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五评白皮书,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深刻批判了“对华友谊论”“否定革命论”“西方催化论”和“极权政府论”等美化美国侵华历史、歪曲中国历史、诋毁中国共产党的错误言论。在批判中,毛泽东坚持以唯物史观批驳唯心史观,坚持以集体主义批驳个人主义,坚持思想批判与中心工作相结合,使当时的中国人民认清了美国侵略中国的历史,从而更加坚定地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动革命事业发展。他的批判原则、方法等,对当前批驳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50多年前,即新中国成立前夕,美国面对援蒋反共失败的现实,其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以杜鲁门、艾奇逊等为首的一派,为了欺骗舆论,为自己对华政策作辩护,抛出了题为《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的白皮书。对此,毛泽东亲自执笔为新华社写了《丢掉幻想,准备斗争》等五篇评论,揭露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帝国主义本质,确立了当时对帝国主义斗争的战略与策略思想,从理论上进一步阐明了中国革命发生和胜利的原因。毛泽东的"五评"白皮书,是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经迎来胜利曙光。毛泽东在1949年元旦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预示一个崭新的中国将出现在世界的东方。1949年8月5日,美国国务院发表了题为《美国与中国关系》的白皮书。美国的白皮书在中国引起强烈反应。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等文章外,各民主党派也不断旗帜鲜明地表明态度。8月24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中国民主建国会发言人发表的题为《加强内部  相似文献   

4.
仝华 《党史文汇》2014,(7):25-27
正五评美国"白皮书",是1949年8月中旬至9月中旬,毛泽东先后撰著并发表的一组重要政论文章。在此,毛泽东充分利用美国"白皮书"所提供的反面教材,鞭辟入里地揭露了近百年来美国对华政策的实质,澄清了有关中国革命的若干重大原则问题,对促进全国各阶层人民提高政治觉悟,以利中国共产党更紧密、更广泛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夺取革命的新胜利和准备建设新中国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在毛泽东的著作中,有些是从政治上、理论上评论、揭露敌人罪行和错误言论的优秀文章,如解放战争末期的《评战犯求和》《五评白皮书》、1958年为国防部写的两个布告等文献。文章妙语连珠、气势夺人、析理深刻,堪称古今少有的讨敌檄文。我们今天重读毛泽东在1963年1月写的《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一词,就有读了一篇战斗檄文的感觉,此词痛快淋漓地批判了当时赫鲁晓夫反华的行径,是用诗写成的讨敌檄文。  相似文献   

6.
1949年8月.毛泽东连续发表文章抨击美国的对华政策,其中最著名的一篇.就是《别了,司徒雷登》。毛泽东的文章.产生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半个世纪后的今天,我们不妨重新了解一下司徒雷登这位颇为神秘的人物。  相似文献   

7.
1949年,司徒雷登走了,司徒美堂来了.这一年,司徒雷登从中国回到了美国,司徒美堂从美国回到了中国.当4月份解放军攻占南京时,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出入意料地没有随国民政府南下广州,而是留在那里.到了8月,自称是"一个中国人更多于是一个美国人"的司徒雷登,才悄然离开中国返回美国并退休.于是有了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  相似文献   

8.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件出乎意料的事发生了:美国驻中国大使司徒雷登没随国民党政府去广州,他留了下来,等待与中共方面的接触。不久,司徒雷登同中共代表、他当年在燕京大学的学生黄华取得联系,提出了访问北平的要求,并得到了我方的同意。但是,由于美国决策者的顽固反共立场等原因,司徒雷登被召回国,未能成行。历史在此擦肩而过,很有几分扑朔迷离。本刊特分三期刊登《历史由此擦肩而过——新中国成立前夕美国与我方的秘密接触》一文,以帮读者了解内情。  相似文献   

9.
在沙健孙批驳胡绳观点的过程中,还有许多同志发表文章,对胡绳的观点进行批驳。这些同志及其主要文章有:黄如桐在1999年第6期《中共党史研究》发表的文章:《关于(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再评价)若干问题的讨论》,在1999年第4期《中流》杂志发表的文章:《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就岂容否定》;范麻在1999年第4期《中流》杂志发表的文章:《能够这样论证吗?》;金台生在2000年第2期《真理的追求》杂志发表的文章:《“民粹主义帽子”的由来》。 (一) 黄如桐文章的主要论点有:①黄文批驳了胡绳提出的对私改造是“人为促…  相似文献   

10.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对《哥达纲领》的“国家帮助”论调进行了批驳。指出:纲领中所提到的“自由国家”不过是一个缺乏社会历史根基的空泛概念;未提供任何由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可资利用的条件;“铁的工资规律”与“废除工资制度”之间存在明显的言语矛盾;在劳动人民的监督下由国家帮助建立生产合作社的想法,取消了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构建中的主体地位。这一论调隐含着“维护资产阶级统治、消磨无产阶级革命斗志”的拉萨尔主义的理论用意。马克思对这一论调的批判给我们的启示便是:在资产阶级掌权的国度,无产阶级要想实现自身解放,决不可寄希望于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的“施舍”。  相似文献   

11.
美国国务院发表《中美关系白皮书》8月5日,美国国务院发表《美国与中国的关系》(1944~1949年阶段)的白皮书,严重打击了国民政府士气,并使两国关系降到二次大战以来的最低点。  相似文献   

12.
1980年,G·巴尔尼的《致总统的关于2000年世界的报告:进入二十一世纪》一书在美国问世,书中对世界未来的发展所持的悲观论调,对美国和其它资本主义大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此,美国学者Г·凯恩和ДЖ·西蒙感到十分愤慨,并组织一批颇有声望的学者,编撰了一本《富饶的星球<对2000年的世界>的回答》,以大量例证对《报告》的悲观论调进行了批驳。苏联学者M·比良耶夫在《世界经济与国防关系》杂志1985年9月号上发表了一则题为《地球的资源:关于最近的将来的两种论点》的书评,介绍了《报告》和《回答》中主要的对立论点,充分肯定了《回答》的批驳,同时也指出了《回答》同避政治问题的缺点。现将书评译出刊载于后,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宗言在6月19日的《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今年4月,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中国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和实践》白皮书。1997年,中国首次对外发布宗教信仰状况白皮书,向世界介绍中国的宗教信仰自由状况,引起广泛关注。20多年来,中国宗教信仰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新版白皮书给出了最权威、最深入的解答。  相似文献   

14.
岁月匆匆,转眼南京解放已50多年,毛泽东的那篇《别了,司徒雷登》一文发表也已半个世纪。作为解放南京的参加者、司徒雷登出境的目击者,我回首往事,一切仍历历在目。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强渡长江天险,解放了南京。全副装备着从蒋介石军队缴获的美式武器的人民军队浩浩荡荡地穿过南京市区,并经过美国驻华大使馆门前。当时,蒋介石及其国民党反动政府要员早已逃之夭夭,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却呆在南京美国驻华使馆内作观望状,想见机行事,妄图东山再起。那时,我是第三野战军三十四军兼南京警备司令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10,(8):35-35
由中宏保险发布的2009版《中产家庭幸福白皮书》显示,影响当前中产家庭幸福的五个支点为健康、情商、财商、家庭责任、社会环境,五方面相互关联,缺一不可。此份《中产家庭幸福白皮书》对全国10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地区进行了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16.
对于胡绳的观点,沙健孙在1998年12月长沙理论研讨会上就简要地不指名地给予了批驳(见《毛泽东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68—77页)。接着,沙健孙在《中流》杂志1999年第4期和第12期又先后发表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全局性问题——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和《马克思主义,还是庸俗生产力论?——评胡绳教授对毛主席的批判》两篇文章。沙健孙反驳胡绳的论点主要有:第一、胡绳的观点不符合《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和邓小平观点《历史决议》把新中国成立后的头7年称为“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  相似文献   

17.
李其庆 《党史博采》2005,(4):116-117
法国学者、国际马克思大会社会主义学科主席托尼&#183;安德烈阿尼在法国&lt;思想&gt;杂志(季刊)2005年第1期发表了&lt;中国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吗?&gt;一文,对西方媒体制造的中国必然向资本主义演变的舆论以及萨米尔&#183;阿明等学者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观点进行了批驳.……  相似文献   

18.
二战后,美国"扶蒋反共"对华政策发生演变,具体表现在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的政治活动之中,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人对美国大使的态度。司徒雷登由最初作为"驻华大使的最佳人选",发展到"对华政策的执行者",最后成为"无奈的离别者"。从人们对司徒雷登态度的转变中,可以窥出美国对华政策的微妙演变。  相似文献   

19.
193 6年 7月至 9月 ,毛泽东与美国记者斯诺共有 5次谈话 ,分别是 7月 1 5日关于外交问题的谈话 ,7月 1 6日关于抗日战争形势和方针问题的谈话 ,7月 1 8-1 9日关于内政问题的谈话 ,7月 2 3日关于特殊问题的谈话 ,9月 2 3日关于联合战线问题的谈话。这些谈话反映了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科学预见 ,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的主张 ,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笔者查阅了记载毛泽东与斯诺谈话的《救国报》、《救国周报》、《今日红军》、《抗战必胜论》、《毛泽东访问记》、《毛泽东抗战言论全集》、《毛泽东抗战言论集》、《中国红区印象记…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个奇怪的洋人:他在中国非常有名,在自己的祖国却默默无闻。自从伟大领袖“钦点”之后,他的名字就成了声名狼藉的代称。“他是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毛泽东一语断定。1949年8月2日,这位73岁的瘦高个老人,黯然离开中国。8月18日,新华社播发毛泽东的著名檄文《别了,司徒雷登》,该文被收入中学语文教材。从此,“司徒雷登”成为一个失败的符号,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嘲讽的对象。然而,历史学者林孟熹告诉我们:“整个20世纪,大概没有一个美国人像司徒雷登博士那样,曾长期而全面地卷入到中国的政治、文化、教育各个领域,并且产生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