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文精神的本质与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精神就其实质而言,是人对真正的人的生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超越性追求。具体地说,人文精神具有以下基本特征:高度的抽象性;多层次性;核心是对人的关怀;追求并积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性与非理性精神的综合,是对真善美的追求与不断实现;历史性等。  相似文献   

2.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和本质要求;社会主义能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开辟道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并使三者协调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人的社会主体地位,确保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是废除私有制的结果;具有社会性、科学性、一般性的真正自由的劳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个人关系的普遍性和个人能力的全面性的产生,要以建立在交换价值基础上的生产为前提。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为我们促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而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黎海燕 《理论月刊》2008,(6):179-181
通识教育与闲暇教育都秉承了古希腊的自由教育传统,二者在教育理念上是相通的,即都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一直将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视为自己的最终目的.因此,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角度出发,通识教育、闲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契合的,通识性与闲暇性应统一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5.
赖远妮  肖祥 《传承》2008,(20):34-35
现代性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人的真正的自主性和开拓创造性。人的现代性构建了和谐社会的主体,营造了和谐社会自由、平等的发展氛围;优化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方式;激发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开拓创新精神。在和谐社会的建构背景下促进人的现代性应当注意树立公民意识,激发主体性,丰富精神生活以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等。  相似文献   

6.
曾长秋  曹清燕 《湖湘论坛》2011,24(2):121-124
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人的一种精神生产实践,可以提升人的内在精神力量和素质,具有属人性;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于人的生存、发展的需要,并由人创生,显示其属人性;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功能、价值中蕴含了"建设人本身"的元素,确证其属人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属人性决定了它必须为了人,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能够促进人之存在的提升、人之本质的生成和人性的完善,以及人之全面而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7.
刘海燕 《山西政报》2006,(17):40-40
江泽民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是全面进步、全面发展的社会。在这样一个社会里,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既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标尺。二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大力发展生产力,而发展生产力的落脚点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此,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艰巨任务,已摆在我们面前。无论从哪一种意义上讲,“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8.
李韬 《人民论坛》2024,(4):51-53
现代化最为重要的是人的现代化,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目标。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没有数字化就没有中国式现代化的蓬勃发展。数字社会视域下,需要进行一种适应性变革和调适,进一步释放数字生产力,夯实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加强数字可行能力建设,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保障;提升数字文化力,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精神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9.
现代性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人的真正的自主性和开拓创造性.人的现代性构建了和谐社会的主体,营造了和谐社会自由、平等的发展氛围;优化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方式;激发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开拓创新精神.在和谐社会的建构背景下促进人的现代性应当注意树立公民意识,激发主体性,丰富精神生活以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认为,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这一科学论断为正确理解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及其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启示。人的全面发展是相对于人的片面发展而言的,旧式的劳动分工导致了人的片面、畸形发展,未来教育是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只有这种全面自由的教育才能真正造就出全面发展的人。当前中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价值目标,切实推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与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以全面提高素质为核心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的平等的发展、完整的发展、和谐的发展和自由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统战工作要深刻领会十七大精神,准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内涵,结合统一战线的特点,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不断促进广大统战成员的全面发展,使统战工作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走在前列。  相似文献   

12.
创业实践活动的引入使得创业成为人本质力量的外化与主体性的完善。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创业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促进社会文化观念进步与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新时期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西审美主义尽管言说方式和论证理路大异其趣,但其根本精神却有相通之处,即寻求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寻求人的审美化生成,寻求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个体与社会的统一。这种审美主义是一种人文精神、自由精神的体现。审美学作为人文学科,其根本品性正在于人与现实真正的自由关系的现实建构,即探讨人如何生成为审美的、自由的人,现实如何生成为审美的现实。  相似文献   

14.
以唯物史观为基础,把握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提出的背景、内涵,分析当代中国人的发展状况、条件,通过发展生产力、制度建设和教育等途径努力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取向,是人与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目标。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包括人的活动及其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完善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保障,教育是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自由劳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民主教育”呢?简言之,就是充满民主精神的教育,就是尊重学生各种精神权利的教育,就是给学生以心灵自由的教育,就是师生平等和谐共同发展的教育。政治学科作为一门解放心灵、唤醒自我、发展个性的学科,应该成为“民主教育”的载体,人的思想、人的感情、人的精神提升、人的个性发展,应该是政治课的生命。1.民主教育是充满自由精神的教育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而创造的基础是心灵的自由;自由本身不是创造,但没有自由就绝对没有创造。因此,政治课首先应该尊重学生心灵的自由。尊重学生心灵的自由,教师自己就必须…  相似文献   

17.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既是先进生产力取代落后生产力的过程 ,也是人的不断解放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发展特别是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只有在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人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中国的人的全面发展具有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人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有着精神需要。当精神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会出现精神危机。改革开放30年来,人们在感受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正经历着精神失落的苦痛。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一种精神生存方式,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重点在于积极引导人的精神需要,重视人的主体性、自然性及自由性,关注人的精神世界,使受教育者自身思想、政治、道德的素质不断提升,得到自由而全面发展,从而化解人的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19.
贾磊 《长江论坛》2023,(4):28-37
人类终将因为资本主义内在危机的总爆发和无产阶级能动的革命实践而进入以实现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根本特征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恩格斯立足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历史作出全面考察得出的一个堪称其理论体系之核心主线的科学论断。把“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理解为“现实的人”经由自身能动的“实践”不断走向“自由人联合体”的历史过程,是准确把握这一科学论断的观念前提。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论述,人类“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的“类特性”及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异化处境,为人追求和实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提供了根本依据;从“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辩证统一的内在要求来看,政治上建立“真正的共同体”,经济上取得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文化上实现文化创造和文化享受的普遍化,是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必备的三个主要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20.
古典时期雅典提出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学校对学生实行全面发展教育.其教育呈现出独具特色的人性化特点,促进了学生各项才能的自由发展.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全面平衡发展的人,这种教育不是把人当做某种具备特有技能的机器,而是注重培养人的思想内涵、身心素质和审美观.古典时期雅典全面发展教育值得我国大学生教育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