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词义上看,“与时俱进”一词大约源于《易经》的“与时消息”或“与时偕行”。这是中国古人观察宇宙的运动变化而得出的观点,认为人类社会也像日月的运行盈亏,四时的消长变化那样,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之中。在变化着的宇宙和变化着的社会当中的人,也应顺应这一规律,以变应变,这样才合乎“天道”,从而使人的行动能趋利避害,获得最佳的效益。这也是古代《易经》作者所遵循的最基本的思想,即“天人合一”思想。这一词义,后也作“与世推移”、“与时推移”。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使用的“与时俱进”一词,与“与时消息”、“与时偕行”、“与时推移”、“与世推移”词义相近,但明显扬弃了这些词义中的消极意味,体现了一种进取的、积极向上的、具有时代特色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理论与当代》2002,(4):22-22
从词义上看,“与时俱进”一词大约源于《易经》的“与时消息”或“与时偕行”。这是中国古人观察宇宙的运动变化而得出的观点,认为人类社会也像日月的运行盈虚,四时的消长变化那样,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在变化着的宇宙和变化着的社会当中的人,也应顺应这一规律,以变应变,这样才合乎“天道”,从而使人的行动能趋利避害,获得最佳的效益。这也是古代《易经》作者所遵循的最基本的思想,即“天人合一”思想。  相似文献   

3.
观点搜索     
从词义上看,“与时俱进”一词大约源于《易经》的“与时消息”或“与时偕行”。这是中国古人观察宇宙的运动变化而得出的观点,认为人类社会也像日月的运行盈虚,四时的消长变化那样,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在变化着的宇宙和变化着的社会当中的人,也应顺应这一规律,以变应变,这样才合乎“天  相似文献   

4.
磨亮我们的根本思想武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我们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江泽民同志的这个精辟论断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磨亮了我们的根本思想武器。“与时俱进”一词,源自《易经》“与时偕行”。《易经》的“益卦”中有这样一句话:“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意思是说,给人民大众带来利益,就像高天降下雨露,大地滋生万物,没有什么固定的方法。如果抓关键,就是随时令前进,把握时机施行。“与时俱进”的“时”,讲的就是时机和时代。马克思主义是…  相似文献   

5.
布留春 《唯实》2003,(6):68-70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这是对全党进一步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新要求。本文就与时俱进的科学内涵、保持与时俱进精神状态的重要意义以及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问题作一粗浅探讨。一、与时俱进是一种积极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状态与时俱进一词 ,最早来源于《易经》中的“与时偕行” ,后来《魏书·列传文苑》中又有“与时俱化”、“与日俱新”等词语 ,这些词语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思想家的时变思想…  相似文献   

6.
《天津支部生活》2014,(2):47-47
“与时俱进”一词并非中国现成用语,而是由中国古语“与时偕行”“与时并进”等词语演变而来《周易大传》“文言篇”在解释《周易·乾卦》中的“君子终日乾乾”时说:“终日乾乾,与时偕行。”《说文》注曰:“偕,俱也。”意思是说,君子终日勤勉努力,与时并进而不息。  相似文献   

7.
史料表明,中华民族早在很久以前就形成了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思想。《易经》的“益卦”中有这样的话“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意思就是说给民众带来利益,就像苍天降下雨露,大地滋生万物,没有固定的方法。凡是有益的做法,都是要随时令进行,把握时机办事。在《周易》中,还非常强调变易和革新,“变通者,趣时者也”,“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革》,去故也。《鼎》,取新也”。成语“革故鼎新”即出于此。沿着“与时偕行”的思路,必然地提出“日新”之见:“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富…  相似文献   

8.
今人所言“与时俱进” ,在古代《易传》一书中叫“与时偕行” ,如 :“损刚益柔有时 ,损益盈虚 ,与时偕行。” (《彖传·损卦》)“天施地生 ,其益无方。凡益之道 ,与时偕行。” (《彖传·益卦》)“‘终日乾乾’ ,与时偕行。” (《文言·乾卦》)《庄子》书中的《则阳》篇也有“与世偕行而不替 (废 )”的说法。后世不少思想家均有所发挥 ,如明末清初的王船山在其《周易内传》一书中说 :“既损既益而时因以变迁 ,则损益行而时因以偕行也。” (卷三 )古之“偕行” ,即今之“俱进”之意。欲了解古代之“与时俱进”观 ,须把握以下要点 :第一 ,趋时…  相似文献   

9.
“与时俱进”是江泽民化用中国古代词汇而提出的具有深刻的文化蕴涵的概念,并赋予了它新的时代精神。在我国古代重要典籍中,《周易》中有“与时偕行”,《庄子》中则有“与时俱化”。这两者其实就是“与时俱进”的原型。古人在《察今》一文中也明确指出:“世易时移,变法宜矣。”  相似文献   

10.
《易经》中的诚信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礼白 《理论学刊》2003,(5):134-137
诚信思想在《易经》中表述为“孚”。《易经》有 4 0多处提到“孚” ,还有专门谈孚的《中孚卦》 ,“信及豚鱼”是《易经》对孚信的经典性解释。既然《易经》中贯穿着孚信的思想主线 ,孚信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治理国家、推行政务的指导原则。孚信的治世功能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诚信是人君之德 ;上有孚信方可化民成俗 ;孚信可以使人逢凶化吉 ;孚信是改革成功的保证 ;契约诚信与诉讼诚信。  相似文献   

11.
何春歧 《求实》2003,(Z1):19-20
党的十六大明确规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十六大的灵魂,是我们党面对新世纪,实现指导思想上与时俱进的鲜明体现。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要“在全党兴起一个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而不论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与时俱进是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正确态度。与时俱进的前提在于正确认识时代特征,把握社会前进脉搏,洞察历史发展趋势,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能够始终适应迅猛变化着的客观实际,也只有紧紧抓住与时俱进个关键,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三个代表”、自觉实践“三个代表”、坚定维护“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12.
潘富恩 《学习论坛》2006,22(6):58-61
程颐的《周易程氏传》是对《周易》辩证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程颐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他在谈到“一”与“二”关系时明确指出“盖天下无不二者,一与二相对,生生之本也”。在讨论事物运动时,他提出“动静相因”、“消长相因”,并且提出“动之端乃天地之心”,即认为“动”是天地造化的根本原则,运动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动”与“静”更为根本;“随时变易”是普遍的原则。他认为一切事物是“与时消息”,人们的行动当“随时而进”、“随时而宜”、“合宜适变”,企图说明“时”对人行动的重大影响。从事物运动变化的观点出发,程颐提出“物极必反”的命题,如“危极必安、乱极则治”,然而程颐认识到由“危”转“安”是必定要通过“刚阳之才”活动才行。  相似文献   

13.
正《易经》,博大精深。与时俱进的概念,就产生于其中。后世学者按其义先后创造出"与时偕行""与时俱化""与时俱新"等词汇,激励人们革故鼎新。1910年蔡元培再创新词"与时俱进",宣传进步、创新。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跨越世纪这个关键历史时点上,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在应对国内外各种严峻考验中捍卫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赋予"与时俱进"更深刻的含义;用一系列创新、发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使这一古老词汇在中华民族史册中彰显更高价值。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与时俱进的“时”,就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进”就是随着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而发展。与时俱进,既是乌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的高度概括,又是社会实践的具体要求。纵观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从《共产党宣言》的问世到《资本  相似文献   

15.
黄玉顺 《理论学刊》2023,(1):135-144
甲骨文“美”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美学意识的萌芽,而且是与“善”联系在一起的。此后的传世文献《易经》《尚书》没有“美”字。《诗经》出现大量“美”字,并且不再与“善”相关联,而是由更高的价值词“好”来统摄。这意味着中国美学意识从道德意识中独立出来,标志着中国美学意识的觉醒,这是中国美学思想的真正开端。《诗经》所有“美”字都形容人,包括女性之美和男性之美,表明中国美学思想一开始就不是艺术美学,而是“人的美学”。这意味着中国美学意识的觉醒是人的觉醒,其内涵是人的情感的解放,尤其是男女爱情的自由表达。《诗经》里的“美”字全部出现在《国风》中,这意味着中国美学意识首先出现在民众中,即并不是后儒解释的伦理政治思想。同时,《诗经》不仅开始具有诗歌艺术的诗学反思,而且开始具有诗歌艺术的美学反思,即是艺术美学思想的萌芽。  相似文献   

16.
《党史文汇》2002,(12):2-3
2002年11月8日至11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党的“十六大”)在北京隆重召开。与会代表2154人,代表着全国6600多万名党员。这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也是我们党在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江泽民同志代表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的哲学思想,尤其是他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导。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这个规律,不论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的思想中,都是普遍存在的。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过按事物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性质也就不同。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事物说来,对立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过渡的,对立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13页)这一段话,是对宇宙发展规律的最一般的概括,适用于…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出版的《毛泽东文艺论集》(中央文献出版社 2 0 0 2年 4月版 ) ,收录有毛泽东 1 94 6年 1月 2 8日致柳亚子的一封信。该信中有一句 :“印章二方 ,先生的和词及孙女士的和词 ,均拜受了。”《毛泽东文艺论集》的编者对“先生的和词”及“孙女士”分别作了注解 ,唯独没有注释孙女士的“和词”。笔者揣测 ,也许是编者一时没有找到这首词。笔者在前些时候查找有关毛泽东咏雪词的资料时 ,恰好看到了“孙女士”———谭平山的夫人孙荪荃———的和词。这首词也是唱和毛泽东《沁园春·雪》的 ,刊载于 1 94 5年 1 2月 2 9日重庆出版的《客观》…  相似文献   

19.
社会转型正改变着原有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运行状态和关系结构,这一系列变化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社会转型同构。与社会转型同构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对变革中呈现的“新”问题、“真”问题和“大”问题做出及时有效的回应,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三贴近”,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一、理论与社会转型同构是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犤1犦(P102)这句话的要旨在于变化是绝对的,发展是硬道理。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与…  相似文献   

20.
王峰 《北京党史》2012,(5):59-61
正"与时俱进"一词由来已久,与之意思相近的"与时偕行"、"与时俱化"、"与时俱新"等散见于中国古书中。1910年初,蔡元培撰写《中国理论学史》,通过中西文化对比,指出"故西洋学说则与时俱进"。1917年10月,为纪念辛亥革命六周年,李大钊写文章指出,为了"新中华之诞育",必须继续努力,"勿稍怠荒,月异岁新,与时俱进"。进入新世纪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