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是母亲送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地供养起来。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很早的时候,读某个版本的鲁迅传时,知道了课本上没有讲的故事:鲁迅迁就母亲,接受一桩包办婚姻,礼物的名字叫朱安。"做一世的牺牲,是万分可怕的事;但血液究竟干净,声音究竟醒而且真。"鲁迅原本打算牺牲感情生活,然而,遇见许广平后,经  相似文献   

2.
邓铁涛(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名老中医):20世纪我国文化学术界有些人对传统文化的评价与认识欠全面,认为要发扬中医,必须用西医的模式及理论去帮助中医药学。在这一观点的影响下,中医药学无论医、教、研,都借鉴西医的模式,表现出来一个很强的倾向,就是把中医导向西医的评价体系和轨道当中。但由  相似文献   

3.
丁辉 《法制博览》2011,(12):50-50
鲁迅在文章中常常是“卑劣”与“卑怯”替换着使用,意思大抵差不多。有学生问我:何谓“卑劣”?我给他举了个例子。妻子筹备买车那阵,先是属意本田。于是有同事大不以为然,理由除了日系车车皮薄,耐用性差之外,还有一条竟然是:每每中日之间冲突升级,蕞尔小城亦不乏“爱国”之青年,手持重器,  相似文献   

4.
死,并不容易     
6月17日凌晨2点45分,收到这样一条短信:"齐老师,我不知道该怎么和您说了,我真的受不了了,我真的不想活了,我想杀人然后再自杀。"是一个学生发来的。5月23日,韩国  相似文献   

5.
"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是关于"路"的一句名言,是近现代中国史上的先哲鲁迅说的话.不知有多少国人在看了鲁迅先生这句话之后,顿悟了自己的人生之路,开始了自己的坦荡前行.但也正是因为这句话过于"哲理"的缘故,它除了对人们在"拼社会"时能起到很强的精神激励作用之外,在实在的生活当中大多作用不大.试想,在21世纪的今天,没有路的地方基本上也就是普通人不需要去的地方了,谁还去进行那"既难且险又前途未卜"的造路之旅呢?甚至科学家也不会鼓励去做这样的事.我有个朋友叫王方辰,是生态学家,中国探险协会常务理事.他就不鼓励人们过度地进行缺乏生态观念的探险之旅——没有路的地方,恰恰是科学研究需要的原生态地貌,"无路正好."他这样认为.  相似文献   

6.
石破 《南风窗》2007,(14):48-49
尽管对艾滋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中、西医评价标准不同,但中医的疗效已经获得了承认。  相似文献   

7.
怨自己     
鲁迅的母亲说鲁迅“实在是气极了才骂人的”。我不知道鲁迅骂完人之后会不会后悔?也许不会.他临死前仍是坚称“一个都不宽恕”。而我骂完人之后经常很后悔。前几天写了一篇骂余秋雨的文章,现在看来觉得真是无聊。我为什么要骂他呢?是因为晚饭后犯懒。没出去散步,而是靠在沙发上看电视,结果就看到了他,就想起要骂一骂他。这种文章能有什么好效果吗?  相似文献   

8.
黄纪苏 《南风窗》2014,(16):47-47
<正>北京大学有卓尔不群的另一面。北大的一些师生这次又挺身而出,选择在沉默中爆发。这才是令人神往的北大精神,这才像蔡元培、李大钊、胡适、鲁迅、毛泽东等先贤呆过的地方。6月的一个下午,阳光暴烈得像五雷轰顶。我去参加了一个会,讨论北大的什么"燕京学堂"。会议通知写得太"价值中立"了,让人看不明白会议组织者到底想干什么。"燕京学堂"当然不看也明白,虽然说得高大上,要"构建中国文化主体性",其实就"办班"、"创收"那点事,早臭一条街了。一个惯见不怪的事情,我倒觉得有说说的必要,理由有两个,一个是它有代表性;第二个么,读者看到结尾就知道了。其他与会者们议论"中国学"、"国  相似文献   

9.
南书房     
《南风窗》2010,(12):96-96
<正>《鲁迅回忆录》许广平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年3月版这本《鲁迅回忆录》许广平写于1959年8月,11月底完成,它为广大读者、尤其是鲁迅研究者提供了第一手的史料,但是也引起了一些学者的质疑。造成这样的结果一方面是作者对一些历史事件与人物的认识存在局限性,另一方面应归结于当时的写作环境。正如许广平在《前言》中所述,此书是在"社会主义风格的创作方法"下完成的,许广平只是初  相似文献   

10.
声音     
《南风窗》2010,(22):13-13
<正>西方人喜欢用西医,立竿见影但是动作过猛;中国人喜欢用传统的中医,重视不同草药调和之后的药效,虽然见效慢,但却是稳健有效的疗法。——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华盛顿国际金融协会年会上表示,驾驭汇率政策是一项复杂的艺术,中西管治思维有别。  相似文献   

11.
来信     
《南风窗》2015,(25)
<正>①屠呦呦获诺贝尔医学奖点燃了中西医之争的浪潮,不禁让我想起百年之前中西医存废之争。当时,中医被扣上导致中国衰退的传统文化代表之一的帽子,被激进派全盘否定,其中不乏大家——鲁迅、梁启超,或存、或废是中国能否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这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弱国思想引起的文化自卑,用科学取代传统则是一条重要的出路。经过近百年的科学考验,中西医存废之争逐渐演变为中西医之争,这是中国文明崛起的先迹,如何争论的热浪中继往开来而不是再次陷入极端,更是我们这一代人需要思考,需要实践的。  相似文献   

12.
公知与伪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北方 《南风窗》2012,(12):54-56
有一些知识分子,内心没有自己的信仰,随波逐流,扮演启蒙者的角色,什么时髦宣扬什么,其本质是"掣维新之衣,以蔽其自私之体",这种人便是"伪士"。鲁迅期望他的文章"速朽",而且要"火速到来"。他的意思是,希望他所批判的黑暗面和他的文章一起被埋葬。但是,鲁迅的期待仍未实现,我们仍然可以从他的思想里源源不断地  相似文献   

13.
《南风窗》2014,(16)
<正>鲁迅说过,北大是常为新的。"新"字用得好,妙不可言。大师就是大师。为新,意思是走在人前,敢为天下先。这的确是北大的特点,也正是这个特点,造成了北大的尴尬:进步的时代她最进步,堕落的时代她最堕落。这一点,鲁迅也早就看出了。他夸过北大是"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也骂过北大"堕落至此,殊可叹息"。这看  相似文献   

14.
龚小夏 《南风窗》2008,(12):40-43
"和其他参选人不一样,他们都是终身的民主党人。而我成为民主党人的时间很短。准确地说,那发生在2001年3月29日的下午,在我宣誓成为公民5分钟之后。但是,我却是终生为民主而奋斗的战士。我在这里,以一个绝不退让的战斗者身份来支持另外一位战斗者。"这是我参加民主党全国党代表竞选的开场白,台下响起一片掌声。  相似文献   

15.
正前言:德国近代哲学家尼采曾高度赞誉:"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也评价说:"不读《道德经》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那么,《道德经》为何会有如此大的魅力,又是怎样一部书?"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2014年4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欧洲学院发表演讲时,引用老子《道德经》中的名言阐述了中国改革发  相似文献   

16.
绘画与政治     
河西 《南风窗》2012,(16):96-96
对于"鲁艺"(编者按:鲁迅艺术学院,1938年于延安创立,毛泽东、吴玉章、周扬先后任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至"85新潮"之前的美术史,那段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蜜月期,我们该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艺术家徐冰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谈到,古元的版画和王式廓的绘画素描深深地影响了他。古元,1939年进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第三期学习,1941年在"鲁艺"担任美术工场木刻组长,兼任  相似文献   

17.
今年3月29日,刚挨了"魔术子弹"没几天的陈水扁,率台湾"五院院长"到忠烈祠参加所谓"中枢春祭典礼",这是台湾从国民党时代例行的"公祭"。祭礼上,陈水扁诵读了一篇不新不古的四言祭文,可笑的是,把"民主进步"的党名也夹混进去念。这姑且不论它,让笔者非常惊讶的是这一段:"时值大选、政坛云扬、龙腾虎跃、共逐胜场、祈我先烈、佑我贤良、八紘一宇,禹奠重光、互通两岸、利  相似文献   

18.
《南风窗》2016,(26)
正《我不是潘金莲》上映一时激起千层浪。《人民日报》11月24日刊发访谈文章称,这不是关于一个妇女个人冤屈的电影,而是一则社会寓言,这则寓言想说的是"官员不担当就是腐败"。28日,湖北省代省长以《我不是潘金莲》为例五问为什么,警醒领导干部"不担当,半点忠诚也没有"。我们这期刊发一篇关于这部电影的评论文章,透视电影背后讲述的故事。根据刘震云同名小说改编,由冯小刚执导,刘震云编剧,范冰冰领衔主演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已于11月18日上映。本来对于这部片子没有报多大的  相似文献   

19.
忆故乡     
正回家的路上忽然注意到路旁一家小小的院子。低矮的墙垣,掩映在夕照的光影间,残破得恰到好处,让我不禁驻足凝望,微笑慨叹。一刹那,我想到鲁迅先生的《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也想到,我的故园。在每个人的心中,故园总是最美的地方,即使是墙角的一株嫩苗,也让小小的我们欣喜。回想从前,那美好的回忆就如天堂,留给我的,  相似文献   

20.
专家之殇     
傅然可 《南风窗》2012,(20):45-47
知识分子已经不再是一个有意义的、关乎社会现实的概念了,他们未必是高居庙堂的精英,更万万不会是鲁迅所推崇的"不顾利害"的"真的知识阶级"。他们是各式各样的专家,专家没有大小写之分,只有出场费高低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