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H·L·A哈特(Herbert.L.A.Hart),战后西方久负盛名的著名法学家之一。他以五十年代和富勒的学术论战始为世人注目,于六十年代成熟其理论,发表代表作《法律概念》一书,开新分析法学派先河而蜚声西方法学领域。①哈特生于1907年,1929年获牛津大学古代史和哲学学位。毕业后,他致力于法学研究。1932年取得律师资格。之后,他连续八年担任英衡平法院出庭律师。  相似文献   

2.
哈特的《法律的概念》是20世纪法理学经典著作之一,该书是哈特在和富勒关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的数次交锋后的总结,集中体现了哈特的法学思想。本文依据二战后分析实证法学面临的困境以及哈特和富勒的论战为背景,在精读《法律的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哈特对于分析实证法学的贡献并提炼出他的法学思想,以期能够更好的理解此书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当代英美法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是权利问题.牛津大学法理学教授罗纳德·德沃金在《认真对待权利》一书中提出了战后西方最有影响的权利论。哈特曾评价说: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法理学时代的开始。  相似文献   

4.
黄鹤 《政府法制》2012,(14):18-18
1942年,正值二战中期,英国高校弥漫着浓重的战争气息。偏偏那年,刚满17岁的玛格丽特决心要报考牛津大学化学系。父亲疑惑地问:“眼下战事正酣,你不觉得此时报考不合时宜吗?”玛格丽特毫不犹豫地说:“报考牛津是我的志向,每次机会都不能错过。”  相似文献   

5.
目次引言一、哈特论开放结构二、哈特的语义理论三、哈特对形式主义的抨击四、哈特论自由裁量权五、哈特评规则怀疑论六、后现代法学对意义中心的解构七、富勒对哈特语言观的批评八、莱昂斯对哈特开放结构理论的批评结论  相似文献   

6.
张浩 《法制与经济》2013,(12):37-39
法律体系自治性是哈特法律理论的核心命题。为了证明其合理性,哈特运用分析和描述的方法,提出了初级规则和次级规则相结合的法律体系自治性理论。但通过对于其法律体系自治性中支撑性概念——承认规则的分析后,发现哈特想要证明法律体系自治性的目的并没有达到。  相似文献   

7.
柯岚 《法律科学》2009,27(6):3-13
告密者案件不是一般意义的疑难案件,而是一个“根本性的疑难案件”,其中不仅牵涉到法律解释的争议,也牵涉到对法律合法性的争议。德国法院对告密者案件的真实裁决是审慎严谨的,比起哈特的方案,这些裁决更合于法律实证主义忠于法律的宗旨。拉德布鲁赫和富勒对这个案件的建议都比哈特方案更好,哈特方案并不能回避恶法非法的问题。纳粹统治时期司法沦为犯罪工具,法官丧失良心自由,这是现代社会真实的合法性困境。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今年是北京大学教授沈宗灵先生从教50周年。几十年来,沈先生诲人不倦,潜心著述,淡泊名利,为新中国的法理学研究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值此沈先生从教50周年之际,本刊专门发表先生的这篇大作,并向先生表示衷心的祝贺。哈特(H.L.A.Hart,1907...  相似文献   

9.
新分析法学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形成的现代西方法学派别之一。其首创人是英国牛津大学法理学教授赫伯特·哈特(Herbert L.Hart,1907—)。他的主要著作是:《法律的概念》(1961)。其他有《法律·自由和道德》(1963)和《惩罚与责任》(1968)等。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法学界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新分析法学派的形成和发展,是同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以哈特和美国哈佛大学法理学教授富勒(Lon Fuller,1902—1978)为主要代表的长期论战不可分的。这一论战的实质是西方法律哲学传统中自然法学说和法律实证主义两大派之争。富勒与哈特二人的观点分别代表了两派。  相似文献   

10.
哈特是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代表人物,其创立的以法律规则论为核心的实证主义法学在法理学界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我国法理学界多是基于民法法系制定法传统去研究哈特法理学,忽视了哈特法理学诞生的普通法法系判例法的背景,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误读了哈特的学说。哈特的法律规则论实际上是对普通法产生、发展、运作进行分析和论述而得到的产物,其"规则"概念所指向的对象迥异于民法法系中"法律规则"这一概念所指向的对象,而是指普通法的法律发现和法律论证过程。厘清哈特学说的真正对象,才有可能恰当地理解哈特的学说。  相似文献   

11.
日前看到一个发生在英国牛津大学的故事:苏格兰北部边远地区一个教育相对不发达的郡,有一位女学生的毕业考试成绩达到了全A,符合牛津大学的录取标准.这是近百年来当地第一个达到牛津录取线的毕业生,当地政府对此极为重视.但牛津大学录取学生必须经过面试,教授在面试后认为该学生不具备牛津大学要求的创造潜质,拒绝了她的入学申请.当地议会将此事反映给英国中央议会,议员们就找到教育大臣,请他出面说情,希望给予破格录取.在被牛津大学婉言拒绝之后,教育大臣又找到副首相前去求情,还是遭到拒绝.无奈之下,副首相只得请布莱尔首相出面疏通.虽然首相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但牛津大学仍然表示不能接收,理由就是一个:在招生问题上,任何人无权更改学院教授的面试结论,这是牛津大学几百年来的传统.布莱尔当然觉得很没有面子,在此后的一个私人场合,当提到牛津大学的时候,他不自觉地说了一句牢骚话:牛津大学真是太古板了,要与时俱进,必须进行改革.牛津大学的师生得知后,极为愤慨,学校立即取消了授予布莱尔荣誉博士学位的原定计划,并对政府行政干预学校事务的这一严重事件提出抗议.……  相似文献   

12.
法律不是道德,但法律要有最低限度的道德。提出“法律要有最低限度的道德”这一命题的英国法学家哈特认为,某些行为规则是“最低限度的自然法”,这跟我们现在所说的“守住底线”异曲同工。想到哈特的这个命题,是因为这天所见的两条“放哨”的新闻:  相似文献   

13.
何永红 《政法学刊》2010,27(1):11-15
哈特和奥斯丁之间的学术公案恰当地重启了法律权威的论题。在哈特的批判性审视之下,法律权威的问题陷入了困境:要倡导法律主治,就需要树立法律权威,但到目前为止,现代法理学的各派理论却都无法有效地证明法律是如何拥有权威的。产生这一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对个人自律的道德价值的信奉。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二十世纪英美法理学中重要的人物赫伯特·莱昂内尔·阿道夫·哈特的法理思想,并分四部分,一、哈特本人的著作;二、批判性文献;三、一般性研究文献;四、部分哈特后学的著作着重介绍了哈特法律思想研究的主要文献。  相似文献   

15.
哈特作为二十世纪西方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代表人物,他在西方法理学界被普遍认为是法律实证质疑的最高水平。哈特在《法律的概念》中提出的各个问题都成为了西方法理学界研究的重点对象,但在我国对他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总体的评介层面上,缺乏对其子问题的重点研究。本文将围绕哈特自由裁量理论的构建、德沃金的批判以及哈特的回应,展开关于自由裁量权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关于哈特法律思想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强 《中外法学》1997,(1):111-114
<正> 当代英国法理学家,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创始人哈特(Herbert Lionel Adolphus Hart,1907年生),以他精湛深刻的法律思想饮誉西方法理学界。本文试以比较的方法分析哈特的法律思想与古典实证主义法学、自然法学、社会学法学以及前苏联维辛斯基法学的主要异同,并归纳哈特法律思想的几个特征,以就教于学界师友。 哈特作为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代表,其法律思想是对古典实证主义法学的继承和发展。 古典实证主义法学的著名代表人物奥斯丁的法律思想,在哈特看来,由三个相互联系但又可以分开的基本内容所构成:第一,法律的定义;第二,划分法律和道德,区分实在法与理想法(正义法);第三,关于一般法理学研究的范围是分析实在法的共通概念的观点。哈特  相似文献   

17.
孔悦 《江淮法治》2011,(12):27-27
清华是个好学校。 当培养无数国王总统主教圣人和诺奖获得者的牛津大学默默走过835年时.清华大学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了轰动朝野的百年校庆:  相似文献   

18.
描述性方法是哈特在建构其法律理论中所运用的重要方法之一,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方法在过去的几十年研究里始终为研究者所忽略。事实上,描述性方法与哈特所建构的实证主义法律理论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关联。哈特所运用的描述性方法最初涵盖在其所提出的"描述社会学"主张中,因此,对描述社会学本身的分析就成为对描述性方法进行分析的前提性准备,这也要求我们对与描述社会学本身相关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厘清,包括描述社会学本身在哈特的法律理论中是否存在、社会学在哈特的法律理论建构中处于什么位置,其法律理论与社会学究竟是否存有关联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多数关于哈特的介绍和研究都普遍地将其定位为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创始人,认为其一以贯之的理论努力拯救了西方(英美)的政治哲学和法哲学,同时将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推至一个前所未有的巅峰。这种评价本身难以摆脱各自见仁见智的成分,所以笔者不想也无意对此问题做过多评价,但有一点必须提及的是:由于哈特与其他学者的多次论战及这些论战产生的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20.
简析服务贸易的自由化与壁垒保护邓杰二战后,随着国际分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国际服务贸易得到了巨大发展,其增长速度已大大高于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资料显示,1994年世界服务贸易额超过1.1万亿美元,相当于世界货物贸易总量的1/3,这说明世界经济正在向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