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农村老人以家庭照料为主,妇女承担了主要的照料责任,政府减少对老年照料的支持以及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将会加重女性的照料负担。本文利用2002、2005年"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CLHLS)数据研究了照料父母对农村已婚妇女健康的影响。在中国农村,与不照料父母的妇女相比,照料父母的妇女"自评健康状况非常好"及"自评健康状况好"的概率将降低7.4%;与配偶健康水平较差的妇女相比,配偶健康水平好的妇女,"健康状况非常好"、"健康状况好"的自评概率将提高33.77%。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源和时间资源的双重短缺已经成为现代家庭的重要特征,然而家庭依然承担着照料的主要责任。在老龄化和家庭变迁背景下,老年人照料资源在家庭内部的供求失衡已成为中国家庭面临的一个普遍困境。基于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文章从微观层面揭示了中国家庭老年人照料者呈现出女性化、中年化、就业-照料冲突加剧等特征,并在对照料者投入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家庭照料者支持政策的制度框架,提出兼顾照料和有偿工作的政策安排是关键性支持。  相似文献   

3.
应用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结果,本文聚焦从农村向城市流动妇女的男女平等价值观的表现,并比较流动妇女中不同人群的价值观异同,比较流动妇女与流动男性之间、与城镇妇女之间的差异。研究发现,流动妇女普遍具有较高的自我能力认知和较强的独立性。不过,不同职业和不同年龄组的流动妇女在男女平等价值观的认知方面有差异,"80后"流动妇女在很多方面与同龄城市妇女几乎没有差别。相对流动男性而言,流动妇女对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更为敏感,在这方面与城市妇女相似;但在有关家庭内两性责任和性别分工方面,流动妇女中则存在较大分歧,并与城市妇女有差距。研究结果启示,在推动男女平等价值观时,不可忽视流动妇女的内部差异,更要致力于改变家庭内的传统性别角色分工。  相似文献   

4.
由于社会发展环境的外生冲击,以及家庭规模与结构的内生调整,家庭照料功能与责任失序紊乱的问题不断凸显,表现为照料主体的时间能力冲突,照料资源的供需分配矛盾,照料关系的性别与代际错位,由此造成家庭养老与抚幼双重压力的风险外溢。为此,应坚持代际融合与家庭友好理念重塑家庭照料的价值理念;坚持工作家庭平衡,消解照料主体的角色转换困境;坚持机会平等共享,化解照料资源的供需分配矛盾;坚持责任负担均衡,调和照料责任的代际转移冲突。推动形成政府兜底、市场供应、家庭自给相融合的多元照料服务网络,帮助家庭修复养老与抚幼功能,促进家庭照料责任本位回归。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基于新家庭经济学理论,实证分析了中国已婚妇女生育状况对就业的影响,同时检验了家庭经济支持的调节作用以及照料支持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生育二孩、家有婴幼儿、曾因生育中断就业的经历均会对妇女目前的就业状态产生消极影响;但孩子数量对城乡妇女就业影响上有所不同,在就业中断经历的影响上也有显著差异。总的来说,丈夫对家庭经济的支持能力会削弱生育二孩妇女就业的可能性,而家庭照料支持则会减少生育对妇女就业的不利影响。研究从促进妇女就业与生育平衡角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现代妇女教育不但要帮助妇女扮演好传统角色,还要帮助妇女提升个人生活品质与职业能力,强化女性公民的参与能力,其内涵包括自我学习、家庭主妇学习、母亲学习、职业妇女学习、市民学习五个层面。文章从职业教育的角度探讨了高等职业教育在妇女教育中的作用及相互促进。指出: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使现代妇女教育有必要强化职业教育培训,而高等职业教育要充分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开展的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重点考察中国妇女健康水平、保健服务利用、求医行为和疾病治疗情况以及所面临的由环境恶化、家庭与婚育角色等带来的健康风险,并考察在这些方面存在的性别差异和群体差异。  相似文献   

8.
两百年来的妇女解放道路一直强调妇女要走出家庭、参与生产,但却并未真正回应现代社会养育责任私人化所带来的双重负担问题。本文通过对四川省成都市一个以全职妈妈为主体的志愿者服务队的成立背景、发展路径、积极影响与限制因素的考察,剖析了现代社会城市女性面临的孕产和育儿困境,以及她们如何借助外部环境和资源优势走出私人家庭内部空间,在社区层面上进行支持与互助。这类群体的社会参与和自我成长也为我们反思"家庭—市场"二元悖论下的女性困境及其突破提供了新的可能与方向。  相似文献   

9.
我国家庭养老服务供需缺口巨大,养老服务社会化势在必行,对养老服务护理员的需求日益增多,而养老服务护理员则面临工资待遇和福利低、工作辛苦、社会歧视层出不穷等困境,存在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失严重等问题。本文关注养老护理员如何在困难处境中建构身份和建立职业认同。本文以东部地区两市的田野调查为基础,从护理员的经济、家庭照料、道德和情感等个人因素以及地方文化和性别等社会因素角度透视护理员的职业认同机制和过程,分析影响不同类型养老护理员职业认同的因素及其特征,并从职业身份、家庭身份、社区身份等方面分析养老护理员的身份建构。本文认为,以上五个因素交织在一起,存在相互作用:道德因素和情感因素是所有类型的护理员共同的职业认同因素;经济因素、家庭照料因素和社区舆论因素在本地护理员、外来护理员以及院舍护理员和上门服务的居家养老护理员间起到不同作用,背后存在地方文化和家庭性别分工的影响。养老护理员的身份建构是女性经由家庭身份、社区身份和职业身份互构形成的多重身份建构,是多重复杂身份互构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正国务院最近颁布《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以下简称纲要)。相对于新世纪前两个妇女纲要,纲要新增妇女与家庭建设的章节内容。纲要以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在不同场合关于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以具体可行的目标和措施支持广大妇女实现人生出彩和人生价值,做对社会有责任、对家庭有贡献的新时代妇女,尤其是鼓励广大妇女充分发挥在家庭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妇女是中国妇女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重要的人力资源。本文聚焦少数民族妇女群体,从人力资本、劳动就业、迁移流动、婚育家庭以及性别观念与性别关系五个领域,回顾2012年以来国内少数民族妇女的研究状况。研究显示,尽管少数民族妇女对民族经济与社会发展起到“半边天”的作用,但是在民族研究和性别社会学研究中仍处于边缘地位,在学术关注度、学术共同体建设、研究理论与方法、研究视角与内容等方面都存在短板。未来应以新发展阶段为契机,通过学术研究助力改善少数民族妇女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福祉,进一步释放少数民族妇女的性别红利,全面增进少数民族性别平等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北京市常住人口调查数据为例,文章分析了丈夫参与对妇女产褥期恢复与家庭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丈夫参与新生婴儿的夜间照料不仅有助于妻子产后健康的调整与恢复,还能够有效促进夫妻关系和大家庭关系的和谐。相关社会政策和机构应当进一步鼓励男性参与妇女产褥期的照料和抚育工作,并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从而构建良好和谐的家庭关系,确立夫妻共同分担、相互支持的新型生育文化。  相似文献   

13.
【领导讲话】抓住机遇,扎实工作,发挥“四位一体”的妇女研究网络体系的优势,进一步开创妇女研究事业的新局面/顾秀莲1——在“妇女研究工作会议”暨二届三次理事会上的讲话发挥基地优势,创新多元机制,推动妇女/性别教育和培训取得新发展/顾秀莲5【理论探索与争鸣】浅论社会性别主流化与社会性别预算/闫东玲1家务补偿请求权的法经济学分析/陈丽娟2对建设平等和谐家庭的理性思考/潘允康2对女性主义“平等”理念的考察与反思/马晓燕3符号运用策略对女性主义传播效应的影响/畅引婷4——以父权制概念的意义阐释为例群众生育意愿的性别研究/王仲5…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家庭结构现状主要表现在家庭类型、家庭规模、家庭关系、家庭功能、家庭幸福感等方面。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家庭生活水平偏低,家务开支负担较重;家庭健康问题突出,医疗保障难以覆盖;老人赡养难度加大,担心养老问题者占比攀高;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现代家庭的潜在危机普遍增多等方面。针对上述问题,须从6个方面推进和谐家庭建设:大力提升家庭功能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积极推进和谐家庭建设的政策指导;努力抓好新时期家庭功能建设的系统性研究;尽快将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纳入全省精神文明创建总体规划;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过程中,积极推进养老社会化问题的解决;从构建合理机制入手,切实维护女性合法权益;规范家庭道德和责任,认真维护家庭稳定。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有关统计调查资料,通过对珠海妇女素质的现状、妇女素质与就业、婚育、收入等方面关系的深入分析,试图探寻一条以提高妇女素质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考察家务劳动对已婚在业群体收入获得的影响及影响力的性别差异,分析家务劳动、人力资本、性别歧视等因素对性别收入差距的相对作用。研究发现家务劳动对已婚在业人口的劳动收入具有惩罚效应和门槛效应;家务劳动时长、日常家务劳动和照料型家务劳动对已婚在业男女具有相似的惩罚效力;非日常家务劳动、夫妻家务分工方式以及家务时点对收入获得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已婚在业男女平均收入的差距源于男女的禀赋差异,家务劳动的性别差异是性别收入差距的主因,其对性别收入差距的影响更多通过性别歧视起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由于丈夫长期外出打工、经商,妻子们留守家中,她们不得不肩负起家庭全部的生产劳动和抚养、赡养的责任,她们被称为“留守妇女”。多种角色的扮演正在加重这个特殊人群的生活和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18.
<正>在老龄化社会里,对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的,主要是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即残障老人)。为此,我们建立了扩展的多维家庭人口预测模型,用来定量分析预测未来残障老人的数量、年龄、性别、城乡、婚姻、家庭结构,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状态动态变化和老年家庭照料需求成本。根据我们的研究,老年家庭照料  相似文献   

19.
茅盾社会进步视野下的妇女解放理论,徘徊于妇女本位与社会本位之间,既有出于男性立场对女性世界的真诚关怀,也有明显的男性中心立场之偏颇。首先,茅盾以承担改造社会的责任来解放妇女,因而十分注重妇女素质的提升,却不重视妇女现实权益的争取问题。其次,茅盾在号召妇女参与社会工作的同时,也告诫妇女不要歧视家务劳动,但并未质问男性不承担家务的传统分工方式,而把解决妇女负担过重的问题寄希望于最终消灭私有制。再次,茅盾认为恋爱既是多变的又是神圣的,他在婚恋问题上因吸收了子辈男性的自我解放需求而偏重于坚持自由主义伦理,并主张男女间的绝对平等。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鄂中T镇6个村婆媳关系演变历程的深入调查,结合体制转型与社会变迁过程中出现的代际责任失衡趋势下农村三代妇女在家庭中的归属感、权利与地位进行分析,并对不同时期的婆媳关系在家庭中的演变过程与内在张力进行阐释,揭示妇女在家庭中的归属感、权利与地位是如何转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