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张传友 《长江论坛》2007,(6):43-45,6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公共安全管理作为政府公共管理内容的一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着重分析我国公共安全管理工作在新形势下面临的诸多挑战,如城市化以及科技、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风险,民族分离主义势力的抬头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我国公共安全管理的若干建议,如健全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加速培养综合性的公共安全管理人才、加大对公共安全管理的科学研究等。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公共安全形势严峻,城市公共安全受到高度关注”[1],而城市公共安全关口前移的关键在于城市社区公共安全的治理.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和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移民地区、生态脆弱区于一体,各种自然的和社会的、传统的和非传统的、显现的和潜在的风险因素交织,使得城市社区公共安全治理面临许多问题.故立足重庆,对城市社区公共安全治理进行研究,不仅对自身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有利于深化对公共安全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公共安全事件不断发生,且公共安全事件发展的内在结构和外在表现与"风险社会理论"存在很高的契合度。为了促进城市管理者对于公共安全事件及其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进行管控,需要从风险视角去全面审视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的治理。城市公共安全的系统治理涉及到诸多利益主体,在"风险社会理论"的视角下,以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治理的理论模型为基础,结合上海踩踏事故这一案例,探讨我国城市公共安全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提出基于政府-社会协同参与的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治理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4.
试论中国城市公共安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与此同时,对城市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也越来越多。在城市面临的诸多挑战中,城市公共安全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加强对城市公共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5.
相对于发达国家和城市地区而言,风险社会到来给我国农村地区的公共安全带来的挑战更多:既必须面对日益增多的非传统风险,又必须承受发达国家和城市转嫁的风险,同时历时性风险将共时性叠加出现。农村公共安全管理的明显缺陷在于物质基础匮乏、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手段单一和管理过程残缺。实施整体性治理是农村公共安全管理创新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加快建立我国立体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公共安全保障体系,而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障问题是目前亟待破解的世界性难题,也是我国公共安全保障体系中亟待补上的一块"短板",特别是城市地铁反恐袭击与应急处置是维护我国公共安全急需建立的体系,属于危机管理范畴,是最高风险等级的国家应急反应体系。随着我国现代化交通设施建设进程的加快,截至2015年12月31日,我国共有26座城市建成轨道线路116条,运营总里程达3612公里,其中地铁2658公里,  相似文献   

7.
特大型城市是所在国、所在地区各类政府机构或国际性组织机构的集中地,也是各类危机最容易最频繁爆发的地区。因此,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已成为城市管理的重要课题。借鉴国外城市应急管理法律体系、组织机构、运行机制等方面成功经验,对于完善我国特大型城市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切实提高城市应急管理能力和安全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安志放  安娅 《中国发展》2011,11(2):43-46
该文指出,近年来,中国高危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频频发生,不仅给企业自身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会危及城市公共安全,引发公共危机。因此,高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不单是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同时也是城市公共危机治理的重要内容。需将中国高危企业安全生产现状置于城市公共危机治理视阈中进行审视,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9.
子荷 《中国减灾》2006,(11):55-55
20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迅猛发展,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我国城市的公共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事故和灾害像癌症一样吞噬着城市,造成严重的安全与环境问题,并且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城市公共安全系统是涉及城市中人们生产、生活和生存各  相似文献   

10.
李富超 《中国保安》2017,(19):128-130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的同时,大量人口的集中也使得城市压力过大,各类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频发,此时,智慧城市应运而生。研究发达国家和地区智慧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模式有助于帮助我们突破传统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的桎梏,运用信息的手段解决城市应急管理问题,打造智慧城市下的平安之城。  相似文献   

11.
齐瑜 《中国减灾》2006,(8):18-21
城市建设聚积着财富,也聚积着风险,目前我国公共安全保障基础相对薄弱,公共安全形势严峻,每年由于公共安全问题造成的损失计6500亿元人民币,约占GDP总量的6%。因此,建立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用高科技来构筑平安城市,正在形成一股新的浪潮!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公共安全形势严峻,城市公共安全受到高度关注"[1],而城市公共安全关口前移的关键在于城市社区公共安全的治理。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和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移民地区、生态脆弱区于一体,各种自然的和社会的、传统的和非传统的、显现的和潜在的风险因素交织,使得城市社区公共安全治理面临许多问题。故立足重庆,对城市社区公共安全治理进行研究,不仅对自身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有利于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如何完善城市应急综合减灾制度,做好减灾管理工作亟需深入研讨。通过建立全方位的应急预案,完善城市减灾体系机制,完善城市减灾法律体系等改进措施,使政府的公共安全管理与时俱进,更好地保障社会经济稳定发展,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为北京市城市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对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城市管理工作中,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城市管理发展进行规律性研究,特别是要研究世界城市管理发展趋势及我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尤其是北京这样一个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发展的特点,树立现代城市管理理念,用现代城市管理理念来引领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5.
构建城市安全应急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钧 《中国减灾》2005,(3):45-46
作为国家公共安全的有机组成部分,城市安全是维持国家安全的关键环节。一般而言,我国的城市不仅自然灾害较多,而且人为灾害比较频繁,是火灾、交通事故、环境污染的多发区。城市的现代化程度越高,系统化水平越先进,遭受灾害的可能性也越大,灾后的损失程度也越严重。因此,城市政府始终承担着构筑城市公共安全和应急体系的重任,并在其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从国际上先进的危机管理经验和我国的城市公共危机管理现状出发,当前全面提升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建构城市的安全和应急体系,应该重视和强化以下十个方面。第一,转变观念,树立危机和风险意…  相似文献   

16.
对北京这样的国际大都市特大型城市而言,发展和安全是同样重要的课题.城市公共安全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力量,在操作层面上,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通过安全教育训练,让更多的市民知道并且做到如何遵守安全法律、如何获取和处理安全预警信息、如何甄别和规避安全风险、遇到突发事件情况该如何处理,又该如何响应和配合官方公共安全管理和处置措施. 近年来,随着北京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与社会流动的急速加快,安全训练不足和传统管理机制的问题暴露得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7.
容志 《理论月刊》2012,(4):147-151
现代特大型城市的要素集中和脆弱性增加了世博会公共安全管理的难度和挑战。世博会期间构建起的"六位一体"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侧重于风险防控和前期预防,在实际运行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剖析了特大型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现实特点和发展趋势,通过对世博会风险防控基本经验的总结,探讨在风险社会背景下,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系优化转型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由于经济社会的持续转型,传统的人口公共安全管理制度难以适应管理工作的需要,产生了人口基本信息质量弱化、人口公共安全管理基础防范控制工作弱化、违法犯罪现象突出等诸多问题.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人口的地理与社会流动、管理主体的职能错位和基础控制工作的弱化以及相关政策改革的滞后等,必将进一步对传统人口公共安全管理制度带来新的挑战.应继续推进户籍制度及其相关制度的改革和户籍管理行政主体职能的回归,加强实有人口的社区化管理,充分发挥基层社区/村居(村)民自治组织的管理效能,强化居住与就业管理,逐步建立起一种以政府专门职能部门户籍管理登记确认的公民个人身份信息为核心和基础、相关部门实现信息共享与业务协作、公安部门以派出所辖区开展人口治安防范工作、居民自治组织和单位予以协助、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口公共安全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9.
正北京市2005年印发了《北京市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2014年印发了《北京市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工作职责分工方案》,把加强地下管线建设管理作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为加强本市城市地下管线管理,保障地下管线正常运行和城市公共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了维护安全生产稳定,北京市城管执法局持续统筹指导全市城管执法系统加大专项执法检查力度。2021年以来,北京市城管执法部门共立案查处外力破坏地下管线违法行为29起。  相似文献   

20.
钱洁 《探索与争鸣》2011,(10):78-80
在风险社会背景下,我国目前社区公共安全管理所采用的管制型模式,存在信息不充分、利益取向模糊、垄断管理等问题,需要从公共安全供给的视角转变供给模式。通过对市场主导型和社会管理型两种社区公共安全供给模式的比较分析,结合我国国情和当前社会发展背景,社会管理型社区公共安全供给模式是当前我国的适当选择。在向这一模式转型过程中,可能遭遇管制型公共安全管理的路径依赖和公民性缺乏带来的社区公共安全参与不足两大困境,需要在实践中通过制度和政策供给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