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是由社会舆论和人们内心信念保证实现的评定人们一定思想和行为的规范,它的功能作用并非像法一样借助国家政权的强制力来发挥,而是靠人们内心信念的驱使、社会舆论的褒贬作用、教育的力量及传统、习俗的影响来保证实施。正确认识法与道德的区别的一个重要意义,就在于划清哪些是法律义务,哪些是道德义务。通常情况下,不能把属于道德规范调整的行为,应负道德义务的作为,用法律规范去调整,去追究法律责任。然而,自上个世纪以来,一贯注重保障个人权利和自由的欧美  相似文献   

2.
一、德育建设目标的综合确定德育的概念及特征。德育,即向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同智育、体育密切联系。德,即人的思想品德;育,即培植、抚养。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行为的总和,道德也就是人们行为的准则,做人的规矩。道德与法律不同。法律是以强制手段来维护社会秩序,道德则依靠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使人们逐渐形成一  相似文献   

3.
一、辩证认识企业德治与法治的关系(一)企业的德治是法治的思想基础。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人们内心信念等力量来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及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法治,属于上层建筑,属于政治文明。既是执法人员对法律的维护与执行,又是人们对法律的遵守和服从。两者都有一个道德的遵循问题。德治与法治,在企业行为中相互配合,互为补充。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企业与职工的行为;德治以舆论和自制力约束企业与职工的思想和行为。…  相似文献   

4.
德与法的关系是一个常讲常新的命题。任何社会都需要营造一个安定的局面 ,为保证安定就需要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道德的措施互相协调、配合。法律和道德都是调节社会人群相互关系以及行为的规范 ,各有其独特的地位和功能。法律带有权威性和强制性 ,实行法治 ,可以避免随意性、任意性 ,保证社会生活有秩序地进行和人民的合法权益 ;道德依靠社会舆论 ,依靠人的价值判断 ,依靠人的良知和传统习惯来维系 ,虽没有法律那样的强制性 ,但在社会生活中也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可以说 ,法治与德治相互联系 ,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在中国历史上 ,许多政…  相似文献   

5.
小辞典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以善和恶、正义和非正义、公正和偏私、诚实和虚伪等道德概念来评价人们的各种行为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传统而发生作用。同法律相比,道德是一种软约束。道德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任何道德都具有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阶级性。小辞典  相似文献   

6.
重视社会舆论对道德建设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视社会舆论对道德建设的作用□邵玉兰道德作为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与法律、纪律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更多的是一种自律意识,主要依靠人们的自觉和自我约束而发挥作用。因此,加强道德建设,应重在形成人们的道德观念,增强道德自省能力,使人们能...  相似文献   

7.
道德是社会以善恶评价为方式,依靠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以及社会舆论来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网络道德是从传统道德中延伸出来的一种道德规范,是对人们在“网络社会”中发生的社会行为进行规范和人们之间的关系作出调整的行为规范或伦理准则的总和。网络道德教育就是针对人们在运用网络的过程中的行为举止所应遵循的网络原则、规范而展开的一种教育。  相似文献   

8.
道德是人们行为应当遵循的社会准则与规范,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调整人们行为并使之和谐相处的重要的行为准则。道德以善恶、是非等范畴为评价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的力量,来影响人们的心理,评价人们的行为。通过道德活动,对建立可信赖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经济交往秩序会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问题解答     
《新视野》1987,(4)
1、什么是道德? 人们生活在社会中,相互间必然要产生一定的社会关系。为了保证社会生活正常进行,必须用一定的规范来调整这些关系。在阶级社会中,人们之间的关系有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和道德关系,相应地产生了调整这些关系的经济规范、政治规范、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道德与其他行为规范的根本区别有三个方面:一是道德以善、恶为评价标准来调整人们的行为。二是道德不象法律规范、政治规范、经济规范那样需要由国家、政党、经济部门专门制定并由专门机关监督执行,它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所特有的、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人们信念和社会舆论维系的,并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人们在社会中生产和交往,形成了种种复杂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为了保持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  相似文献   

11.
德才兼备是优秀领导干部个体素质的根本特征,也是我党对干部条件的基本要求。而德才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道德素质制约和影响,因为道德素质是领导干部内在自我约束的重要力量,是衡量领导干部全面素质的重要尺度。从社会道德建设方面讲,领导干部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高低。因此,领导干部要自觉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 道德的特征和领导干部所处的地位需要领导干部加强道德修养。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从本质上讲,道德不是迫于外在力量的限制,而是由人的内在道德需要所启动的自觉自愿的行为,且这种内在道德需要不是头脑中固有的,也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来自于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社会舆论和所受教育的程度。因此,道德原则、规范要内化为人们的道德需要,离不开社会生活的组织者、领导者去示范、去  相似文献   

12.
婚姻,是男女两性结合而成的、为当时社会制度所确认的夫妻关系。它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以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为纽带而组成的婚姻家庭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它既具有与其他种类的社会关系相同的共性,又有它自己的特性。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依靠社会舆论的力量,依靠人们的信念、习俗、传统和教育的力量,予以维持。它以一定社会制度下的善和恶、正义和非正义、公正和偏私、荣誉和耻辱、诚实和虚伪、文明和不文明等观念  相似文献   

13.
在过去对法与道德关系的研究中,人们往往从国家强制属性的角度来看法律的力量,似乎这种力量是非常强大的,道德只是补充法律的不足,没有注意到道德对法的基础性作用。中国有句古语:“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从某种程度上表明了法律或强制性力量的局限性。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综合的人文条件,其中,道德环境是一个重要条件。没有这一条件,建设法治国家的目标就不能实现,法治国家需要建立在坚实的道德基础之上。   道德对法的基础性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道德是调整人们行为的重要规范,人们对法律要求的反…  相似文献   

14.
一、社会主义法律维护和传播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都是行为规范。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行为规范,道德则是依靠社会舆论和人们内心信念来维持行为的规范。法律在传播社会主义道德中发挥以下作用:第一,在立法上,法律体现社会主义道德基本要求和某些重要内容。社会主义道德对于社会秩序的稳定,良好风气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因而法律的内容必然体现这些道德精神,并保障道德规范的实现,促进两个文明建设。例如我国宪法和其它法律关于公民必须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公共秩序;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  相似文献   

15.
道德与法律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法律是由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经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道德是由人的经济关系决定的,用善与恶、好与坏、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道德现象为标准来评价,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维持的行为规范。道德与法律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是,二者又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相互作  相似文献   

16.
正道德是人类生活所特有的,由经济关系决定,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而维系,并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官德建设是道德建设特别重要的内容。官德即从政的道德,指为官之人对人的社会性的自我约束和心理约束,官德是官员的立身之本,是做人做官的道德和良心。官德建设既是执政的需要,也是做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党建》2001,(5)
以德治国的基本涵义 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对人们的约束是柔性的,主要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内心信念来维系并发挥作用。所以,以德治国就是要将人类社会道德生活中的部分伦理关系和道德活动方式文明化、规范化,把人们的道德行为上升为“治国行为”,使道德具有与上层建筑中的政治、法律同等的效力和作用。我们认为,以德治国具有三层相互联系的基本涵义:一是道德法律化。要使道德成为治国行为,就必须使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为全体社会公众所认同。认同的办法,除了依靠社会…  相似文献   

18.
遵守社会公德是每个公民的共同义务。人们依靠内在信念所造成的道德力量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可以更好地贯彻执行法律。公共道德是和谐社会养成的基础。加强公共道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基础工程和必然要求。由于文化的多元性、生产力的不发达、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制度建设的不健全、发展观的偏差等导致构建和谐社会缺乏良好的道德基础。针对公共道德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需要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通过宣传道德自律观念,强化道德的制度约束,探索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相结合的机制,为公共道德建设提供刚性的制度保障,促进道德的文化自觉,积极培育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社会公共道德,这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基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道德是以善恶、荣辱等观念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评价人们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总和。它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因此,全民范围的道德建设不能只有一个标准,而应当形成不同层次的要求。但是,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应当是积极向上的,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应当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对于共产党员来说,在道德建设方面应当有更高的要求,更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做遵守共产主义道德的模范。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应当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对于共产党员来说,在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方面,要做遵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楷模,更要做共产主义道德的身体力行者。 一、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是时代和历史赋予共产党员光荣而应尽的义务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以善恶、荣辱等观念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评价人们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总和。在社会主义社会,道德要求在总体上分为四个层次,即人类公共生活准则、全体国民公德、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共产主义道德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