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括号内数字分别为期、页 )学习“三个代表” 贯彻“三个代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  国际问题研究陈公元 (6·5 )热点透视海湾政治的石油味与海湾石油的政治味安维华 (1·4 8)美国对伊拉克动武的强势与弱势安维华 (3·5 )美国“倒萨”的战略意图常泽鲲 李新华 (3·10 )伊拉克战争与中东新格局董漫远 (3·14 )伊拉克战争对非洲的影响贺文萍 (3·19)伊拉克战争与俄罗斯立场评析李靖宇 杨 刚 (4·5 )从伊拉克战争看土耳其与美国关系章 波 (4·12 )中国石油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兼谈伊拉克战争的影响 吴 磊 (4·17)伊…  相似文献   

2.
从伊拉克战争看印度的务实外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期的伊拉克危机和美国对伊战争引发了国际关系格局的显著变化 ,对攻伊战争的立场成为众多国家外交的重大挑战。印度从务实的外交目标出发 ,衡量自己在新形势下的政治、经济与安全利益得失 ,奉行谨慎的“中间路线” ,一面在伊拉克问题上刻意表现中立与公正 ,一面拒绝公开批评美国的单边主义行动 ,事实上以此作为与美国增进战略共识的重要步骤 ,并借此在南亚与巴基斯坦的对抗中谋求更主动的地位 ,以及致力在地区与全球范围内取得更大的利益空间  相似文献   

3.
持续6个多月的利比亚战争是冷战后西方干预非洲内部事务的最新案例,其产生的影响和相关启示至少有以下六个方面:1.利比亚战争反映出西方干预弱小主权国家内部事务的新模式,是当前全球力量由西向东转移过程中的必然产物;2.非洲国家担忧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可能会借利比亚战争借尸还魂,对非洲的自主外交和一体化进程构成冲击;3.后卡扎菲时代的利比亚有可能出现“向北看”和“向东看”,而不再是卡扎菲时代的“向南看”;4.围绕利比亚战后重建的大国利益博弈,再次暴露出国际关系中“强者为王”的丛林法则迄今尚未退出历史舞台的严峻现实;5.利比亚战争造成的武器大量扩散还客观上使得恐怖主义在非洲趁势蔓延,这不仅使非洲的和平与安全成为利比亚战争负效应的牺牲品,而且还使美国借机进一步加强其在非洲的军事存在;6.对西方借利比亚战争挤压中国在非洲的生存空间和影响力的动机不可不察。中国作为国际社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可以也应该在利比亚战后重建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伊拉克战争前后,美国政治与外交生活中的一个突出变化就是新保守主义的影响急剧上升。新保守主义已经成为影响美国全球战略走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伊拉克问题与美国政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伊拉克战争是新世纪美国安全战略和中东政策调整的产物 ,这次调整既有九一一事件的冲击、新保守主义势力上升等现实因素 ,也有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变迁等历史动因。美国虽然在伊拉克顺利地实现了“政权更迭” ,但在伊拉克政治、安全、社会等方面的重建却面临严峻局势 ,这种局面又对美国政治产生重大影响。以伊拉克问题为核心的美国外交政策辩论是今年大选的一个主要议题。伊拉克局势的发展和小布什政府的政策调整不仅对这次大选有直接影响 ,而且影响新一届政府在伊拉克乃至中东问题上的政策走向。  相似文献   

6.
挑战与应战:变化中的日本政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伊拉克战争、朝鲜核问题的爆发和国内结构性改革步履为艰 ,使日本政治在 2 0 0 3年的变数增多。悬而未决的有事法立法、引而不发地向伊拉克派兵以及倍受瞩目的自民党总裁选举、国会的解散和众议院的大选等问题 ,都与国际危机的演进一起形成了对日本政治的冲击。以“普通国家”为目标的“小泉式”政治与外交倍受考验。日本国家的结构性转型方向尤其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7.
构建海湾新安全体系——由内贾德访问伊拉克谈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中东和海湾的地区大国,两伊接触蕴含着有关安全主体在关键利益上的角逐,意味着海湾安全格局出现新因素.从传统的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三角制衡到伊拉克战争后的四方角逐,海湾安全建构中的大国因素一直起主导作用.伊拉克战争后,美国试图建立新伊拉克以取代萨达姆政权努力的失败,使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安全构建中从幕后走向前台.当前,海湾显现的竞争与妥协并存的安全格局已将构建海湾安全体系的主要因素摆上了台面.但要建立这种安全体系仍将面临许多困难和不确定因素,其中包括美国和伊朗关系、伊拉克重建及相关稳定问题、地区信任问题,以及美国未来对中东的政策.  相似文献   

8.
10月 2 0日 ,布什在曼谷表示美国可以给予朝鲜某种形式的“书面安全保证” ,以推动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 10月 2 3日 ,伊拉克战后重建国际援助会议在马德里召开 ,美国同意出让对伊拉克的部分控制权 ,换取国际社会加入伊拉克战后重建。这两件事显示布什外交开始转向 ,由强硬外交转向重视协调外交。这种转向既是客观形势使然 ,也是美国国内对布什外交反思的结果 ,两者可谓相辅相成。伊战后 ,围绕伊重建问题 ,美政府内部“保守的现实主义”与新保守主义之间的联盟首先出现裂痕 ,“温和的现实主义”影响上升。共和党在对外政策上大致可分为三派 …  相似文献   

9.
法美矛盾缘起何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拉克危机以来 ,法国带头在安理会阻止美英动武决议 ,从而使法美关系降至 196 6年戴高乐将军将北约总部从巴黎赶走以来的“最低点”。“伊战”结束后 ,法虽频频向美伸出橄榄枝 ,对美反法声浪保持克制 ,但仍坚持反战立场 ,强调“一场缺乏合法性的战争不可能因为赢得了胜利就会变得合法”①。由此凸显出法一直视美为“盟友和竞争对手” ,奉行“合而不同”的对美政策 ,即在维护法美联盟的同时 ,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 ,以“多极化”外交战略制衡美国单边霸权。法国认为 ,“9·11”以来 ,新保守主义势力在美决策中日益占据上风 ,使其变成…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在从对伊武器核查到伊拉克战争这场重大国际危机前后 ,始终坚持维护《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基本原则 ,主张在联合国框架内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 ,反对“先发制人”打击的单边主义行为 ;同时又在本国力量和利益所及的范围内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斡旋与斗争 ,采取战略明确、战术超脱的灵活策略 ,在坚持国际道义的同时 ,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利益 ;既发挥了负责任大国应有的作用 ,又成功地实现了我国外交战略的“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方针的辨证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