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人类近代历史进程表明,解放思想是理论发展和变革社会与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表明,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生命力的不竭源泉,是推动和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
共同富裕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新发展要求中的本质规定与战略目标,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成果,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二者协力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理论逻辑上,共同富裕是民族复兴的物质之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精神所依,二者共同构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基础、精神指向;在实践逻辑上,共同富裕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可行路径,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共同富裕打牢了各民族繁荣发展的基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着民族团结的伟大力量,二者互构逻辑,通过坚持全面系统发展、推动文明建设、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坚持党的领导,协力共进形成强劲推动力,加快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3.
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站到了新的起点上;新发展阶段的战略意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实现了大跨越;新发展阶段的主要内涵,是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新发展阶段的重大任务,是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新发展阶段的根本保证,在于充分发挥强大政治、理论、制度、精神优势推动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形成了科学、进步的中华民族民族观。通过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民族历史、民族力量、民族前途、当代国情、前进道路、立场气节、民族精神、国际地位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科学认识,构成了邓小平中华民族民族观的丰富内容。邓小平中华民族的民族观,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深刻分析了人民群众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所发挥的主体作用,全面阐述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必须仍然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大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6.
《群众》2021,(1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鲜明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迎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团结奋斗,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相似文献   

8.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讲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同时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依靠和平发展;而中国梦的实现,又将进一步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推动实现中国与世界的共同繁荣。和平发展道路既是中国内外发展战略的综合统一,又是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及和合思想的实践与传承。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  相似文献   

9.
王毅强调,"十二五规划"是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我们希望广大台湾同胞积极参与到这一历史进程中来,双方一起努力,共同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相似文献   

10.
王清荣 《传承》2005,(3):23-25
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一方面,20世纪初,落后的中国屡遭世界列强的侵略与瓜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党来组织、领导人民去实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仅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所提出的纲领和奋斗目标,代表着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无可取代的角色,乃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中国社会发展走向毫无疑问,实现…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与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超强领导力密不可分:中国共产党以先进理论为指导,能够洞察民族复兴发展大势;能够把握历史机遇,确保民族复兴伟业的决战决胜,驾驭"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前进;始终勇于自我革命,使民族复兴有了坚强领导核心,铸造了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民族复兴提供了巨大精神动能。在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下,全体中国人民已经形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没有任何势力、任何组织能够阻挡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坚定步伐。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过程中创造的伟大文明成果,是中华文明的当代形态,也是人类文明的新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伟大实践.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价值立场,全面统筹协调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特征与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重塑了人类文明的格局版图,必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追求强大,更追求伟大。回望往日走过的千山万水,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面对前方挑战,我们仍需跋山涉水,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不懈奋进。当前,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伟大梦想,也必将在这一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锻造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14.
<正>"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中华民族经过近代百年苦难的考验与洗礼,开启了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使命,也是我们农工党义不容辞的责任。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感到从未有过的自信与豪迈。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路过,那就是缘分,留下,便是注定。与其说我与广西有缘,不如说是我与农工党的缘分使然。结缘农工党记得2006年,在农工党建言献策推动下,广  相似文献   

15.
《前进》2021,(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党与中国人民的团结奋斗中,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6.
李纳森 《理论月刊》2002,2(5):41-43
在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所有炎黄子孙的最大愿望。这个愿望一定会如期实现,因为我们具备了一系列坚实的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及其不断完善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奠定了牢固的基石;长期积累下来的丰富的经验教训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创造了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思想,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初心和使命的认知。中华民族是当今中国的国族,中国共产党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但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相比,当今中国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仍面临着一些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夯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更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增强"四个自信"。  相似文献   

18.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时代任务和根本目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召唤和必然途径.充分认识这种辩证关系,对我们胜利完成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各项任务和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将产生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用理论指导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保证;以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改革开放以来,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护,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群众基础;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在构建有现代化自觉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和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五四运动"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五四运动提供了实现民族复兴的宏观目标和具象途径,以独特的"批判—构建"逻辑展现中华民族共同体现代化自觉的复杂语境,在"救国与启蒙"的生存需要和"民主与科学"的现代理性诉求中,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现代化国家意识形态体系和有现代化自觉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这是通过多维度批判、改造封建国家意识形态体系的革命运动和通过民族重塑、国家重建、社会重构进而实现构建有现代化自觉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