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都非常重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并根据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出了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认真剖析这些发展战略思想,都体现出一个主导思想,即区域经济最终要走向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范中健 《学理论》2013,(22):30-31
生态文明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是人类对如何实现与自然和谐发展做出的新结论。在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进程中平衡和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探索和建立既具有普遍指导性又考虑到区域特殊性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正确把握生态文明的内在发展性与和谐性的本质特征将是今后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关注的议题。  相似文献   

3.
张华 《理论视野》2009,(7):60-61,10
采取何种适宜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对我国经济的增长至关重要。西方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经过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理论演进,虽有某些缺陷和局限性,但仍不失为发展中国家确立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时不可或缺的重要理论借鉴之一。纵观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轨迹,我国可借鉴西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理论,结合我国具体的国情,实现跨世纪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全面启动。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素霞  蒋同明 《学理论》2008,(12):41-44
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相继经历了均衡、非均衡和协调发展三个阶段,本文立足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针对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互动性较差、差距扩大三大问题,借鉴区域平衡增长论、区域不平衡增长论和区域阶段发展论,探讨了国外典型区域经济政策的战略选择,重点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变化和政策调整,提出今后中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和谐、互补和循环四个新型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行政论坛》2022,(1):58-66
优化区域营商环境是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和权力规制理论,从市场主体微观行为、政府规制的视域完善我国区域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全国区域营商环境评价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营商环境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主要体现在:部分区域内部营商环境相对优势沿着"核心城市(城区)—核心城市(城区)所在省市—相邻省市"迅速衰减、不同类型公用设施供给的区域不平衡性呈现分化特征、司法解纷和信贷服务区域不平衡性相对显著、规制过程复杂且涉及利益相关体较多的指标在各区域呈现改革"深水区平衡"现象、全国垂直管理领域指标呈现区域间"相对平衡"。为破解我国区域营商环境的不平衡问题,应加强跨省市协同顶层设计,完善优化营商环境的区域沟通协调机制;重视以"标准化"促进"平衡化",进一步降低营商环境"行政区划壁垒";统筹推进审批制度改革经验扩散;聚焦司法和信贷领域体制机制性创新扩散;推动各区域在部分指标领域实现"深水区平衡"现象的破解。  相似文献   

6.
城市群理论与都市圈理论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垚 《理论探索》2006,(3):96-98
城市群理论和都市圈理论是关于中国城镇体系规划和区域经济组织形式的两个主要理论,但二者容易让人产生混淆。其实,这两种理论是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组织模式,其发展动力、发展定位和组织形态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对这两种理论的比较研究有益于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炜光  柳妍 《理论探讨》2020,(2):120-125
区域协同是新时代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国家战略,加快推进区域协同创新发展,不但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平稳发展,而且对于实现区域充分平衡发展以及构建新常态语境下具有可持续发展动能的区域"增长极"大有裨益,并影响着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以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探索。基于区域协同创新和"增长极"的理论视角,在阐释区域协同发展对企业创新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基础上,以沪港通为例进行回顾和总结,分析了大力发展沪港通对于推动我国企业创新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未来又面临哪些挑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关系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都非常重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并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 ,提出了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当前 ,对此进行比较研究 ,对于缩小我国地区发展差距 ,实现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的目标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发展中心与财富增长中心,是中国与亚太地区的国际门户,是各界关注的焦点.在区域发展转型与一体化进程加速的宏观背景下,以城市为载体的多中心经济板块与多中心结构,正在成为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平台,多中心间的关联与互动、合作与竞争成为影响和制约区域协同共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促进多中心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推力.采用经济关联性、区位熵、区位断裂点等确定长三角空间关系,利用共生理论分析了长三角多中心共生机理、结构与模式,提出了基于集群与组团、城市化、创新、梯度与辐射域等为主体的多中心共生协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开始加剧,区域间收入差异、特别是东西部差异不断扩大,区域差异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日益为政府部门和理论界所关注。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为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本文就近一段时期以来各界有关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德国中小企业就业创造及其对缩小地区差距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晓强 《理论视野》2007,(11):54-56
地区差距成为自1990年东西德国合并成立联邦德国以后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颇受关注的问题,该地区差距从分布上主要是东西差距,从内容上看集中表现区域经济增长、就业、收入和社会等诸多方面差距。本文研究表明中小企业在德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其对缩小德国地区差距具有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这些促进了德国社会经济的比较和谐的发展,并且对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陈玉林 《学理论》2012,(7):21-22
目前区域差距已经成为影响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规划。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区域和谐。区域和谐,不仅包括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协调发展,也包括区域内经济和环保等问题的协调发展。构建区域和谐,区域经济发展应当与环境保护同步。以承接产业转移带来的污染转移为研究点,试图构建一个可行的区域和谐社会的环境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3.
于春萍  张新宇 《求知》2007,(10):39-40
中小企业在我国乃至大多数国家的国民经济中都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中小企业发展的经济意义十分突出。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小企业发展还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价值。中小企业基于自身的特点,在带动就业、平衡社会收入、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能够发挥明显的促进作用。当前.我国正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小企业所具有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正是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需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对社会和谐的实现不仅能起到关键性的推动作用.而且能产生全方位的带动效应。因而,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战略上的重要意义.需要国家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  相似文献   

14.
产业一体化是区域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区域产业面临着外部竞争、加快升级和转型的考验。文章以区域产业一体化为着眼点,以区域产业一体化支撑保障体系构建为研究对象,围绕区域产业一体化支撑保障体系理论进行研究。通过对区域产业一体化内容进行梳理,提出了区域产业一体化的总体思路,并通过对区域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内部和外部驱动因素的剖析,构建了区域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支撑保障体系,旨在为区域产业一体化的顺利发展和区域整体竞争力的提高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浅论和谐社会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是经济和社会、城市和乡村、东中西部不同区域、人和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关系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的社会。在我国现阶段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贯彻共同富裕和创新和谐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梁剑峰 《理论探索》2007,2(6):40-42
毛泽东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领域的运用和发展.从中国国情出发是制定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的出发点,重点与非重点的对立统一是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的辩证法特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遵循的认识论原则.因此,毛泽东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是纯熟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结晶.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国家区域政策的调整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以来,随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从不平衡发展到协调发展的转变,国家区域政策的演变大体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即1979-1990年向东倾斜的不平衡发展阶段、1991~1998年开始关注中西部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启动阶段和1999年以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全面实施阶段。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近年来国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崛起战略,并加大了财政转移支付和对贫困地区支持的力度。  相似文献   

18.
《理论参考》2010,(7):22-23
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以及不同群体之间均存在着不平衡问题。尤其是关系民生的收入分配,其差距的拉大不仅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导致仇富心态的产生、官民对立,严重危及和谐社会关系的构建。因此,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事关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9.
区域发展规划作为对未来一定时空范围内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发展的总体部署,是国家协调发展关系与优化区域空间布局的重要政策和工具。在系统评述了国内外对区域规划在理念、理论与方法、效应评估和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与趋势特征的基础上,针对新时代区域发展面临的新任务和新挑战,指出未来我国区域规划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是以新区域主义为导向,建构新时代中国区域规划理论新范式;重大现实问题包括四大内容:一是捋清我国区域规划历史与时空演进逻辑;二是构建中国特色区域规划评估体系,解决谁来评、评什么、何时评、如何评和给谁评五大核心评估问题;三是研究解决区域规划时效性与其目标有限性问题;四是兼顾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创新和完善新时代区域规划体制机制与政策。  相似文献   

20.
大都市圈理论是现代区域经济学的重要原理,是西方发达国家实现发展的主导路径的理论依据.我国必须在借鉴经验、汲取教训的基础上,对长三角、珠三角、京三角等主要经济区域积极稳妥地实施大都市圈战略,使其有效地发挥集聚、辐射、带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