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艰苦奋斗是无产阶级的政治本色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而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前几年由于对艰苦奋斗作了片面的理解和宣传,造成了人们思想上的混乱,特别是在年轻一代的心灵中产生了很坏的影响,有的人甚至认为提艰苦奋斗已“不合时宜”,要把它作为传统观念抛弃。因此,要继承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还必须破除以下一些错误认识或观念。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必然的,还是不可理解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还是修正主义的?林彪、“四人帮”诽“富”颂“穷”,鼓吹“富则修”、“富则资”,使人们提“富”则惧、提“富”则避,时至今日,这种荒诞无稽的理论仍在阵阵袭扰着人们的思想。“能允许一部分人先富吗?”“这符合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原则吗?”“这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吗?”这一个个“?”,在一些同志的头脑里缠绕。对此,我们必须予以明确的回答。所谓“先富”,是与后富相比较而言  相似文献   

3.
艰苦奋斗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可在社会上尤其青年学生中,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说法:“都什么年月了,还讲艰苦奋斗?”言下之意,艰苦奋斗是过去革命战争年代和建国创业初期提倡的,至多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使用的名词。如今提艰苦...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五、六十年代以来,亚非拉许多民族独立国家的执政党宣称要走社会主义的道路,甚至还把社会主义这个词写进自己的国名中。“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就是其中之一。外刊评论缅甸纲领党的社会主义是“独树一帜”,而缅甸纲领党的理论家们也宣称他们的社会主义既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又有别于社会民主党的民主社会主义,是一种“缅甸式的社会主义”。究竟缅甸纲领党的社会主义有哪些特点?它的阶级性质如何?这是人们比较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探讨这些问题,对于加深了解亚非拉地区各种非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潮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性质和作用,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这充分说明党中央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和决心。如何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我以为关键要做到“五个到位”。第一,认识到位。这些年来,人们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虽然有了很大提  相似文献   

6.
我们党在70多年的斗争历程中,培育和形成了一整套优良传统,诸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理论联系实际”等等。这些传统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党的政治优势。今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与现实是否矛盾?优良传统还管不管用?如何继承?如何创新?亟待作出回答。本文就此作点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这是一个对社会主义进行科学界定的问题。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思想和学说已有很长的历史,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诞生至今也已70多年。但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长期以来,人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有着各种各样的解释。《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有20多处谈到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社会主义是个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8.
张畅 《淮海论坛》2007,(4):11-13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倡导勤俭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反对奢侈浪费。”这就告诉我们要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一项重要内容。艰苦奋斗精神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通过教育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来促进艰苦奋斗精神的保持和发扬。人无艰苦奋斗精神不立,家无艰苦奋斗精神不旺,党无艰苦奋斗精神必败,国无艰苦奋斗精神必亡。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理论界围绕建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容体系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但是,有一个重要的理论前提尚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即现在是否具备必要的客观条件,建立起适用于整个社会主义阶段的政治经济学体系?在现阶段,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大厦”应当建立在什么样的“地基”上?这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足点问题。不首先讨论清楚这个理论前提,关于怎样建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讨论就失去了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来,对“公安文化”的研究正逐渐引起公安学界的重视.研究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是必须回答“什么是公安文化”?现在,有的同志将它称为“警察文化”.这当然不无道理.但笔者以为,正如人们不提工人文化而提企业文化、不提商人文化而提商业文化、不提厨师  相似文献   

11.
本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这是公民道德观念的重要内容。热爱劳动是社会主义道德基本要求“五爱”的内容之一。热爱劳动和艰苦奋斗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富裕都离不开辛勤劳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更需要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因此,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需要的新型劳动者。必须对青少年加强劳动教育和艰苦奋斗的教育,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新论摘编     
谁最先提出“社会主义模式”问题? 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出现了一股“模式热”。在国际共运史上,最早提出这一问题的是布哈林。他在1922年11月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作《关于共产国际纲领的报告》时指出:由于在资本主义制度内无产阶级不能成为成熟的社会组织者,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必然要经历一个探索过程,在这种情况下,“不同的国家中将产生不同的‘社会主义的民族模式’”(《共产国际公报》1922年,第14—15号,第8页)。这个论点后来还受过严厉批判。但现在看来,不管人们对布哈林的总评价如何,这一点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最重要的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坚持党的领导。这两者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就中国的条件来说,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而衡量我们党的领导是正确还是错误,是坚强还是软弱,则又要看是否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些,本来都是人们的常识。但是,这个常识对今天的某些同志竟成了问题。有的同志怀疑社会主义建设是否需要党的领导。有的则认为,中国搞社会主义的条件还不成熟,党最好放弃社会主义的“空  相似文献   

14.
当人们还在感叹荒凉的大西北的时候,占中国土地面积1/5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已经以全新的姿态行进在向21世纪进发的快车道上。这是最近记者采访中共中央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时得到的最初感受。 党的“十四大”以来,新疆各族人民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艰苦奋斗,开拓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大旗究竟能不能打到底”?“社会主义还能不能代替资本主义?”前几年东欧局势的巨变,在干部战士中引起不少困惑和疑虑,而近一个时期苏联的政治风云骤变,更引起了人们的焦虑与担心。面对外有压力,内有困难的严峻情况,只有运用唯物辩证法这个科学望远镜,透过历史迷雾看本质,才能把握社会发展的总趋向,从而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相似文献   

16.
有人常常这样发问:“社会主义制度不是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吗?为什么还要改革?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弄清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合义,特别是要弄清怎样才能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的作者在论及这个问题时,往往把它等同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这种认识欠妥。一,它不能回答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是什么,这等于说,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表现,就是具有社会主义特征的社会制度;二,它抹煞了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关系,具有社会主义特征的社会制度,并不一定能够发挥出优越性;三、它会带来这样的后果:一方面会导致人们以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为由,不顾生产力发展的状况,一味地追求一大二公,而忽视社会主义应有的效能,另一方面,由于其它原因使得社会主义优  相似文献   

17.
艰苦奋斗     
“七一”前后,党员同志们坐在一起,讨论如何在新的历史形势下保持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七嘴八舌,各抒己见。第一个问题:艰苦奋斗,是于公还是于私?于公是毋须置疑的,公家的钱不能乱花,小则是浪费,大则要捅娄子触犯党纪国法。那么,于私呢?有人提出,光明正大赚的钱,可不想怎么花就怎么花,还拉动内需呢。反对——赌博者,吸毒者,夜夜笙歌者,都是“享受”,都是满足贪欲,也就是不艰苦奋斗,往往搞得家破人亡,走上歧路。花钱大手大脚惯了,花大发了,搂也搂不住,还管你公家个人。所以,于私,也得艰苦奋斗。第二个问题,如何艰苦奋斗?新的形势下,日子…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邓小平同志说:“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大精神,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召开后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就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学习考察。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实现党的十六大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开拓进取、团结奋斗。在今天的新形势下,为什么要大力提倡艰苦奋斗?怎样认识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特性?青年学生应怎样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发扬这一精神?这是摆在每一位大学生面前的十分重要而又现实的重要问题。为了加深同学们的认识和理解,本刊特邀三位专家共同来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 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创造了一切。“劳动”这个字眼,几千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神圣的、光荣的。那么,到了90年代,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当代大学生是怎样认识“劳动”这两个字的含义呢?他们又怎样对待“劳动”呢? 笔者对广州地区三所高校的92名在校本科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的方式是问卷式和个别访谈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