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于1987年12月20日至25日在福州市举行。会议就对外经济贸易发展战略和外贸体制改革两大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现将讨论中关于对外经济贸易发展战略问题的主要观点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第三届年会,于1988年10月25日至29日在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50余名经济理论工作者和实际经济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与会同志就世界经济政治形势与我国的对外开放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1949年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宣告成立。同联邦德国比较起来,民主德国资源贫乏,工业薄弱,农业落后,加上战争破坏,以及东西部分裂造成的传统经济联系的断裂,经济建设异常困难。但建国40年来,民主德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始终是持续发展的,在统一社会党的领导下,民主德国在社会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根据联合国资料统计,1980年民主德国的人口仅占世界人口的0.4%,但收入却占世界国民收入的1.5%;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25%,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产值的2.5%。今天的民主德国是世界十大工业强国之一,已是一个拥有现代化工业和农业的社会主义国家。特别引人注  相似文献   

4.
最近,美国享有极高荣誉的综合长期策略委员会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在今后20年里很可能跃居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苏联则将退居第四位。 综合长期策略委员会这份以美国智囊机构兰德公司的数据为基础的报告指出:“到2010年,中国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二或第三大经济强国。”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出兵南奥塞梯,再次表明了其重新崛起,充当世界强国的决心。但是,俄在崛起道路上必然遇到三对矛盾:在政治制度上,是加强权力集中与实行自由民主的矛盾;在经济发展上,是依靠能源支柱与改善经济结构的矛盾;在外交战略上,是坚持韬光忍耐与奉行强硬立场的矛盾。俄能否真正成为世界强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解决好这三对矛盾。  相似文献   

6.
新论荟萃     
第一,经济将持续增长,并将逐渐提高其在世界的位次。经济发展将在20~30年内全面转到集约型轨道上来,标志着“两个转型”基本实现。第二,未来50年产业结构将发生本质性变化。21世纪头50年,是中国产业结构大调整与升级的时期。一是多层次的消费需求结构带动多层次的产业结构递进升级。二是多层次的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加速高级化。第三,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  相似文献   

7.
美国西部农业开发的历程、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西部开发从其建国之初至今已 2 0 0余年 ,农业开发使美国农业在 19世纪末成为世界第一农业强国。美国通过西部农业开发建立了雄厚的粮食、物资基础 ;促成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为工业的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对美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西部农业开发的历程同时也是一部农业发展史 ,其中不乏值得我们研究与探讨的经验、教训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科院经政所副所长王逸舟在展望国际政治的发展时认为,世界将更加多彩,中国作用将更加突出。具体是,第一,至少10到15年内,世界规模的大战不易打起来,它给了各国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国力的机会,也可能使全球范围的科技进步和经济集团化加速发展;第二,主权国家仍然是国际舞台上的主角,大国关系的层次更多也更复杂,既有更多合作,也会有更多斗争;第三,被称作“第三部门”的非政府组织和跨国公司等等,将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将从传统的国内政治层面扩展到国际政治  相似文献   

9.
成品油价格的市场化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只有进一步实行集约化管理,发挥中国石油主导市场的作用,才能真正做大做强成品油经营。首先,要进一步完善成品油的统一管理,形成大销售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其次,要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建立统一大市场的经营模式;第三,要统一物流资源、建立专业化的大物流体系;第四,要注重企业形象建设,做大品牌,淡化市场价格上的差异,削弱价格竞争。  相似文献   

10.
今年的7月7日至9日,第19届发达国家首脑会议(简称七国首脑会议)在东京举行。世界经济形势问题是这次首脑会议的四大议题之一。现将西方七国经济形势简介如下: (一)国民生产总值: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日本经企厅统计资料,1991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为56775亿美元,在发达的七国中居第一位;同期日本为33858.88亿美元,在七国中居第二位;德国(指前联邦德国)为15884.30亿美元,在七国中居第三位;法国  相似文献   

11.
源于相似的国家性格,20世纪上半叶的德国与日本将世界置于战火之中。同尝战败苦果的两国经战后恢复,以经济强国的姿态重返国际舞台,却遭遇不同的外交处境。德国外交游刃有余,日本屡陷困境,这一局面是由两国在战争反省态度、国家定位及国内政治文化三方面的差异造成的。成功的德国外交为日本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源于相似的国家性格,20世纪上半叶的德国与日本将世界置于战火之中。同尝战败苦果的两国经战后恢复,以经济强国的姿态重返国际舞台,却遭遇不同的外交处境。德国外交游刃有余,日本屡陷困境,这一局面是由两国在战争反省态度、国家定位及国内政治文化三方面的差异造成的。成功的德国外交为日本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坚持两大纲领的统一必须建立在对“三个规律”的深刻认识上。现阶段坚持两大纲领的统一 ,就是要把人民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一起来 ,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现阶段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 ;要把实现远大理想与做好现实工作结合起来 ,把基点放在做好正在做的事情上 ;把最终实现社会生产力、经济文化与人的高度而又协调的发展与现阶段三者发展的和谐统一结合起来 ,使其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军人是实现强国梦强军梦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强国梦强军梦与官兵个人梦想的价值统一是凝聚军人力量的重要基础。强国梦强军梦与官兵个人梦想的价值统一包括"先天统一"和"后天统一"两个层面。二者的"先天统一"是事实,但需要解释和宣传;实现二者的"后天统一"是任务,需要方法和落实。只有在"先天统一"的基础上实现二者的"后天统一",才能真正凝聚军人力量,才能保证军人群体在"圆梦之旅"中发挥应有的中坚作用。  相似文献   

15.
旅游业在世界范围内以蓬勃的生机和超常的发展速度,成为我国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特别是近年来旅游业刺激国内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方面更是表现不俗,旅游消费人气旺盛,各地又掀起了新一轮旅游开发的热潮。对西部旅游业来说,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一是国家继1999年提出将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之后,2000年又提出要通过20年的努力,由亚洲旅游大国发展成为世界旅游强国,使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国计民生中确立重要地位;二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已全面启动,确定了旅游业在其中的带动作用;三是随着我国加入WTO的脚…  相似文献   

16.
1991年欧盟公布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明确规定,在90年代分三个阶段实现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经济和货币联盟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欧洲中央银行和发行统一的欧洲货币,并指明要在第三个阶段即1999年1月1日起发行单一货币,但当时对欧洲单一货币的具体名称尚未达成一致。1995年12月,欧盟在马德里政府首脑会议上决定将欧洲货币联盟的单一货币命名为“欧元”。欧元(EURO)即欧洲一词的词根,它象征着欧洲统一后的强大,即有代表性又有概括性。  相似文献   

17.
李斯特的经济思想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主张经济发展要立足本国特色;二是认为生产力包括物质、精神、制度等方面。德国统一后,按照李斯特经济思想去制定经济政策,德国迅速成为大国、强国。德国统一前后所处的国际环境、国内环境和当前中国有众多相似之处,对比观察中国经济发展,我们可合理借鉴李斯特经济思想,探索中国强大之道。  相似文献   

18.
1993年10月31日由全国八届人大常委会第4次会议通过,于1994年1月1日起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是一部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部大法,是中国自古以来第一部关于教师的专门法,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教师法。它是我国教育事业步人法制轨道的重要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前后经历八年的制定过程,在三年多的时间里,经国务院四次常务会讨论,是迄今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次数最多的法稿,它又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代表性著作,全面系统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方面的思想主张,是中国共产党探索构建新型国家的纲领性文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新民主主义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新时代强国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在问题意识上,要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坚持把全面深化改革与打造坚强政党结合起来;在思想方法上,要自觉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研究中国问题,把握强国建设的内在规律性;在价值立场上,要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价值站位,凸显人民群众在强国建设中的主体性地位。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经济全球化浪潮诞生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第二次经济全球化浪潮,使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兴起;第三次经济全球化浪潮导致苏东剧变和中国社会主义面貌的巨变。回眸社会主义百年历史,概括有“两大突破”、“两大判断’“两大论战”、“两大难题”。社会主义进程给我们留下了一些宝贵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