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晓成 《新重庆》2006,(10):39-40,43
当前.在我国二元结构十分明显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城乡及产业之间要素的流动受到诸多制度性因素的制约,户籍、居住地管理制度确定的个人身份界限.使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不能享有与城市人同等的社会福利待遇。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动机来自于收入诱导而非福利诱导.区域及产业间收入差距、成本-收益、劳动力供需结构是影响劳动力流动及稳定转移的主要因素,信息不全、制度性障碍和个人品行是影响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平衡的主要约束条件。基于此观点.劳动力输出地政府在政策选择上应构建以推动劳动力转移为目标的外部激励为主的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2.
广东完善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互动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仁寿 《岭南学刊》2012,(4):108-112,116
以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互动关系视角,通过分析广东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存在主要问题,探索性地指出了建立与完善广东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转移互动机制的思路与建议,即加大产业转移政策力度,提升转出地与转入地良性互动效应;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转移的良性互动效应;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形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与就业的良性互动效应;加大“双转移”的投入与考核力度,提升政府有型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的合力效应。  相似文献   

3.
《中国妇运》2004,(10):47-47
福建省漳州市妇联把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转移工作作为“双学双比”活动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积极为广大农村妇女搭建就业舞台,千方百计拓宽转移渠道,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富余女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主要做法如下: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漳州市妇联成立了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举办全市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转移工作培训班,将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转移工作列人妇女工作检查内容,年终进行评比表彰。二、广泛宣传发动,形成“劳动能致富”的共识。  相似文献   

4.
当前,在我国二元结构十分明显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城乡及产业之间要素的流动受到诸多制度性因素的制约,户籍、居住地管理制度确定的个人身份界限,使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不能享有与城市人同等的社会福利待遇。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动机来自于收入诱导而非福利诱导,区域及产业间收入差距、成本—收益、劳动力供需结构是影响劳动力流动及稳定转移的主要因素,信息不全、制度性障碍和个人品行是影响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平衡的主要约束条件。基于此观点,劳动力输出地政府在政策选择上应构建以推动劳动力转移为目标的外部激励为主的政策框架。一、农业劳…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劳动力丰富,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力,必然面临农村劳动力过剩和过剩劳动力转移问题。然而,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基于经济人的有限理性,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却并不顺畅,除传统制度因素外,直接因素是大量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和用人单位之间供求信息不对称,劳动力资源得不到合理整合和有效配置。因此,基于经济人假设和发展现代农业视角分析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寻求经济法规制框架,这既是经济法的现实使命,也是解决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6.
任妍  章磷 《求索》2012,(1):34-35,38
东北地区不仅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拥有数量巨大的农村劳动力,而且还是我国重要工业基地,被誉为我国的"工业摇篮"。然而,近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机制不畅,已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本文以东北地区为考察域,基于灰色关联理论对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显示,人均耕地面积、劳动力素质及城市化水平是制约东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所以,制定相应政策已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针。  相似文献   

7.
刘平 《江西政报》2007,(21):43-44
近年来,上高县立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积极探索劳动力资源与企业用工有机对接的机制,收到了农民转移致富与企业用工基本满足的效果。目前,该县已转移农村劳动力7万余人,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61.8%;其中,就近转移到工业园区2.8万余人,园区竣工投产的112户企业全部用工充足。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8.
祁博 《人大建设》2014,(4):45-46
<正>2014年春节过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豫东人口大市商丘的不少企业再遇"招工难",主要体现在招收一线普工难。目前,当地企业的一线普工主要是来自农村的转移劳动力。只有认清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才能更加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随着企业用工规模扩大而造成的"招工难"问题。务工收入成农民增收主要来源商丘市总人口为890.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  相似文献   

9.
就业是民生之本,而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则是我国实现充分就业、解决民生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工作,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在当前我国整体就业压力增大、城市出现用工结构性短缺、农村剩余劳动力供给不断增加的新形势下,解决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问题仍是当务之急。一般来说,城镇化是解决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然而,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着过度发展与失衡问题,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问题的有效解决产生了不利影响。今后,应在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寻求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问题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0.
《时事资料手册》2005,(4):96-96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简称“阳光工程”,是由政府公共财政支持,主要在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前的职业技能培训示范项目。目标是2004—2005年,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农村劳动力500万人,年培训250万人;  相似文献   

11.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生产均衡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溪薇 《求索》2007,(8):31-32
由于思考农业生产问题不能脱离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大环境,本文联系当前入城务工农村劳动力的特点论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可能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引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在采用生产者合力体现劳动者生产效率差畀的基础上建立了满足粮食安全、劳动力转移相互均衡的相关性模型。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屈孝初 《湖湘论坛》2010,23(1):110-112
农业现代化和城市进程的不断推进,促使我国农村劳动力出现剩余并开始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但与此同时,新农村社会建设、支农惠农政策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又促使相当一部分农村劳动力返乡。本文分五个阶段追溯了农村劳动力外流的历史,并从金融风暴"后遗症"及信息获取不对称、城市推力与家庭拉力、农村劳动力自身因素、产业阶梯转移与政府政策倾斜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返乡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胡石其  赵伟  潘爱民 《求索》2014,(11):59-62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影响工业企业污染排放行为的重要因素。通过建立刻画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业污染影响效应的省域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会因其生产率偏低而增加输入城市工业污染排放的总体水平,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区域集中又可以形成对工业污染减排的全局空间改进效应,并且该效应与农村劳动生产率偏低没有显著关系。从减排机制来看,工程减排绩效并不明显,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具有显著的区域直接减排和空间改进减排等双重效应。因此,必须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出与转入区域的人力资本投资力度,进一步推动劳动力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空间集聚协同,以结构减排为主导、改进工程减排与技术减排机制,建立合理的全面减排机制与政策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4.
由于人力资本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城乡人力资本的差别已经成为农村劳动力乡城流动的制约因素。但劳动力流动同样是人力资本形成和积累的重要途径,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过程,其实就是大幅度提升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增加社会人力资本存量的过程。现阶段消除影响人力资本水平提高的各种制度因素是加快劳动力乡城流动、缓和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根据劳动保障部《关于切实做好2007年第二次转移农业劳动力统计工作的通知》的要求,为摸清转移农村劳动力现状和底数,为2008年制定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以及为建立劳动保障部门独立的转移农村劳动力统计制度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吉林省就业服务局从2007年12月20日开始,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转移农村劳动力统计调查工作,2008年1月15日已经完成数据汇总工作并上报劳动保障部。  相似文献   

16.
本世纪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研究韩俊,余贤,石新香一、本世纪末农村劳动力剩余状况预测及其转移前景分析(一)本世纪末农村劳动力供给预测由于生育率下降的滞后影响,与80年代相比,农村适龄劳动人口增长的压力在90年代会有很大缓解。按中国标准计算,1982-...  相似文献   

17.
祝明 《长白学刊》2010,(6):130-132
二元经济结构的制约和农民比较利益下降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诸多困难。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动力机制建设,对于有效促进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从而实现吉林省“三化统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实际上指的是农业劳动力从乡村向城镇的转移,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转移。作为内陆省份的河南省既是一个人口大省,又是一个农业大省,受全国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较深,在劳动力转移问题上表现得较为滞后与迟缓.目前仍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业上,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城乡互动:农业劳动力有序转移的有效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一项长期的战略工程。二元经济结构下的体制因素尤其是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制约了农村劳动力的顺利转移。真正实现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变,需要城市和农村两方面形成良性互动。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关键是要把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作为最大的农民致富工程,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战略思路,营造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制度环境,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和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深化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开放、规范、高效的劳动力市场,加快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劳动力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劳动力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劳动力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劳动力会出现转移的现象,劳动力转移一方面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如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业政策改革等;同时也会对农村经济产生消极的影响,如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率提高等。尤其是消极方面的影响,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势必会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便为农村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