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人力资本结构发展不平衡,其根本原因是农村人力资本潜力没有得到真正激发。提升人力资本对农村经济发展贡献率,应充分发挥"城归族"的感染和带动作用;建立多层次的培训机制,对农村居民进行多元化的职业培训;增加科学技术投入,提升农村居民的科技素质;整合产业结构,优化人力资本结构;从城市引进退休或适宜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2.
失地农民问题是一个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妥善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透过失地农民“进”“退”两难问题的表象,分析了产生失地农民问题的根源,提出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去解决失地农民问题,保持我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城镇建设的不断推进,失地农民人数逐步增加,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已成为城镇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文章在对保定市大马坊乡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揭示了保定市大马坊乡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现存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陈银娥  杨卿 《理论月刊》2007,(6):159-162
失地农民问题是当前影响城乡统筹发展以及中国经济发展和稳定大局的一个重要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学术界对此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主要涉及到对失地农民数量的估计、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状况及其补偿问题、失地农民就业及社会保障等方面。但是,这些研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是对失地农民问题严重性缺乏清醒的认识,研究在总体上还不够深入且存在着一些偏差,实证研究有待加强,所提出的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方案比较粗糙,研究的国际视野与经验借鉴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的制约因素及其政策支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描述了我国失地农民就业的现状,指出了制约失地农民就业的因素,如地方政府对失地农民就业重视不够,社会就业环境不利于失地农民就业,农村职业教育缺失、就业培训缺乏组织协调机制,对失地农民的补偿标准低、间接影响农民再就业等,并提出通过消除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制度缺陷、为失地农民就业和创业提供各种资金支持、积极拓宽到非农产业就业的渠道、搞好就业培训工作、重视失地农民的就业保障等措施来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6.
基于郑州市当前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了其间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六点建议:一是加强社会保障法规和制度建设;二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三是继续发挥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持作用;四是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扩大就业;五是切实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突出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六是加大队伍人才建设力度,提高社保经办机构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失地农民权益保护对策与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地农民的核心问题是权益保障问题。失地农民权益保护机制缺失问题已成为阻碍城市化发展、破坏社会稳定、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难题。对失地农民的权益流失和法律保障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构建较为系统的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机制,解决失地农民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是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8.
失地农民的核心问题是权益保障问题。失地农民权益保护机制缺失问题已成为阻碍城市化发展、破坏社会稳定、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难题。对失地农民的权益流失和法律保障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构建较为系统的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机制,解决失地农民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是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9.
姜胜洪 《前沿》2007,(9):206-209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征占农村土地的力度越来越大,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农地征用中的不公正性,使失地农民的利益极大受损,一部分失地农民由于失业,成为新的困难群体,社会矛盾日渐突出。当前,失地农民的经济生活问题已经引起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对失地农民在社会生存转换中的舆情问题却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成为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盲点。本文从舆情视角,探讨了失地农民不和谐舆情的表现及其成因,并提出了引导和化解其不和谐舆情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大量农民成为失地农民。妥善安置失地农民,是我国社会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就此探讨了目前失地农民面临的困境,分析其深层原因,并进而对保障失地农民利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亮 《前沿》2010,(8):7-9
城市化的发展,催生出一个数量庞大且不断增加的失地农民群体。失地农民问题,已成为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其中,失地农民的身份认同是促进失地农民融入城市的关键。我国当前的制度设置,是影响失地农民身份认同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在国家的新农村建设政策中,“三农问题”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然而在现实中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却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大量的失地农民。由于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当前征地工作中存在问题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等原因,造成了失地农民无事可做,经济利益受损,社会保障权益缺失等诸多问题。为了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应构建完善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为失地农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同时加强政府在土地征用过程中的作用,切实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3.
内源型社区: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目前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将“内源发展”理论引入到失地农民的社区建设中来,倡导以建设“内源型”社区来解决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问题。文章从社区的角度提出了建设“内源型”社区的五个关键环节,并给予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创新性地解决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  相似文献   

14.
职业培训是一种旨在增加人力资本的公共就业服务,其目标定位为如何克服结构性失业。在供给侧结构改革过程中,我国经济发展将由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经济质量更加优质。但是,这必然带来就业方面的"阵痛",职业培训对于这一时期的失业治理具有较为积极的作用和价值,可以有效增加劳动力的价值和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在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发挥职业培训的功能,有助于缓解和克服供给侧结构改革过程中的失业问题。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点在于制度创新,虽然短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失业,但是从长期来看,其能够提升劳动者的就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同时也对职业培训制度的完善和创新具有一定的指引作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职业培训是一种良性互动型的促进关系。  相似文献   

15.
解决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值得关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是个大问题。大连市由于老城区的拓展和新城区的开发建设,导致失地农民数量大增,近半数失地农民因失地导致生活困难。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解决不好,势必影响农村大局的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对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6.
我国职业培训政策一直以就业政策的一个分项目而存在。2003年以后,我国职业培训的目标人群不断扩大,由开始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和城镇失业人员逐步覆盖了部分青年失业人群和农村劳动力。根据湖北省2005-2008年的职业培训补贴数据,介绍我国职业培训补贴的现状与困境。并根据职业培训的结果对职业培训财政补贴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了评价,总结了我国职业培训项目的成绩和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李玫 《贵州民族研究》2004,24(1):136-140
贵州的民族地区 ,人力资本和现实劳动力素质状况 ,远不能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求。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富有民族区域经济特色的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 ,又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相互沟通 ,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 ,以九年制义务教育为基础 ,各级各类职业技术院校为支柱 ,岗位培训和执业准入为两翼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 ,才能迅速加快人力资本的积累 ,促进经济社会超常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甘肃农民失地问题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失地农民数量将不断增多,失地农民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将日渐显现出来.本文对甘肃农民失地问题进行了凋查与分析,描述了欠发达地区甘肃农民失地状况,分析了失地农民就业、收入和消费情况,以及由农民失地引起的补偿标准问题、生计和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观念问题和政策执行偏差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农民失地问题的相关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权利流失与保护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镇化进程中,伴随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相应而生了一个特殊的失地农民群体。由于国家对失地农民权益保护不力以及失地农民维权意识和能力薄弱等原因,失地农民权利不断受损和悄然流失,主要体现在土地收益权缩水、征地知情权被屏蔽、利益表达权受限制、社会保障权弱化等方面。失地农民的权利流失,既关系到失地农民的切身利益,又关系到我国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因而防范失地农民的权利流失,加大对失地农民的权利保护力度,就成为当前我国迫切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少农民因国家和地方建设的需要而失去土地成为失地农民,失地农民有剧增趋势,失地农民生产生活堪忧,失地农民的问题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难题,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加以研究,妥善处理这一突出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