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跑出底线     
桃源  于多 《瞭望》2008,(25)
一个在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扔下自己的学生逃跑的教师,网民赠其外号范跑跑。据他宣称,除了自己女儿,即使是他的母亲被埋压,他也不会去救。他所追求和捍卫的价值,是正义和自由。  相似文献   

2.
范跑跑的言行明显不范不美不忠,但他的行为并不违法。公众期待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履行管理职能吊销范跑跑的教师资格证书,终止其教学生涯,但教育管理部门必须依法行政。遗憾的是,  相似文献   

3.
瞭望哨     
《瞭望》1989,(9)
某工厂有人上班干私活,领导对他提出批评,有人马上出来圆场:“如今大家都这样,不必大惊小怪”。公共汽车上有人逃票,售票员让他补票,马上有人搭腔:“如今大家都这样,何必认真?”说到有些人行贿送礼,套购、倒卖国家紧缺物资,大发横财,也有人说:“大家都这样!”说起有些掌权者以权谋私,甚至敲诈勒索、询情枉法,人们也漠然置之:“大家都这样!”  相似文献   

4.
师德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汶川大地震后,"范跑跑"事件备受关注,体现了精神文明视域下人们对师德建设的时代忧思与人文关怀.对"范跑跑"事件折射出的师德问题做深入分析,承载着时代对师德建设的探索与启迪.  相似文献   

5.
范美忠这个姓名好像已经被大众遗忘了,我也是很刻意地才想起范跑跑的真名实姓。从大众行为心理学的角度看,范美忠这辈子很难改变自己的形象了。一旦大众的定势判断形成,以后大家一提  相似文献   

6.
对中央红军长征的性质,有人认为长征是“溃退”或“逃跑”,这显然是不能成立也不能接受的,目前史学界大多数人已接受“战略转移”之说。但笔者认为,笼统地将之称为战略转移是值得商榷的。准确地分析,以湘黔边转兵为界,应将其性质划分为两个阶段:转兵前称之为战略退却更符合实际;而转兵后则适宜称作战略转移。  相似文献   

7.
程世清,1918年生,河南新县人,解放后曾任军委装甲兵干部部部长、政治部主任、第26军政委、福州军区副政委兼江西省军区第一政委、江西省委书记、江西省革委会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在“文化大革命”中,他是一系列重大事件的见证人:1970年庐山会议期间,他曾斡旋于毛泽东与林彪之间;“九·一三”事件之前,他曾向毛泽东报告“林彪可能要逃跑”。他因“上了贼船”受到审查和逮捕,而后又被免予起诉,在孤独和落寞中度过了晚年,2008年4月29日病逝。  相似文献   

8.
范滂(136—169)是清议名士中最有性格、色彩最鲜艳、戏剧性最强的一人,他也是能使后世顽者廉懦者立的一位榜样。苏东坡的母亲程氏,读《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耶?’”(《宋史·苏轼传》)就是有名的例子。 《后汉书·党锢列传》谓“凡党事始于甘陵、汝南”,“甘陵”指周福与房植两家的朋徒之争,已见于前叙李膺事中,“汝南”即指范滂与岑晊;岑晊实附骥于范滂,以后岑晊的表现也相形见绌,不足与范滂并论。范滂被汝南太守宗资聘为功曹时,郡中的一切政务,均委任范滂作主。范滂激浊扬清,将邪僻之士一概斥逐。范滂的外甥李颂,品行不端,却和中常侍唐衡有瓜葛,唐衡把他推荐给宗资,宗资下令委用为府吏,范滂以为所用非人,压下了不办。宗  相似文献   

9.
李俭 《瞭望》2003,(49)
说起公民杨立荣,有人称他为“告状大王”,有人把他叫做“杨大胆”,还有人笑他是“瞎折腾”、“太荒唐”,甚至有人竟说他“无事生非”、“神经不正常”。褒贬不一,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思想新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以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为社会理想 ,表明他决非是拒斥“人的自由”的经济决定论者 ,但也并不因此意味着他是一位“个人本位”的人道主义者。马克思在描述“自由人的联合体”时所说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 ,指的是个人重新驾驭由于私有制而转化为物的力量的社会关系 ,这样 ,它才构成“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也因此才需要以真正的共同体的建立为前提 ,从而使他的自由学说与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并最终实现国家消亡的学说联系了起来。  相似文献   

11.
位卑未敢忘国忧曹光晖提要:如今一些人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信条,他却乐当好管“闲事”的“太平洋警察”;有人挖空心思损公肥私,他却每年挤出一部分退休金为民解难、办法制墙报;有人对工作“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他却不顾年老体衰日夜奔忙……他究竟图的是什...  相似文献   

12.
晏振东  陈远 《各界》2011,(8):16-18
晏阳初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社会学家。1926年至1936年,他在定县进行“平民教育实验”,旨在实现中国劳苦阶层平等的受教育权,尤为难得的是,他当时就提出推行公民教育理念。 1943年,晏阳初补充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四大自由”,提出“第五种自由”,即人民要有“免于愚昧无知的自由”,被美国百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评为“世界最...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油是跟着李晔走的:他到东濮,东濮出油;他回胜利,胜利出油。”也有人不服气,说:“不是李晔有本事,是他运气好,油都叫他碰上了!”其实,并不是李晔有什么“好运气”,而是他善于把“决策”同“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还有数以百计的科学工作者给他当“参谋”。  相似文献   

14.
天津建工集团三建公司项目经理范玉恕真不简单,他在项目经理这个肥缺上干了许多年,居然不吃人家一顿饭,不抽人家一支烟,不要人家一分钱。有人送他一只烧鸡,他竟当面把烧鸡从窗子扔出去,再照价付钱……也许,有的人会说老范做事太认真,甚至“大绝”了。确实,在当今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顿饭、一支烟、一分钱也许用不着那么较真,但在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的共产党员面前,这每个“一”字,都有着特殊的分量。“一”字在数字中确实排行最小,微不足道,而一旦突破了它,却可能像变魔术般地膨胀变大。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就是从不显眼…  相似文献   

15.
“此人太拘板,欠灵活;那人又过分活泼,不够严肃……”这是一些领导在议用部下时,常感“头疼”的问题。其实,这类“头疼”完全是自找的。因为它错误地将人的个性特点都看成了缺点。正如“千人难合一面”一样,由于生理遗传因素以及社会生活经历的不同,人的个性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有人爱动、有人喜静;有人直率,有人深沉。这些不仅不能说是缺点,相反,倒为我们创造多彩的生活提供了条件。舞台上倘若都是卿卿“小生”,姣姣“花旦”,又怎能演出那么众多壮观的戏剧。所以,有人问及原山东省委书记姜春云从政经验时,他回答说。“一句话…  相似文献   

16.
刘汉杰 《党政论坛》2014,(18):34-35
一个编剧因为吸一种俗称“冰毒”的毒品被抓。于是就有人出来替他说话,说“冰毒”是一种软性毒品,对人没有危害。更有人进而说,毒品的危害是被夸大的,其实吸毒就跟人跑步、看世界杯比赛一样,后者也会让人觉得爽,因此上瘾的。那么“冰毒”究竟是什么东西?它的毒害究竟有多大?  相似文献   

17.
易水寒 《党政论坛》2008,(24):43-43
宋仁宗有一次出游,途中多次回头找饮水的器具,没找到,他也没吱声。回到宫里,他渴坏了,“咕咚咕咚”喝了好几杯水。旁边的人问他:“皇上,您渴成这样,刚才干吗不说呢?”仁宗回答:“如果我说了,一定会有人因此而获罪啊!”  相似文献   

18.
梅庆吉 《学理论》2008,(21):91-91
范书震,年轻的时候人们都叫他"大范",高高的个子,风流倜傥。他是篮球场上的健将,是舞台上的娇子,是工作上的骨干。而今,"大范"已经变成"范老",这不仅是年龄上的,也是艺术上的,  相似文献   

19.
为自由鸣炮     
“自由”,这本是人类第一个阶级社会最底层的人们——奴隶最早发出的怒吼和要求。以后,每个披压迫阶级都有一部自由斗争史,每个代表新的生产力的先进阶级也总有一曲自由的凯歌。奇怪的是,欧美资产阶级只把自己尊为自由的代表,把他们的社会称作“自由”世界,认为社会主义就是消灭自由的社会。同样奇怪而又令人难过的是,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中有人也作如是观。对自由,或是噤若寒蝉不敢问津;或是嗫嚅趔趄不敢越雷池一步;或是心向往之,却把自由和“自由世界”划成等号。笔者有感于此,愿为自由鸣放一炮,以求  相似文献   

20.
黑格尔的国家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黑格尔的国家观,既不是试图为现存国家辩护也不是试图建设一个理想国家,它所展开的是国家的合理性。他的国家理想主义,即是自由意识的现象学,是其伦理实体的自由概念的完成。他的有机的国家制度论,同样体现了对启蒙思想与浪漫主义思想的综合与超越。“极权主义”、“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之类的普通标签并不适用于黑格尔的国家观,给黑格尔国家观贴上这类标签常常是模糊了而不是清晰了它自身的界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