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俄经济出现恢复性增长,建筑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目前,俄建筑市场属于成长初期的市场,发展的空间大,机遇多。俄联邦对住房建设较为重视,建筑材料进口需求格外旺盛,建筑领域积极引进外资,建筑承包工程市场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我国建筑企业进军俄罗斯建筑市场,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采取正确对策,善于抓住机遇,勇于应对挑战,才能在中俄建筑业的合作中争取一个双赢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现在,中国建筑企业主要作为装修工程的分包商进入俄罗斯市场,也有一些中国建筑企业开始承包工程,完成土石工程和构件安装。为了提高中国建筑企业在俄的竞争力,降低企业经营风险,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中俄两国政府有关部门应在建筑工程企业资质互认、市场监管、质量监督等方面加强合作,提供工程建设全程服务。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是世界上自然资源最富集的转型经济国家,也是我国对外经济合作的重点市场之一,在我国沿边开放中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俄罗斯将成为世界各国关注和争夺的目标市场。研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俄罗斯外贸的影响,有利于为我国深化对俄经贸合作提供决策借鉴。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投资环境与对俄投资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俄罗斯投资环境有所好转 ,但仍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俄罗斯市场机遇与风险并存 ,潜力很大。我国企业应抓住商机 ,实施“走出去”战略 ,积极开拓前景广阔的俄罗斯市场。现阶段对俄罗斯投资合作的主攻方向应是境外加工贸易、自然资源开发和设立境外研发中心。为此要强化政府对企业的指导和服务职能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拓宽融资渠道 ,解决企业开拓俄罗斯市场的资金困难 ;积极推进外经贸企业制度改革 ,加快培育外经贸骨干企业作为对俄投资主体  相似文献   

5.
刘锋  朱显平 《东北亚论坛》2013,(5):55-63,128,129
俄罗斯不仅开发利用丰富的国内能源资源,而且十分重视开拓海外资源,积极推动和鼓励俄罗斯能源企业"走出去"。近年来,在国际能源市场价格回稳、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势下,俄罗斯能源企业加紧开拓海外资源市场,扩大国际影响力。其外向型能源发展战略日臻成熟。在国家的支持下,逐渐形成了以大型能源企业组成的俄罗斯能源海外扩展的骨干力量。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的能源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能源企业对海外经营进行了调整。后危机时代,国际市场的整合调整以及成功加入世贸组织,为俄罗斯的"走出去"发展战略提供了新的机遇。俄罗斯的能源外向型发展战略中的国家作用将进一步强化,能源企业的海外扩展将增加新的内容。未来,中俄的能源合作不仅局限于两国之间,而且将涉及世界其他地区的资源领域。只有进一步加强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才能实现双赢发展。  相似文献   

6.
苏联解体后 ,国内外很多企业家赴俄开拓新市场。由于转轨中的俄罗斯政局动荡 ,经济滑坡、法规不健全等原因 ,企业经营风险很大 ,为此绝大多数企业难以为继并先后离俄回国。中国华富公司却独辟蹊径闯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成为中国开拓俄罗斯建筑市场的一面旗帜。该公司成功的奥秘是根据俄国国情 ,审时度势 ,适时打好五张牌 :质量牌、信誉牌、经营牌、本土牌和远见牌  相似文献   

7.
2006年俄罗斯服装市场销售额达到了313亿美元,人均服装消费达到了219美元。俄罗斯服装市场潜力巨大。目前,中国与俄罗斯两国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如何利用中俄两国之间睦邻友好的有利政治环境,开拓俄罗斯市场,对我国服装企业来说,是一个重大课题。中俄两国在服装贸易领域存在很大的互补性,质优价廉的中国服装符合占大多数的俄中低收入消费者的需求。制定正确的营销战略,整合产业资源优势,成为中国服装企业开拓俄罗斯市场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姜颖 《东北亚论坛》2008,17(1):88-92
对俄罗斯发展国际ITO做SWOT分析,其优势突出体现在大量高素质IT人才和国家对IT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劣势表现为国内IT产业规模不足和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欠缺;机遇表现为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了发展动力以及俄罗斯主要软件出口市场北美和欧洲市场空间的不断扩大;挑战表现为印度、中国等国在国际ITO市场竞争加剧以及国内产业调整亟待解决。俄罗斯在国际ITO市场将成为有竞争力的一极。  相似文献   

9.
一、俄罗斯建筑材料工业概要建材工业是俄罗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部门之一。俄罗斯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人口众多,拥有巨大的建筑市场和充沛的建材工业原料,为建筑材料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俄罗斯的建材工业根根不同需要,向全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提供各种各样的建筑材料。在水泥、石棉、玻璃、石板瓦、石棉水泥板材料、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构件和管道等生产方面,其产量均居一lit界首位。建筑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样本建设的基础。俄罗斯的建筑材料工业包括非金属矿开采工业、水泥工业、石棉水泥工业、钢筋混凝土构件工业、…  相似文献   

10.
新形势下开拓俄罗斯市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入世和俄罗斯加快入世步伐对中国企业发展与俄罗斯经贸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如果说拥有世界人口1/5的中国的加盟使WTO更具世界性的话,那么,占地球陆地面积1/9的俄罗斯的入世将会使WTO的版图大大扩张,更具全球性。近两年来,中俄经贸合作已经渡过了磨合期,进入了快车道。不久前,国家召开了对俄经贸工作会议,会后即将出台《进一步发展对俄经贸合作的意见》,制定一系列鼓励中俄经贸合作的政策措施,为中俄经贸合作创造有利条件,也为我省进一步开拓俄罗斯市场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要发挥优势,充满信心,积极开拓进取,大手笔做出大文章,为加快我省经济发展和搞好全国对俄合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自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企业面临诸多的困难,举步维艰。它们面临着入世的机遇。如能增加政府的政策支持,挖掘企业的内部潜力,发挥外贸的手段,就会使俄罗斯的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拓展空间,扩大竞争优势。彻底改变单一的能源外贸的被动局面,使俄罗斯真正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已经成为俄罗斯需要解决的非常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再访俄罗斯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代表团赴新西伯利亚参加中俄区域合作与发展国际会议,并顺访了哈巴罗夫斯克、莫斯科,考察了市场物价和在俄中国民营企业状况,就引进俄罗斯光学影像工艺技术进行了参观、洽谈,此外还参观了莫斯科新圣女公墓、瞻仰了列宁墓。中俄学者在中俄区域合作与发展国际会议和新西伯利亚圆桌会议上的发言针对性强,提出了许多促进中俄区域合作的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13.
中俄两国经贸关系走上了正常发展的轨道,相互投资成为深化两国经济关系的重要内容。国际直接投资是突破贸易壁垒、进入一国市场的重要手段,也是稳定中俄经济关系的根本基础。中俄相互投资存在经济转轨尚未完全实现、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筹资渠道、沟通渠道不畅等制度性和基础性障碍。为促进中俄两国相互投资健康、快速发展,应在签定双边投资协定、建立中俄商业协会、开辟投资融资途径、相互建立工业园区以及举办投资洽谈会等方面构建相互投资的宏观环境。  相似文献   

14.
突破中俄能源企业合作“瓶颈”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俄罗斯地理相邻,需求与供应互补,能源合作空间非常广阔。自20世纪90年代起,中俄能源领域便开始合作,但多年来,合作步伐非常缓慢,其主要原因在于缺少中俄能源企业间的合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经济社会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俄能源企业合作的水平决定了中俄能源合作的深度。中俄能源企业合作是深化中俄能源合作的重要途径。在中俄能源企业合作的进程中有成绩,也存在问题。突破能源企业合作的"瓶颈",是实现中国与俄罗斯在能源领域更深层次合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入世后,总体上有利于中俄贸易的健康发展,但也会给双边贸易带来新的挑战:中国商品在俄罗斯市场上将面临残酷的竞争;俄罗斯即将实施的进口农产品质量认证标准可能会把绝大多数中国农产品挡在俄罗斯市场之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增强将使中国引进俄罗斯高端技术的难度加大;俄罗斯将成为中国吸引外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因此,如何趋利避害,利用俄加入WTO的契机使中俄贸易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是中俄双方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正在积极建设具有俄罗斯特色的大国法治,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权力,完善市场经济法律制度,重建收入分配制度,统一法治思想.由于俄罗斯的大国特性,无论是在法律制度上,还是在法治思想上,俄罗斯法治建设的难题还很多.当前"梅普组合"权力机制为俄罗斯法治建设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大国内部治理机制的法治化得到加强,与其他大国之间的经贸往来和制度建设不断扩大,新的理性而积极的法律意识有所增强.但俄罗斯要实现统一有效的大国法治目标并不容易,"梅普组合"政权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17.
中俄农业台作前景广阔——中俄农业十大互补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俄两国农业具有广泛的互补性:(1)俄土地资源丰富,中国人均土地资源较少;(2)俄出现人口危机,农业劳动力资源匮乏,中国农业劳动力资源丰富;(3)俄近期是中国农机产品的广阔市场;(4)中国将长期进口俄罗斯钾肥;(5)明日的俄罗斯可能成为中国的粮仓;(6)俄将是中国园艺产品的长期市场;(7)俄是中国传统的茶叶市场;(8)俄将是中国猪肉和禽肉的主要出口市场;(9)中国将是俄罗斯牛肉和乳制品的主要出口市场;(10)中俄双方农业科技各具优势,互补互利,加强合作,可促进两国农业经济共同繁荣。中俄农业有着坚实的合作基础和美好的合作前景。目前中俄农业合作仍然存在一些限制因素,但是只要中俄双方都从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大局着想,从中俄睦邻世代友好的长远利益着想,这些问题都会在不断合作与理解的过程中逐步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