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全球兴起一股汉语热和中国文化热。“孔子日”正演变成“中国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指出:“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一大批致力于传播中国文化的精英们正在为实现这一使命而努力地释放着中国能量。本TIJSE者通过积极沟通,与中国驻罗马尼亚特兰西瓦尼亚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杨兆宇教授达成了对话。  相似文献   

2.
李涛 《思想战线》2022,48(4):97
“走出去”的中资企业以其强大的国际影响力、资金实力、技术储备等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载体,是“一带一路”倡议共建共赢的市场主体,是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事关“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大局,已成为国际社会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本研究通过对柬埔寨55家中资企业和811位柬籍员工的问卷调查,发现中资企业在柬的社会责任履行、公共外交活动及企业自身传播能力建设等方面成效不佳,柬籍员工认知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等情况,并认为亟需在国际形象塑造与传播的体系化建设、履行社会责任实践创新、提升企业与媒体及公关机构的互动能力、提升品牌意识及发挥龙头企业品牌引领作用、提升国际传播水平及本土化传播能力以及加大柬埔寨国别研究及跨文化传播等方面着力,以提升中国国际形象的效力与效果。  相似文献   

3.
“后真相”境遇下的网络空间建构出情理裹挟传播、娱乐化传播、圈层式传播等新型情感传播形态,在传播中嵌入情感化的认知取向、话语体系和行为模式。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开启了情感转向,网络情感借机入侵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原有的真理基础、权威话语、价值共识面临传播生态变革的风险。对此,应着力于建构主流意识形态内容的情理基础,增强主流媒体情感传播的竞合能力,促进网络圈层异化政治情感的正向转化。  相似文献   

4.
唐娟 《人民论坛》2024,(5):96-98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是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全面推进国际传播工作。通过大力推动国际传播守正创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集群,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更加鲜亮。  相似文献   

5.
在两种意识形态较量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对外传播已然成为我国国际话语权建设的重要内容。近些年来,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建构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在国际传播格局中仍然面临诸多困境,这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面对“西强中弱”话语传播格局,进一步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对外传播的国际话语权,需要不断加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构建,提升话语质量;塑造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传播主体,掌握话语主动;整合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传播载体,提升传播效能;优化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传播环境,增进话语认同。  相似文献   

6.
文化“出海”是展示中国形象、影响国际舆论、掌握国际话语权的重要路径。面对国际偏见误读、西方文化霸权、全球治理赤字等问题,新时代文化“出海”要勇于承担讲好中国故事、宣介中国声音、彰显中国价值的使命任务。中国底色是文化“出海”的民族根魂和基因密码,必须充分挖掘、传承发展以突出的连续性、包容性、统一性、创新性与和平性为特色的中华文化。文化“出海”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出海正确航向;构建特色战略传播体系,提高国际舆论引导力;培养国际传播复合人才,增强中国话语说服力;推动文化内容转化创新,提升中华文化感召力;延伸数字文化产业链条,扩大国家传播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13问为何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彩语录: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打造国际一流媒体,提高新闻信息原创率、首发率、落地率。提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必须加快构建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上升,为我们打造国际一流媒体既提供了物质基础,也提出了迫切要求。国际  相似文献   

8.
任慧 《人民论坛》2014,(10):183-185
提升我国文化传播能力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笔者通过了解我国文化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分析提升文化传播能力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探索提升我国文化传播能力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制高点,掌握主动权,使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相似文献   

9.
杨波 《今日民族》2002,(6):18-19
在国家民委主办的“西部民族文化工作研讨会”期间,来自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关世杰副教授作了题为《全球化中少数民族文化面临的形势和对策》的专题讲座,从传播学的角度对全球化中民族文化的面临的形势和对策保护、民族文化与信息传播以及文化产业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视角新颖、观点精辟,引起众多与会代表的关注。会议暇隙,本刊记者有幸对他进行了采访。文化也是传播记:您是研究跨文化传播领域的专家,是什么让您开始关注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的?关:在国际传播的研究中,许多学者论及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对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10.
赵海滨 《人民论坛》2023,(17):100-103
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脚步的加快和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中华文化“走出去”显得格外必要且日益紧迫。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也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文化符号。进入新时代,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取得了重大进展,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格局,但是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推进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顶层设计,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度,加大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力度,创新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策略和路径。  相似文献   

11.
以《海国图志》为主要载体的“魏源方案”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精英为应对由鸦片战争所导致的国家主权危机而提出的匡国济时之策,是晚清考据学向今文经学转向的重要成果。“魏源方案”在魏源生前遭遇冷落,是宏观社会环境、创新方案本身的性质以及方案传播的社会网络综合作用的结果,从根本上说是制度衰朽的问题:含有“制夷”内容的“魏源方案”不仅在政治上不合时宜,也与政府既定的扶夷策略根本冲突;其“师夷长技”的文明史观挑战了当时华夷大防的主流意识形态;方案向上传播有阻力,向下传播无动力,主要通过熟人网络在有限的知识精英中传播。“魏源方案”的传播困境,也是当时中国现代国家建构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正>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新征程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开展主题教育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做好新时代对外宣传工作提出具体明确要求,为我们做好新时期外宣工作和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指南。  相似文献   

13.
林秀琴 《前沿》2013,(19):172-175
汉语教师志愿者,在海外进行汉语教学的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参与了中华文化传播活动,他们是汉语国际传播的参与者、实施者,也是传达中华文化的“民间使者”和中国人的形象“代言人”,他们在汉语国际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应进一步提高志愿者的“传播”能力,在顶层设计的框架下,帮助志愿者建立新的观念,进一步学习柔性传播策略,吸收一些民间外交、公共外交知识;同时,应充分利用志愿者的宝贵经验,创造条件,使他们成为国家汉语国际传播工作的参谋,其中的优秀者成为语言与文化传播工作的专才.  相似文献   

14.
电影是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电影“出海”对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具有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生机勃勃的现实社会,为中国电影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用中国电影讲好中国故事,既要以本土文化为背景,寻找与海外受众的最大情感公约数,实现故事内容和价值理念的共鸣合拍;也要借助不断释放的政策红利,创新传播方式、拓展发行渠道,让电影这一跨文化传播的载体“走出去”,进一步推动中国电影全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增强国际传播能力,首先需要明确国际传播的本质特征,即国际传播究竟是"劝服的艺术",还是"精神交往"。  相似文献   

16.
谢稚 《理论月刊》2010,(2):91-94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快速崛起,中国应该通过打造自己的国际主流媒体,向世界传达自己的声音.特别是要扭转西方媒体对中国的片面报道及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本文以“沟通、理解、宣传、引导”为着眼点。论述我国媒体在对外传播中提升国家形象的策略。在对外传播中要采取灵活多样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渠道。除传统媒体外,还要利用网络等新媒体,在全球舆论舞台上引导国际社会和民众,从而掌握更多的主动权,提升我国国家形象和软实力。  相似文献   

17.
《公安教育》2021,(6):7-8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 ]  2 0 0 3年 1 2月 4 - 5日 ,由国家外国专家局、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中国首届政府应急管理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名誉会长李贵鲜出席了会议开幕式。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中外应急管理专家学者及各有关方面代表共 1 50人参加了会议。此次论坛是我国就政府应急管理课题举办的首次国际研讨会 ,旨在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总结国内外政府应急管理的经验教训 ,深入探讨政府应急管理面临的前沿问题 ,为促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机制建设 ,提高政府应急管理能力 ,更…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文化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医药典籍的对外翻译传播有助于促进文明互鉴、增进民心相通,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新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改进中医药典籍的国际传播工作,下大气力加强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努力探讨加强中医药典籍国际传播力和提升中医药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方法和路径,进而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推动中医药典籍和中医药文化“走出去”“走进去”,让中医药这座宝库造福全人类。  相似文献   

20.
于晗  周晶晶 《人民论坛》2022,(7):120-122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文化全球化的环境当中,中国的武术、戏曲、绘画、书法、诗歌等文化符号在海外不断掀起热潮。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门艺术,它具备中国其他艺术没有或较少涉及的诸多特点。当前,中国书法的国际传播还面临不少困难与障碍,主要表现为高语境文化向低语境文化输入的逆向困难、中外文化传播的分渠而流、“汉字文化圈”外受众的信息盲视等。要基于跨文化传播的特点,创新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的路径、策略,推动中国书法获得更好的接受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