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常宗耀 《桂海论丛》2013,(1):98-101
马克思的跨越思想,对于我们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大的方法论意义: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应该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社会发展合目的性的表现: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必须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必须注意防“左”,但是也要特别注意反“右”,在不同的阶段侧重点应有所偏重。  相似文献   

2.
关于“卡夫丁峡谷“的三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茹 《理论月刊》2009,(6):49-52
马克思晚年在<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初稿)>中结合东方落后国家俄国的条件,指出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然而当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随着苏联巨变、东欧解体,学术界就开始燃起了对落后民族跨越"卡夫丁峡谷"的争论.本文要探讨的是如何理解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的含义,同时就赵家祥先生的关于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否跨越了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并进一步针对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实践提出虽然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可以跨越,但是社会生产力的"卡夫丁峡谷"是无法跨越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重新审视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的“跨越”理论及其重要意义─—马克思《历史学笔记》研究之六冯景源一由于对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偏颇理解而引起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理论论证时,特别重视马克思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理论的探...  相似文献   

4.
“跨越卡夫丁峡谷”是马克思晚年提出的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新构想。目前学术界的探讨中,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提出的跨越“卡夫丁峡谷”,是指跨越整个资本主义历史时期,亦即根本不入资本主义的门,从前资本主义社会直接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另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说  相似文献   

5.
张伟东 《前进》2009,(5):30-33
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理论是马克思晚年思想中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引起很大争议的问题。“卡夫丁峡谷”理论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还是一个实践问题。在20世纪上半叶,苏联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一批东方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伴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剧变,这些原来的社会主义国家纷纷退却到资本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对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能否跨越问题认识的模糊状况,作者从提问方式入手,首先对问题本身涵意所指进行分析.文章认为,只有明确了问题所问,才能对它作出可信的回答.事实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包含了两方面内容,一是在社会制度层面上讲的;其二是就生产力的发展来说的.在分别从历史的和实践的角度对这两方面内容进行一番分析和考察之后,作者对"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究竟能否跨越"作出了肯定的回答,并说明了问题的最终回答应该由社会主义的实践来作出.  相似文献   

7.
罗慧  郑庆材  崔海燕 《新东方》2009,(12):35-37
长期以来,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特别是在中国有没有跨越“卡夫丁峡谷”、有没有走出“卡夫丁峡谷”问题上,学者各有自己的见解。立足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回顾中国历史,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以其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探索向世人进一步证实中国跨越了“卡夫丁峡谷”,并且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与此同时,马克思的跨越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俄国能否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是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思考的重要议题,也是俄国民粹派活动家始终探寻的核心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均认为俄国有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但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俄国农村公社将走向解体;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对俄国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解存在着一定差异,但这种差异不构成二人在这一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因此,需要辩证看待马克思恩格斯在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上的态度并以此作为理解社会主义在不同国家发展与实践的理论原点。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是研究东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规律的学说 ,是关于东方社会形态演进的理论。其中 ,马克思关于东方落后的农业大国可以吸收资本主义“一切肯定成就” ,使自己在发展进程中避免“遭受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一切极端不幸的灾难” ,从而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 ,是其东方社会理论的核心。本文从马克思系统考察东方社会的历史轨迹出发 ,试图揭示东方社会理论的内核。一众所周知 ,跨越“卡夫丁峡谷”就是跨越资本主义发展所带来的一切苦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马克思为什么提出跨越“卡夫丁峡谷” ?这一理论是否与马克思关于…  相似文献   

10.
郭万敏  周全华 《求索》2013,(6):57-59
20年来理论界强调了马克思与列宁的相同点,形成一种主流观点:俄、中等落后国家的实现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东方理论的成功实践.这是将马克思“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命题与列宁的“社会主义革命一国胜利论”相混淆。这种误读马克思的“超越”论。以致“卡夫丁峡谷”的迷雾挥之不去。回到经典文本,弄明白文本的原意。澄清“卡夫丁峡谷”的迷雾,这才是对马克思起码的尊重。否则会如同马克思所说,这是给了他太多的荣誉和太多的误解。  相似文献   

11.
恩格斯晚年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研究恩格斯晚年社会主义理论出发,阐述了恩格斯晚年关于俄国等东方落后国家实现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以及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理论构想.分析和研究了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不仅继承了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而且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刘晓艳  吴阳松 《前沿》2008,(10):20-23
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设想,即马克思的跨越理论。问世以来,围绕这一问题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在我国,特别是从1990年代以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解读,探讨,可谓一直都是学术界的热点。笔者认为,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不仅关系到马克思晚年思想的研究,而且还关系到现实社会主义的改革与建设。本文拟在澄清对马克思跨越理论错误解读的基础上,探讨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与现实社会主义实践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东方社会主义“跨越论”的历史与现实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建东 《理论月刊》2005,19(3):47-48
马克思在他的晚年提出了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形成了他的东方社会理论.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领导人也对此进行了探索和实践.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的提出标志着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成熟,而且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东方社会理论,为中国成功跨越"卡夫丁峡谷"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生产力跨越发展研究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生产力跨越发展在理解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重要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形态发展上 ,表现为历史的跨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取得的成就 ,令国内外关心我国社会发展的人们称赞。我国理论界力图为这一伟大社会实践进行唯物史观的科学论证。但在这一理论探讨中 ,由于我国理论界 ,长期以来囿于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理论与生产力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理论的束缚 ,引出了对特色社会主义的多种偏颇理解。这些偏颇理解 ,大都是通过对马克思晚年 ,关于俄国农村公社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这一理论的理解引发的。历史的“…  相似文献   

15.
周月春 《湖湘论坛》2009,22(1):34-35
马克思提出了关于东方社会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即跨越论)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伟大构想,因此,试从马克思晚年致力于东方社会研究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核心思想“跨越论”及其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深刻影响进行辨证分析。  相似文献   

16.
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问题的几点思考徐崇温最近几年来,马克思主义的东方社会理论,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问题,受到我国学术界的密切关注。人们期盼着从中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寻找启迪,也为揭开苏东剧变解体之谜寻找线索。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马克...  相似文献   

17.
最近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论断。本文拟就其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一论断 ,围绕着跨越“卡夫丁峡谷”这一历史使命 ,进行一些有关的探讨。跨越“卡夫丁峡谷”的重大命题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 ,极具自身的民族特色 ,或者说 ,走过了一条不同于许多西方国家所走过的发展道路。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预计 ,作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将首选在资本主义发达的英、法、德三国取得胜利。既然如此 ,像俄国、中国这样一些当时甚至还未进入资本主义阶段的国家 ,是不是更加与共产主义的幽灵无缘呢?并非…  相似文献   

18.
"跨越理论"与"不够格"的社会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认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可以通过社会主义革命的"第二种途径",即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实现社会主义.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跨越理论",提出了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理论和观点.他认为,这种跨越只是政治制度上的跨越,而绝非与之相联系的生产商品化和现代化的跨越,跨越之后的国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完成生产的商品化和现代化的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过"第二种途径"实现的社会主义是"不够格"的社会主义.这种"不够格"是指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低、生产力欠发达,而绝对不是指政治制度的"不够格",从而解决了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理论难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伟大创举.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和概括,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手段和目标的统一,把社会主义看作是一个发展过程。“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几者之间具有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0.
关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哲学思考赵长清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蕴含着合规律性与会目的性,生产力标准与人民利益标准辩证统一的深刻的历史辩证法。邓小平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放在社会主义本质论的首位,充分体现了他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合规律性的深遂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