饼往战士们手里塞,那时的槐花儿虽然也是鲜鲜的,却没有白面细粮相裹,根本谈不上美食,只是充饥之物。所以,虽然我们的毛委员也吃过槐花儿饼,但永和的槐花儿,却远没  相似文献   

2.
县城实验小学校外有一个鞋摊. 鞋摊撑一顶灰色布篷,下面是补鞋机、小锤子、钉子、各种颜色形状的皮子、旧鞋,靠墙放几个小凳子,凳子上坐一个黑瘦的修鞋老人,60多岁年纪,穿着破旧的灰布衣服,戴着老花镜,叮叮当当,缝缝补补.  相似文献   

3.
那时的情景仿佛一幅画面:阳光柔柔洒洒涂满大地,满树的桃花娇艳欲滴,菲儿就倚树而立,若有所思的样子。这情境就像在梦中,现在想来,没有比梦更远的地方了。  相似文献   

4.
利民 《新青年》2004,(12):15-16
小到大,我家搬家的次数共有40多次。那时父亲跑买卖,自家有辆卡车,为了方便做生意,我们的家时常流动,搬家也方便,把东西往车上一装,便奔向下一个陌生了。在我的记忆中,生我的那个小村子早已渐远渐淡,连个轮廓也记不起了。成长的过程中我几乎没有朋友,无论在哪个学校,总是刚和周  相似文献   

5.
北方的一个无名小镇上,有一个修鞋师傅,他手艺娴熟,性格豪爽,心地善良,虽然小镇上的修鞋师傅不计其数,可是,唯有他的生意最红火。除了他的手艺娴熟之外,还有一个秘密,每个月的18号,他会免费修鞋半天。  相似文献   

6.
《新青年》2007,(4)
我爹娶我娘过门的时候,都30岁了,我娘才20,是有点儿不大般配。而且我娘长得挺好看, 俊脸弯眉,小红嘴儿。我爹黑,黑极了,嘴唇也厚。据说唇厚的人嘴笨,我觉得很有道理。我爹一辈子没有一口气说完过一句话,被我气急了只会这样:"你你你……"按说两个人怎么也走不到一起的,可是汪曾祺老先生说:世上的事,其实蛮  相似文献   

7.
燕子     
陈华 《新青年》2005,(10):37-38
燕子怒气冲冲地收拾了包裹风一样地摔门而去的1小时后,我才慢慢地平息了怒气恢复了正常的心跳。我从来都不知道一直温顺的燕子也会像一头暴躁的小狮子一样那么歇斯底里,想想平日里给过她的关爱,一丝委屈漫过心头直冲眼底。燕子是2003年初春走进我的生活的,和她同来的还有一个叫玲儿的女孩,长她2岁。那年,她19岁。那时候我的幼儿园需要一个小班的保育员,她和玲儿同时来应聘,我没有告诉她俩我只需要一个。我开始对她俩进行为期1个月的培训和试用。说实话,最初我以为一个月后我会留下玲儿的,因为玲儿长得漂亮笑容甜美说起话来燕语莺声,看上去更…  相似文献   

8.
只是朋友     
我和慧儿的相识相知,正如我们后来共同的看法:挺有缘的。那是在我大学的最后一年,我来到慧儿所在的医院实习。那时,她是刚刚上岗的护士,和我的指导老师编在一组。一个夜班,来了一个很重的患者,经过紧张的抢救后,患者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在抢救生命的过程中,我和慧儿相识了。  相似文献   

9.
如果有一天,你匆匆走过街头,看见一个小孩站在街角,正对着乐器店的橱窗痴痴地看时,请放轻你的脚步,因为那个小孩正在做梦,正在梦的五线谱上写下动听的音符,所以不要惊动、不要打扰他,就让他谱完那段梦的旋律.那个小孩也许是米兰的小铁匠,他"跑遍了牧场 又绕过了村庄/他就站在街角的旧报摊/眼睛盯着隔壁里的橱窗一把吉他/远远欣赏",他心里盘算着:得打多少马蹄铁才能买下那把吉他呢?铜板太少,但不灰心的小铁匠要"存钱买期望",总有一天他要和酒吧里弹东欧民谣的吉他手弹得一样好,想到未来,小铁匠露出像卖火柴小女孩一样的笑容.  相似文献   

10.
宝贝,那时我以为自己对你是没有爱的,最多算作爱屋及乌.却不曾后来真正明白,原来爱屋及乌也是一种爱!  相似文献   

11.
春荒     
儿时的记忆里,这个季节除了和小伙伴们嬉戏的快乐,印象最深的就是凝在大人脸上的忧郁。那时的农人们,对于春天没有华丽的赞美,没有浪漫的情怀,有的是"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时间概念,有的是青黄不接时闹春荒的无奈。  相似文献   

12.
那时小雯比我大4岁,和我家隔着一个院子。她家是全村最奇特的家庭,小雯是随着妈妈来到这个家的,她妈之前已经改嫁过两次,而小雯也不是她妈妈的亲生女儿,她是妈妈改嫁的第二个男人的孩子。此外,她妈妈还带了个亲生女儿,比她小5岁,再加上现在小雯爹的两个孩子,这一家人姓了好几个姓。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代表     
她曾是我初中时的语文课代表,但在更早的时候我们就相识了。小学时,我们同年级不同班,彼此也没有什么印象。到五年级快毕业的时候.县里开运动会,让我们校出一个由女生组成的花鼓队,我们俩都被选中了。排队时,她站在我的右侧。老师要求我们穿那时很流行的短纱裙,虽然不限颜色,我却还是没有。几次集合之后,我遭到了那个脸色铁青的女老师极为严厉的  相似文献   

14.
张大脚 《新青年》2004,(11):20-21
转 过西陵街角的时候" 有些不合时宜的 碰到若冰"确切的说是水若冰$ 美丽的她长发飘逸"一袭素净的长裙$ 那么袅袅婷婷的牵着那个男孩儿的手"笑意盈然$ 在猝不及防相遇的那一刻"我明显地看到她的眼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艰涩$ 没想到"世界那么大"却也是那么小$ 我的神经被往  相似文献   

15.
芸儿     
金薇 《新青年》2005,(1):3-4
初 冬的夜晚,空气清冽如洒,星夜寂静如水。在这样的夜晚里醒着,夜不成眠,总会想芸儿,想起那略带忧伤的郑智化的歌。菁菁校园里,芸儿是离我直线距离最近的人,她是我的上铺,那阵正流行那首《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因此,我总是涎着脸和芸儿开玩笑:“芸儿,什么时候给我根烟抽啊?”芸儿眯着猫儿一样的眼,在半梦半醒间来一句:“学点好吧,你!”略带沙哑的嗓子像极了周迅,只可惜那时周迅还寂寂无名,要不芸儿可以上模仿秀的。最初我以为芸儿叫“云儿”还暗自窃喜,头上飘着一片云,总算合了点诗意。可熟…  相似文献   

16.
败家子     
东北盛产败家子儿,天生就不是贵族打造的底儿,偏要摆出公子哥的架势,胯兜里有五毛钱敢买五块钱的东西,俗话说叫有一个花俩。败家子也不足信,说话悬天二地,小脑袋一摇、小眼珠一瞪,没有不熟悉的人,没有办不了的事。你千万别相信他,更不能把重要的钱物和事情托付给他,老戏里唱的敢把皇上买马的钱给花了的主儿就是东北人,具体点就是东北人里的败家子儿。  相似文献   

17.
宋磊 《新青年》2004,(2):35
认识金瑞,是在十几年前了。那时我在地质勘查局做地质勘探工作,去的尽是些偏僻的山沟沟。那工作是很辛苦乏味的,不过好歹也是个铁饭碗,是个国家工人,那个时候讲的是奉献,是用心去工作,所以即使再苦再累我们也从无怨言。因为我们是从城里来的,所以每到一个新地方总会使那里的人好奇不已。有一次,我们去大兴安岭一个叫十二林场的小地  相似文献   

18.
呵护善良     
善良这两个字,本是一个很大的范畴,但它也可以说得具体一些,那就是没有害人之心,做自己该做的事,晚上躺在床上的时候,扪心自问,无愧无悔,然后安然入梦。有一个富豪,一时兴之所致,把百万英镑送给了一个穷困潦倒的人。还有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儿,他把一张皱巴巴的毛票小心翼翼地放到了街角那个乞丐前面的破帽子里。这二者之中,谁更令你感动呢?当然是后者。前者不过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后者却是人性光辉永恒的折射。善良从不以物质来表现,它是爱心、是诚恳、是朴实,是用一双眼睛默默地望着你。在与善良有关的故事里,没有什么大喜大悲,它不是作戏。…  相似文献   

19.
窝窝 《新青年》2015,(1):62
你是猴子请来的欠儿登吗?欠儿,读时一般做:欠儿登。东北方言,一个很事儿的人,哪儿有事哪儿到。形容人爱凑热闹!什么事儿都管都问!常用有些贬义,有的时候也分对谁讲,要是比较亲密的关系,如好朋友、家人等也可以是昵称。例如:你怎么这么欠儿登!  相似文献   

20.
难忘锁嘉     
魏鹏 《新青年》2005,(4):34
听锁嘉说,她是学机电专业的。那时,她是中国矿大的学生。其实,我也只是那时才见过锁嘉一面,也许是因为那是我第一次乞讨吧,这一面就让我久久难忘。记得那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有一次,我在徐州新华书店买了几本鲁迅的小说和艾青的诗歌之后,再掏,掏遍了所有的口袋,也掏不出一块钱了。那时,从徐州乘班车到睢宁的车票,只需两块钱,有了两块钱,我就可以乘车回家了,然而我到哪里去弄这两块钱呢?我背着一只草绿色的军用书包,包里除了几本书之外,没有一点吃的东西。肚子“叽哩咕噜”地叫个不停,饿得我连在街头徘徊的力气都没有了。这些我还能够忍受,因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