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党外干部队伍建设是党的统战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思想推进党外干部队伍建设,一是要把思想建设放在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首位,提高党外干部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二是大兴学习之风,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型干部理念;三是增强党外干部的服务意识,把执政党的优良作风贯彻和运用到党外干部的实际工作之中;四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建设高素质创新型的党外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对象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对象具有进步性、交叉性、分散性、潜在性、流动性和价值取向多元性等特点。针对高校统战工作对象的基本特征.要做好高校统战工作,关键在于:加强对统战工作对象的理论学习和思想引导;努力为统战工作对象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保证规章制度落到实处;重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加强统战工作部门和统战干部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3.
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是高校统一战线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工作。北京农学院党委始终把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作为学校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已经纳入学校人才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学校注重党外代表人士培养使用,积极搭建平台,充分发挥党外代表人士在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和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彰显了农业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做好高校新一代党外干部的培养与选拔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历来是党外知识分子、民主党派成员相对集中的地方,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阵地,也是为社会输送党外干部的人才资源库。高校统战工作必须掌握新时期高校党外人才的脉络,理解国家对党外人才的培养与选拔的深层次内涵,探寻建设高素质高校党外干部队伍途径,完善造就培养新时期党外干部的措施和制度,才能让高校成为党外人才永不枯竭的江河源头。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高校统战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特点新任务,高校党委应当紧紧抓住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高校社会主义学院、港澳台交流合作这三大载体,以及统战干部队伍这一关键要素,强化抓手建设,推动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校统战工作是全国统战工作总格局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高校统战工作应坚持党委领导的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全面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应建立健全高校统战工作机构,切实加强高校统战工作干部队伍建设;完善高校统战工作制度建设;为统战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加强高校统战理论政策的研究工作;通过民主党派工作带动高校统战工作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7.
2013年9月,广东省高要市委统战部举办了2013年全市党外干部培训班。培训期间,市委统战部举行学员论坛,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基层统战工作进行了研讨,提出的观点对做好基层统战工作颇有启发。以下是部分发言摘要。开展基层统战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张嘉(中共高要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党外干部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党和国家大局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进一步加强党外干部的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外干部队伍,不仅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也是新形势下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建设幸福美丽高要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高校统战工作是党的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呈现统战对象数量多、统战干部队伍人数少、统战工作任务难度大、统战工作制度不完善等新特点。由于受高校统战工作重要性认识、体制机制、干部队伍自身素质等因素制约,高校统战工作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亟需从强化高校统战意识、提升高校统战队伍素质、做好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健全统战工作的制度机制等方面采取切实措施,努力开创高校统战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党外知识分子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高校是党外知识分子的主要集中地,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是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党的统战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和战略性工作。做好新时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既是完成新时代统战工作重要课题的现实需要,也是落实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要充分认识和把握新时代统战工作的新问题、新特征和新挑战,结合新时代党的统战工作的新要求和新实际,不断推进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国际国内的新形势给高校统战工作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高校统战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加强高校统战工作,形成共同做好统战工作的新格局;探索思想政治工作途径;建设党外代表人物新队伍;帮助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使高校统战工作服务于高校的改革、建设和发展,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1.
《论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中核心词精简却含义丰富,特别是"仁"作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论语》的精髓。论语的主要英文翻译者利阿瑟·韦利、辜鸿铭等人,从各自的翻译角度,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对"仁"进行了不同风格的翻译。今天推动和发展《论语》核心词汇的精确翻译,旨在更精确地传播中华文化,使之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2.
论《大学》的道德修养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是早期儒家的一篇结构严谨,体系完整的典籍,与《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且居四书之首。《大学》的主要内容是“三纲领”和“八条目”,二者是《大学》的两条基本道德修养原则,且构成了以修身为核心的一个互为对应的整体。《大学》围绕“三纲八目”构建了一套修己治人的道德修养体系,同时也蕴含了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  相似文献   

13.
方音释古     
先秦诸多典籍,如《诗经》、《国语》、《国策》、《论语》、《孟子》,与当时口语非常接近,今天读起来,仍朗然上口,心知其意。魏、晋之后,古代书面语与口语分道扬镳,日渐陌生。但是,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陕西关中方言长期居于“雅言”地位,保持了大量的古代书面语的成分。本文通过几个词语、语句的分析,说明关中方言在阅读、整理古代文献资料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孔子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其开创的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主体。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首先需要解决如何正确认识孔子及其思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首先调整过于机械的阶级认知标准和否定孔子的态度;随后在市场经济和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条件下,突出其"民族"属性及对国情和社会制度选择的深层意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民族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源于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高度,给予孔子及其思想高度而科学的评价,并运用于治国理政。概言之,改革开放以来党对孔子的认识,实质是思考和解决孔子及其思想作为一种固有的文化形态如何融入、适应现代国家社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英语学界对孔子文学思想的研究实属晚近之事,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在北美地区陆续出现了一些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大体沿着两个路向展开,一是探讨孔子的诗学观,二是论述孔子思维方式与其文学思想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上涉及:聚焦实用与抒情两种质素、注重文本细读基础上的多时段考察、援用二重证据法、汲取西方文学理论,引入后现代主义视域.  相似文献   

16.
孔子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而且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民本主义哲学家。孔子的政治哲学并不是要恢复旧的奴隶制统治,而是打着复古的旗号批判当时黑暗的社会制度,孔子推崇的周礼不过是周原上的残余的原始共产主义观念。  相似文献   

17.
孔孟德性伦理思想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孟德性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建构了一个内容涉及人们生活各个领域的德目系统。因为这个系统德目繁多,涉及生活的各个领域,所以,古往今来被人们视为生活的行为准则、修身养性的理想目标。仁、义、礼、智、信是这个系统中最重要的德目,且以“仁”为核心。孔孟德性伦理思想的实践价值主要体现在“推己及人、修身养性、经邦济世”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18.
孔子和柏拉图都非常重视文艺的教化作用,他们都认为文艺的教化作用在于在陶冶性情和哺育心智。他们的文艺教化观都凸现一种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然而当我们仔细研究两者的文艺教化观时,我们却能发现两者教化观的最终目标却有着极大的差别。孔子力图通过文艺的教化作用,实现人们对“仁”的迫近,使个体达到“仁”的境界;而柏拉图则希望通过文艺的教化作用,开启人的理性,使个体能充分认识到“善”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教化思想是孔子重要的法律思想。孔子通过改造礼法,将仁者"爱人"与"克己复礼"合为一体,推行德主刑辅,预防为先,宽猛相济,维持和谐等方式达到礼法教化与和谐秩序的统一。文章通过对孔子教化的法思想进行梳理、分析,以期发掘法哲学思想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20.
《左传》之礼和孔子之礼在精神上有相同之处也有明显差异。《左传》之札更多延续了周礼的精神,孔子之礼则在继承周礼思想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比较《左传》之札和孔子之札可明晰二者的差别,同时也有助于重新认识有关《左传》与孔子之间的有争议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