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占有是私有财产的真正基础”的再探讨龚唯平众所周知,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冲曾提出“占有是私有财产的真正基础”的著名论断。他说:“私有财产的真正基础,即占有,是一个事实,是不可解释的事实,而不是权力。只是由于社会赋予实际占有以法律的规定,实际占...  相似文献   

2.
张巧当 《前进》2000,(5):19-20
对于现行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在实践中确实存在某些人地矛盾。针对人地矛盾突出的情况,有些村在稳定绝大多数农户承包田不变的前提下,对个别农户的承包田进行了调整,但部分村民认为这违反了“三十年不变”的政策,因此向政府反映并要求制止这种调整行为。针对土地承包期内普遍存在的人地矛盾问题,笔者认真研究了我国现行的土地政策及法律的有关规定,认为应当正确理解“三十年不变”的规定,并在土地承包期内正确运用“大稳定、小调整”原则,合理解决人地矛盾一、“大稳定、小调整”原则可以长期稳定土地家庭承包关系以家庭联产承包责…  相似文献   

3.
近几个月来,台湾各界围绕土地增值税由公告现值改为实际交易价格课征问题,以及由此引起的实行第二次土地改革的议论,形成两种对立的意见而争吵不休,以至“财政部长”王建煊被迫辞职。这样一个小问题竟然引起轩然大波,说明目前台湾有一部份人掌握了相当多的土地,五十年代初土地改革前的私人占有土地不均现象又出现了;而这些人占有土地主要是作为投机手段以获取暴利,课征土地增值税的办法一改变,确实触动了这些人的既得利益和“未来利益”。同时也说明了台湾目前金权政治结合已深。因此很值得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突出矛盾是土地问题,而土地问题的关键又涉及农民对土地的权益。改革土地制度,让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已成为当前解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刻不容缓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古人云:“贫富常交战”。穷与富是一对古老的矛盾,也是一对现实的矛盾。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处理穷与富的历史。穷与富的矛盾处理得好,国泰民安,欣欣向荣;处理得不好,就可能激化矛盾,丧失和谐。今年“两会”之前有媒体调查。关注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排列在群众关注的十大焦点问题之首。而构建和谐社会也成为“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关注最多的话题。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村。而贫困与土地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农民而言,土地是生计之本,是财富之源,无地、失地无疑有切肤之痛,一本城市户口簿抵得了一亩三分地吗?本期特别关注,从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关于“扶贫”和“土地”的检查工作切入,关注贫困,关注土地,更关注公平与和谐。  相似文献   

6.
路华 《山西政报》2008,(19):31-31
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发展与土地供应的矛盾日益突出。现实情况说明,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集约利用城市现有土地资源.取决于土地供应由“增量调节为主”向“存量调节为主”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公元前209年爆发的大泽乡反秦起义在我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现就这次起义谈几点粗浅看法。一、起义的主要原因先从当时的社会矛盾说起。(1)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这个矛盾是从“商鞅变法”开始的,以前土地国有,不存在地主阶级,因而也不存在这样的矛盾。《汉书·食货志》记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王制遂灭,僭差无度,庶人之富者累钷万,而贫者食糟糠。”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前216年又“令黔首自实田。”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土地私有制,从此开始了对土地的自由买卖,随之出现了兼并,结果形成土地的集中和贫富两极分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许多农民因失去土地,不得不去“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于是社会上出  相似文献   

8.
考察一种生产关系,首先要看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封建社会的生产以农业为主,土地便成为主要的生产资料。地主阶级掌握了土地所有权,也就占有了基本的生产资料,无地少地的广大农民不得不向地主缴纳地租,租种土地。所以考察封建制生产关系,主要应当考察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封建土地所有制通常有封建国家直接占有的形式和地主私人占有的形式。我国古书上所谓“公田”就是国有土地;所谓“民田”就是私有土地。在封建社会里,皇帝是地主阶级的总头子。他自己就直接占有大量土地。宋朝皇帝占有土地600万亩,而明武宗时仅北京附近的皇庄就占地20余万顷(每顷100亩)。明朝皇帝占有  相似文献   

9.
路华 《山西政报》2008,(22):39-39
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发展与土地供应的矛盾日益突出。现实情况说明,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集约利用城市现有土地资源的程度,取决于土地供应应由“增量调节为主”向“存量调节为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社会矛盾发生了新的变化。因土地、拆迁、就业等原因引发的社会矛盾时有发生,有的甚至演变为群体性事件。作为工作在地方的政法工作者们如何成为化解矛盾的“润滑剂”“解压阀”,全国各地的政法工作者都在结合本地实际,探索求解之道。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大,居世界第三位,但相对数量少,人均占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占有土地面积的1/3。为此,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土地的合理利用,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山东省蒙阴县常路镇积极探索县、乡人大代表参与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的新机制,让集“民情、民意、民声”于一体的人大代表成为化解基层群众矛盾的“消防员”,有效维护了基层稳定。自2008年以来,该镇人大代表成功化解土地、山林补偿、新农村建设等各类矛盾纠纷30多起。  相似文献   

13.
《公安研究》2014,(10):92-92
唐欣瑜、梁亚荣在《农业经济问题》2014年第5期撰文认为,我国农村土地经历了由农民个人所有到集体所有的转变,农地政策的变迁引发了土地所有权权能之一——收益权的权利演进。从“占有的权利”到“增长的权利”,从“公权力控制”到“私权利回归”,农地政策与农地立法相互作用,基本建立了农村土地权利体系,但并不意味着农民土地权利的行使已无障碍。  相似文献   

14.
浦东开发模式应从“土地滚动”转向“税收滚动”上海外贸学院院长王新奎教授近来,浦东新区正面临开发成本日趋上升,土地批租价格竞争力不断下降的困难局面,从根本上看,浦东新区开发所遇到的上述困难与“土地滚动”开发模式本身存在的内在矛盾有关。为此,浦东新区的开...  相似文献   

15.
秘鲁,古代印加文明的烙印使这个位于南美的国度显得神秘。“坐在黄金上的乞丐”,一度成为外界对它的描述。秘鲁是一个矿产品生产大国,许多矿产品产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产量居世界前5位的矿产品有砷、铜、铋、金、锌、铅、钥、铼、银、锡。然而,目前秘鲁已经批准进行矿产勘察和开发活动的土地面积共约1502.8万公顷,只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1.7%。根据秘鲁媒体近期的报道,已经获批的矿产勘察和开采的土地中,实际进行开发的不到10%。因此,秘鲁大量未被开发的土地及这片土地下方所蕴藏的矿产宝藏,吸引着全球几乎所有矿业巨鳄的目光。  相似文献   

16.
李莉 《时事报告》2003,(4):42-44
中国农村改革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我们以占世界近10%的土地,养活了全球20%的人口。但在新的世纪里,农业发展不能停留在温饱水平,而要从“吃饭”农业向市场农业转变。在此过程中,最突出的矛盾,是人多地少,土地  相似文献   

17.
现行土地承包制与规模经营的矛盾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管理是现代农业的五大生产要素。其中土地的产权归属、经营权问题一直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焦点问题。我国1994年末农村总人口为91526万人,耕地面积9491万公顷,平均每个人口占有耕地仅0.1公顷,这个数值只有世界人均占有耕地平均数的1/3,我们国家以只占世界7%的耕地养育了占世界22%的人口,目前我国农村经济还相当落后,第二、第三产业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农村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1994年末农村劳动力45354万人,平均每个劳动力耕地约0.21公顷),土地对于农民,不仅…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农村第二、三产业蓬勃兴起,大批农民放弃了传统的土地经营,从事工商业生产和经营。农村产业结构多层次的变化,和人均占有土地产生了尖锐的矛盾。这在商品经济发达地区更为突出。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是当前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一个重要课  相似文献   

19.
贵州,“八山一水一分田”,土地资源相当匮乏,人地矛盾突出,耕地保护形势十分严峻。 而在另一方面,“欠开发、欠发达”的贵州,经济需要发展,发展需要用地。如何协调两者的关系,既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人大代表议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20.
在土地资源趋紧的今天,贵港市港南区八塘镇走出一条“零土地”招商的路子。2004年,全镇新办的8家企业全部不占用耕地,其中4家利用闲置厂房,4家利用闲置场地,通过盘活、调整、压缩,充分利用单位面积闲置土地60亩,盘活闲置厂房3.5万平方米。港南区八塘镇与贵港市江南工业集中园区紧相连,辖区内黏土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发展工业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分管企业的副镇长梁训军说:“可用于工业开发的土地一寸都没有了。前几年有好几个项目,因为土地无法解决,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煮熟的鸭子’飞走了。”八塘镇党委、政府经过综合分析,认为“招商引资上项目必须解决好工业用地与占有耕地的矛盾,利用闲置土地和厂房、完善跟踪服务,是做好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