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随进城农民工子女走进公办学校读书,城市少年排斥外来群体的现象开始出现。追根寻源,有家长不当言行、学校教育偏失、社会体制缺陷等方面不良影响,也有都市媒介负面宣传的误导。因此,都市媒介有责任调整报道角度和节目趣味,重新确定受众定位,以融合城市少年之间乃至成人之间城乡隔阂的文化裂痕。  相似文献   

2.
一、江南都市文化形态 以江南都市文化视野对唐代扬州城市的一切相关阐释,首先需要解决如下两方面的逻辑命题:一是相对于以西方城市为比较对象的"中国城市话语",江南都市文化形态自身的学理性价值何在;二是江南都市文化与唐代扬州城市之间合法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儿童少年与成年人的双向影响中,今天的儿童已有能力影响成人世界;儿童成长于开放的环境中,父母的权威地位、学校的教育功能、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等的变化,使他们具备了这种能力;在现代社会,成人应该树立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积极接受儿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城市流动儿童少年就学问题政策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解决城市流动儿童少年的就学问题方面,由于地方政府的职责不够明确,公办学校的积极性不高,以及专门招收流动儿童少年的简易学校地位不稳,所以仍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现象.从政策的层面分析,造成此种局面的原因是中央政府部门制定的有关法规缺乏强制性的约束力,有些地方政府集政策主体和利益主体于一身,现有政策背后的理念是社会控制.  相似文献   

5.
海派文学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派作家大多能接受、认同都市,关心、介入都市,进而认识、批评都市。依赖新锐的商品经济的背景,以文学的方式表示对城市的认同,海派文学的这一特征代表了一种文化上的现代性趋向。京派作家也有"海派"的纪录,中国新文学史上京海两派,其实同源而异流。  相似文献   

6.
本调查以问卷的方式,选取 1999年以来由玄武区法院少年审判庭审理判决的 162名城市未成年犯进行调查,从少年犯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及相关规律,找出未成年人犯罪的共性原因,进行理性思考,以求对当前形势下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对策,并为完善我国少年司法制度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共青团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充当青年与其他社会要素之间形成和谐关系的媒介,主要包括执政党与青年之间的媒介、青年人群互相之间的媒介、青年与社会之间的媒介、以及青年与和谐社会合格主体之间角色转换的媒介。  相似文献   

8.
与日益强势的都市传媒以及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相比,我国对农传播的弱势与非对等状态是显而易见的。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深刻而复杂的,除媒介自身之外,国家、社会和媒介的管理部门都是其中重要的力量组成。  相似文献   

9.
济南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必然涉及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定位问题。目前专家提的比较多的是城郊农业和都市农业 (也可称城市农业 ) ,我们认为 ,济南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应定位在都市农业上。过去 ,济南市依托历城、章丘发展城郊农业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随着济南现代城市功能的日益多元化和现代农业多种效益的延伸 ,传统的城郊农业概念已经难以涵盖现代城市区域农业的全部内涵 ,作为城郊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的都市农业取代城郊农业就成为历史的必然。一、都市农业的涵义及我国的发展特点及机理分析  都市农业 (Agriculturei…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是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中心城市的都市化又是社会、经济、文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必然趋势;都市化发展的同时,也带来犯罪向都市的集中,使都市成为吸纳各种犯罪的集聚地和滋生新型犯罪的重要基地。因此,应当以强化都市的科学化管理为进路,分析都市犯罪与都市管理中的紧张状态,建构都市犯罪与都市管理互动的防控模式,达到破解诱发都市犯罪内在原因,遏制和减少都市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是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中心城市的都市化又是社会、经济、文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必然趋势,都市化发展的同时,也带来犯罪向都市的集中,使都市成为吸纳各种犯罪的集聚地和滋生新型犯罪的重要基地。因此,应当以强化都市的科学化管理为进路,分析都市犯罪与都市管理中的紧张状态,建构都市犯罪与都市管理互动的防控模式,达到破解诱发都市犯罪的内在原因,遏制、降低或减少都市犯罪的发生率,便成为都市控制犯罪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2.
共青团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充当青年与其他社会要素之间形成和谐关系的媒介,主要包括执政党与青年之间的媒介、青年人群互相之间的媒介、青年与社会之间的媒介、以及青年与和谐社会合格主体之间角色转换的媒介.  相似文献   

13.
文章针对目前河北省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从媒介认知、媒介消费、媒介评估和媒介实践等层面展开调查,并尝试从学校教育、大学生自身能力建设和媒介环境的营造三个方面寻求进一步提高我省大学生媒介素养对策。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以经济迅速崛起为先导的中国城市化进程步入快速发展轨道。都市化转型、内部体制变迁和不断强化的全球化趋势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极为繁杂、壮阔的都市转型的社会图景。与近代城市工业化转型不同的是,现代都市转型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第一,现代城市转型的内涵和维度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第二,都市的功能越来越趋于从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第三,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挑战,城市转型过程也是一个各种各样的新型知识互相汇聚、错综交织,从而形成一个新的知识网络与平台的过程;第四,关于城市理念的塑造,城市转型中出现的关键问题是城市品格、城市精神和城市韵律的重构。都市领袖必须深刻理解转型背景下的“城市领导”要义,即“领导”城市而非“控制”城市;政策服务而非狭义的技术技能;多视野而非单一的应急管理;具备综合知识的人文型领导而非单一学科背景的专家。因此,城市转型时代的领导学研究必须广泛吸收各种学科的思想精髓,以推动中国城市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CGSS2010的调查数据,考察了城市务工经历、现代性体验对农民政治效能感的影响,检验了现代性体验在城市流动经历和农民政治效能感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城市务工经历、现代性体验均对农民政治效能感起到正向的影响;现代性体验在城市流动经历和农民政治效能感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上述结论表明,尽管有城市务工经历的农民比没有城市务工经历的农民的政治效能感要高,但是这一差异并不是完全由城市务工经历造成的,更多的是因为大众传媒使用、日常学习、政治参与产生的。为此,要加快提升农民媒介素养,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完善以长期居住地为基准的城乡居民政治参与权制度,拓宽流动农民政治参与渠道,提升流动农民政治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城市中的人口状况由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静态转变为动态流动。大量的流动人口涌入城市,居住于“都市村庄”,成为城市人口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也成为影响城市治安环境的新因素。应当立足于以人为本的思想,改变观念,提高服务水平,从而加强“都市村庄”中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技术的更迭不断地改造着人类社会的空间形态,也重构着在空间中生存之人的生命体验和审美感知。现代都市作为技术性空间,构成了上海新感觉派的感知环境,也是其重要的表征对象。上海都市现代性首先表现为一种传播和移植的“技术现代性”,是西方现代军事、运输和通信等技术的直接地理后果;而其在地生产,包括了都市空间的营造和城/乡空间关系的重构。新感觉派作家对现代技术事物的感觉之“新”,是在作为技术性空间的都市中,与“技术”效应之间产生的剧烈感应与共鸣。新感觉派技法的电影化,则是一种感性表征的现代技术媒介机制。从“技术地理学”到“技术感性学”的交汇视域来重读新感觉派,彰显了现代都市中“人/技术/空间”的辩证关系,在当代语境中具有普遍的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02年随着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的播出,民生新闻成为了新闻界异军突起的新生力量。电视民生新闻选取与社会日常生活相关的叙述主题、以贴近平民百姓的叙述语态拉近与观众的距离;采用故事化的叙述策略、气氛强烈的新闻现场吸引观众的兴趣;并通过介入事件的叙述角度塑造独特的媒介形象。民生新闻这样的的叙事模式打破了以往时政新闻的传统,更加切合观众心理,因此受到各地民众的欢迎,长时间以来拥有较高的收视率。通过新的新闻叙事模式,民生新闻拥有全新的媒介形象,在受众和社会职能部门之间形成了新的媒介作用。当然,在蓬勃兴起的同时,民生新闻也不可避免地走入一定的误区,其叙事模式中也隐含着矛盾。2004年10月,《新北方》在辽宁电视台都市频道播出,开创了辽沈地区民生新闻的先河。本文以辽宁电视台都市频道的民生新闻栏目《新北方》为例,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新闻,通过新闻文本分析和与其他形式新闻和其他地区的民生新闻的对比,试分析民生新闻的叙事模式,探讨其对于节目受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李厥云 《工会论坛》2015,(3):106-108,137
由于60年代美国“外外百老汇”小剧场运动的影响,谢泼德的戏剧艺术置身于西部文明和流行文化相杂糅的当代美国梦,借助好莱坞影视或摇滚等艺术媒介阐述了主人公与社会环境自我疏离的身份认同,以其支离破碎的语言和自我身份迷茫困惑的主人公形象,令读者感触了传统西部边疆和当代都市之间的文化冲突,成为个人在当代社会和家庭文化中的身份缺失的有力体现。  相似文献   

20.
深圳都市农业发展的思路、模式与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期间深圳都市农业发展状况良好。"十一五"期间,深圳应发展园区型都市农业模式。都市农业要具备农产品安全保障、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外向型、观光休闲教育、城市生态屏障五大功能。应采取加强立法、增加投入、保护农业环境和资源、大力扶持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农业对外开放等措施,保障深圳都市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