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尽管我并不是大学一毕业就分配到妇联,尽管我从未想过做“婆婆妈妈”的工作。但,我还是来了,来到了妇联。一干就是16年,而且“跳板意识”愈来愈淡泊。有人问我在妇联工作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妇联是一片绿洲,帮助我走向成熟;妇联的清贫磨练了我的意志;妇联的忙碌培养了我的勤奋;妇联锻炼了我如何适应时代的变革、驾驭复杂的局面和解决现实问题;妇联是我成长的摇篮。1987年春天,是我人生的转折期,从怀远县中医医院来到了怀远县妇联。一些好心的朋友劝我说:“你去妇联干什么,天天下乡,东奔西跑,辛苦不堪,婆婆妈妈没有地位,福利少、提拔慢,孩子也没人照看,到那里一切都得从头开始,值吗......”为此,我也犹豫过,徘徊过,但最终还是义无反顾地走进了妇联的大门。1988年9至10月份,我受组织上的重托,到安徽省妇干校学习。在那里我了解到,妇联工作系着千家万户,保护着妇女群众的利益;维护着妇女儿童的权益;关系着国家的兴衰。学习期间,受益匪浅,使我开阔了眼界、更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提高了觉悟、增强了信心,从而更加热爱妇联,钟情妇联。身为新一代妇女工作者,我有义务、有责任担负起为妇女服务的任务。社会上还有许多根深蒂固的传统...  相似文献   

2.
呵,妇联     
呵,妇联张苏丽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归属于半路出家到妇联一类,但我不敢说自己就识得妇联。然而有一点是真切的,我幸运于、心甘于这样的归宿。到妇联之前,我曾有过在县委办公室、县人大常委会工作的经历。从男人的世界闯入女儿王国,在男人中...  相似文献   

3.
尽管我并不是大学一毕业就分配到妇联,尽管我从未想过做“婆婆妈妈”的工作。但,我还是来了,来到了妇联。一干就是16年,而且“跳板意识”愈来愈淡泊。有人问我在妇联工作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妇联是一片绿洲,帮助我走向成熟;妇联的清贫磨练了我的意志;妇联的忙碌培养了我的勤  相似文献   

4.
感谢妇联     
感谢妇联陶青秀是妇联教会了我做人。1985年,当我从邯郸地区农业学校毕业时,一心想成为科技人员,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奉献给父老乡亲们,没想到组织却安排我到临漳县委莱营乡任乡妇联主任、尽管我没有拒绝,但内心却有几分的不情愿,调回农业技术部门工作的念头始终萦...  相似文献   

5.
知识的补充与输出戴泽仙1990年,正值我人生半百之年,因工作需要,我被调进了省妇联工作,在副主席的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6个年头。而来妇联前的27年几乎都是在学校工作,教过书,做过图书馆馆长,当过系党总支书记,而且,我学的还是数学专业。这些,都不能成为...  相似文献   

6.
妇联给了我锻炼的机会万代瑛尽管我并不是那种大学一毕业就被分配在妇联,尽管我从来都没想过也曾最不情愿做“婆婆妈妈”的工作。但我还是来了,至今已经干了4个多年头,而且“跳板意识”愈来愈淡泊。记得在1992年初迈进妇联门槛之前,朋友说:“你去妇联干什么!?...  相似文献   

7.
妇联是我成长的摇篮邯郸市磁县妇联赵书敏我今年29岁,1988年从河北省邯郸市财贸学校毕业,现在磁县妇联工作。工作9年来若有人问起我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会回答说:是妇联培养了我──是妇联培育我从一个青年学生成长为一名妇联干部;是妇女工作教育我从幼稚逐步...  相似文献   

8.
妇联男兵     
黄平 《中国妇运》2001,(11):46-47
屈指一算,我从行政单位到妇联工作已有5个年头了,已经不能再以新兵自论。其间的感受一言难尽,借“流金岁月”这个栏目,就从几个小事说起吧。在妇联工作,使我学会了怎样接电话,乍听起来似乎有点故弄玄虚,可我却有着深切的体会。记得有一次,我正在办公室为写一个工作材料苦思冥想,突然清脆的电话铃声扯断了我的思路,我极不情愿地拿起话筒,电话里传来一个沙哑的女声,说是基层妇联的,找机关的某人联系工作,恰好那人外出,我说声不在,没等对方说完话就搁下话筒。还有一次,是个老人咨询有关法律问题,我说出一个咨询电话号码,老…  相似文献   

9.
红红火火的妇联工作宋翠敏我参加工作已13个年头,其中有7年从事妇联工作。1992年春天,在县妇联领导的关心安排下,我再一次进入分别了3年的妇女工作者队伍。与80年代中期我第一次参加妇联工作时相比,市场经济浪潮大大改变了妇女工作的局面。引导妇女姐妹适应...  相似文献   

10.
我与妇联三十年曾美凝在妇联这个工作岗位上,我度过了苦辣酸甜的三十个寒暑。三十年的妇联工作历程,有欢乐、有痛苦、有坦途、有曲折、有成功、有坎坷。对我来说,能够坚定的在这个岗位上默默奉献,归根到底只有一个目标———为妇女争口气,鼓励更多的妇女做新女性。我...  相似文献   

11.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弹指之间,我到妇联工作已13载。时值全国妇联成立50周年,夜深人静之时,启动记忆的闸门,寻觅走过的足迹,种种人生风景尽现眼前。13年前,我由朋友引荐,怀着几分迷惘,几分单纯,几分追求,投身于妇联干部行列。13年后,我由青年步入中年...  相似文献   

12.
真情如歌     
或许因为我是学音乐出身的,铺开稿纸就写了个与音乐有关的题目:真情如歌。我是1990年从武汉音乐学院毕业的,在当过几年师范音乐教师之后,于1993年踏进了妇联的门槛。听说我进了妇联的大门,我的很多同学瞪大了眼:“不会吧,搞音乐的在妇联憋得住吗?而且也不实惠呀!”然而从26岁到35岁,这人生中最美妙的年龄阶段,我一晃就在妇联工作了9年,我体味到了人生中的另一种滋味:妇女工作如同一首美妙的交响曲。刚进妇联,本以为凭着自己学音乐的领悟和灵性,很快就会胜任工作。可是,上班后的第一个星期,当我草拟的一份文稿…  相似文献   

13.
2000年8月,我被分配到省妇联宣传部工作。正赶上省妇联筹备建会5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其中一项是在陕西日报刊发一篇展现妇女运动辉煌历程和妇联组织发展成长的纪念文章。为做好这篇文章,初到妇联的我,加班加点地跑资料室,搜集各种文献资料,记得其中就有《中国妇运》。这是我初次接触《中国妇运》。  相似文献   

14.
我谈妇联宣传工作●马新景我在妇联工作年头不短,可从事宣传工作时间不长,3年多的实际工作中,我边学边干,对宣传工作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我认为,宣传工作,既有很强的理论性、思想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服务性。这就要求从事宣传工作的人,既要有过硬的文字功底,...  相似文献   

15.
寒门与富有     
在妇联工作已25个春秋,走出去的希望已然渺茫。机会与命运的阴差阳错曾使我困惑,但更多的却是我能在这个岗位上有滋有味、有歌有乐地工作。失意的抑郁在我之所以为一瞬,主要是孜孜以求的读书、写作给了我精神上的充实与情感上的愉悦。多年来,无论笔杆子吃香还是掉价,我一直固守着爬格子的习惯,不论有无功利,不讲高低贵贱,只要事业需要,执著地真诚投入。多少次夕阳如血的黄昏,人们悠然街头,我方步履匆匆走出办公室;多少个夜晚,人们酣畅梦乡,我却与孤灯相伴,或信马神游或伏案疾书。我不平过:长在妇联尤如出身“寒门”,难以…  相似文献   

16.
亲爱的编辑:我只想对你说一句话,写这篇笨拙的文章时,我用的不是笔,而是心的全部,这颗心艰难地飘泊了很久才停驻在这里,整个市委大院只有我一个不是某某的女儿,我感激妇联的接纳,我敬重妇联的纯净,因此有了这篇文章。走进妇联是我二十几年来做梦也没有想过的,她不是我的选择,因为在此之前我的脑海里从未有过她的影子,我是在流落街头的时候被她“接纳”的。但在工作之后,我发现自己与她竟然是那么投缘,仿佛已经认识了许多年,这种感觉常常使我热泪盈眶……我生长在王屋山下的一个兵工厂,这种类型的工厂,人们已经很熟悉了。由…  相似文献   

17.
十年有感     
1991年,20岁的我风华正茂,财会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乡妇联工作。报到后,艰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使我两次上班,两次哭着跑回了家。 后来,我参加了几次省、市妇联举办的业务培训,使我逐渐认识到,农村妇女姐妹需要的是妇联干部的理解和引导,农村妇女工作需要的是有着满腔热情、无私奉献精神的妇联干部。工作态度的端正,使我逐渐进入了妇女工作的角色。深入寻常百姓家,走进平凡妇女生活,了解妇女所想所做,找出妇女工作的入手点,认真处理看似琐碎但又贴近妇女生活的小事,我最终被农村妇女姐妹们所接纳,真正融入农村妇女工作中。 因…  相似文献   

18.
借助于选调的机会,我有幸进入河南省郑州市妇联工作。妇联的工作环境可谓独特,不仅工作接触和服务对象大多是女性,就连工作人员也以女性为主。既人妇联门,就是妇联人,妇联男干部如何尽快融入环境,实现角色转变,进而干好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中国妇运》历经60年风雨,拥有了与时代同行、与妇女同步发展的60载辉煌成就。60年如一日,《中国妇运》沉淀积累记录了一个甲子的妇女事业。她大处有党政领导关心妇女事业,有妇联辛苦镌刻的座座丰碑;小处有妇联人生生不息的奋斗历程,有各级妇联人工作的真实写照,同时她也是一部妇女事业经验总结启示录、大事记。对于我而言,她则是悉心指导的良师、知心陪伴的益友,我在妇联岗位上成长的每一步,都有她的点播教诲,也因为有她,使我能够在潜移默化之间,不知不觉之中认识了妇联工作、认知了妇女事业、深入社会这个大学堂,逐步成为一名妇女工作者。  相似文献   

20.
妇联四惑     
我是而立之年跨进妇联大门的。在此之前,在行政机关有了数年工龄的我,对妇联这个组织是干什么的,她们又是怎么干的,虽然不能说是一无所知,但确是知之甚少。这十多年间,我先在妇联宣传部,后来又到办公室,中途,在《中国妇女报》兼职记者的岗位拐了个弯。转眼间,年龄从“而立”到了“不惑”,可我对妇联的认识却远未达到不惑之境界。如果说,当初对它的认识是一张白纸的话,那么,现在这张纸虽已被涂抹得色彩斑斓,却也不乏困惑。之一———工作对象。未进妇联,感到妇联不是和每个女性都有联系。今天,我知道,如果像我这样认识的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