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伟 《探索与争鸣》2007,(10):71-73
日本的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起步比较早,已经形成比较完整成熟的职业指导体系。在分析和借鉴日本大学生职业指导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由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自身共同参与的全方位的、多元化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建设的出路。  相似文献   

2.
李冬 《时事报告》2004,(4):75-77
本刊上一期介绍了巴西、美国、加拿大等国大学生就业的情况,这一期我们接着介绍印度,俄罗斯,日本等国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对大连市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分析发现,高职院校毕业生面临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学校日渐重视就业工作、不同专业就业不平衡等现象。为切实缓解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本文以大连市高职大学生就业基本情况为例,从政府、企业、高职院校、家庭和高职大学生等五个方面出发提出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对策,以期为改善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严峻,随着经济危机影响的加深,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形势更加趋紧.大学生们也就越来越多地受到就业挫折的困扰.本文从当前大学生就业挫折理论分析入手,对大学生就业挫折进行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寻找切实能够帮助大学生战胜就业挫折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探讨大学生就业挫折的教育途径,以提高当前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并进一步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5.
应读者的要求,本刊特设“雪绒花”心理之窗栏目,意在通过学校心理辅导人员的爱心和专业技能为大学生解疑释惑。大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面临着学习,交友,恋爱,就业,社会压力等种种问题,需要思想沟通和交流。本期刊登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聂振伟老师进行的一次心理训练课程中的讨论。我们希望未能参与讨论的大学生通过“雪绒花”心理之窗,得到一些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6.
庄莉 《传承》2014,(4):116-117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的形势愈加严峻,边境地区大学生就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探索广西边境地区大学生特色就业途径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的重要表现,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就业的效率和质量,能为其他边境地区的大学生就业提供参考和借鉴,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杜娟  周杨 《传承》2012,(24):70-71
高校创业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和创业精神,增强他们的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提升其创业能力。通过对高校创业教育网络平台运用情况的调查,我们可以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为充分利用高效、便捷、快速的互联网来开展创业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最终达到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信息素养教育与就业能力的正向作用关系,决定了嵌入信息素养教育的就业教育模式对于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增强大学生就业指导效果、优化大学生就业模式、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具有重要意义。在嵌入信息素养教育的过程中,需分析其阻碍因素和关键因素,并对两者的关键业务进行分析和梳理,最后找出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创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已经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生的就业成为结构性就业困难。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创业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发达国家和地区创业教育的比较分析,研究其制度构建及特色,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在创业理念、能力培养、课程体系设计以及外部环境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借鉴,对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借鉴生态学中生态位相关理论,可以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一种有益的建议,即提出大学生就业生态位的概念,从生态位视角分析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相互关系,运用生态位重叠与竞争理论可以解释现实中大学生就业过程的相关问题和现象。对于大学生就业生态位分析模型的构建,有助于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准确地找到适合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位置,并且可供高校相关部门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陈杨明 《传承》2011,(23):28-29
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中加强法律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就业合法权益的维护,有利于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规范有序运行,有利于大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稳步前行。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法律指导工作存在教学内容单薄、教学形式单一、教育师资匮乏等现实问题与不足,必须合理确定就业法律指导课的教学重点,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建立强有力的就业法律指导教学团队,方能改革完善大学生就业法律指导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2.
社会环境的变化给大学生带来就业的担忧和恐惧,就业压力成了大学生心理压力的重要来源,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信仰心态是影响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深层次原因。就业压力大,信仰心态会差;信仰心态不良,就业压力就大。要从根源上解决大学生就业的现实困扰,就必须帮助大学生调整信仰心态,把大学生的职业教育与信仰教育进行耦合,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国外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活动的开展已有30多年的历史,至今已成体系,颇具规模,产生了相当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年来,我国政府和高校非常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积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促就业。在这一形势下,学习和借鉴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的相关经验,显得十分必要并富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观的转变及其引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外部来看,它需要社会、学校以及个人形成的合力;从内部来看,它需要就业指导部门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心理发展部门对学生的求职心理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门对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引导,借鉴成就需要理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倡导通过切实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对学生挫折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在今天这样的一个竞争性、挑战性、多变性程度都很高的社会里,提高应对能力和生存能力,推动金融危机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时事资料手册》2009,(4):96-97
6月10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了《就业蓝皮书: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这是我国针对大学生就业发布的首部就业蓝皮书。报告对2008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与收入、就业流向、工作能力、求职、就业与教育公平、自主创业等作了全面的研究分析。本刊摘录相关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本文深入分析了建档立卡贫困大学生的家庭教育投入、就业回报期望和就业回报之间的关系。在家庭教育投入方面,建档立卡贫困大学生的家庭重经济投入、轻情感投入,大部分贫困大学生家庭认为教育支出给其家庭带来经济负担。在就业回报方面,包括薪资、就业地选择和就业单位选择,从在校大学生的期望就业回报和高校毕业生的实际就业回报看,二者之间落差较大;从教育投入和就业回报的关系看,教育投入对在校大学生的期望就业回报影响显著,但对高校毕业生的实际就业回报的影响尚不明确。同时,增加教育投入并不能带来家庭教育回报的增加。建议采取激励家长增加对子女的情感投入、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加强就业指导、针对大学生特点开展精准扶贫等措施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回报。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先锋 《前沿》2010,(15):115-11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而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原本突出的就业问题更加凸现。本文在对大学生就业问题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凯恩斯就业理论,根据我国国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回首2006年的就业路上,我们共同见证了走向基层就业的大学生在平凡的岗位上留给我们的感动,共同见证了大学生创业路上的激情和对成功的追求和向往,当然我们也看到了部分大学生零工资就业带给我们的无奈和思考。2006年的就业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奉献、感动、激情和拒绝浮躁。展望2007年的就业全面服务年,又有多少值得我们关注与期待……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如何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导向作用,是摆在高校面前的重大课题。文章详细阐述了当下大学生存在的就业问题及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意义,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积极促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保障大学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20.
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因素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宋笑平 《前沿》2004,(5):107-110
从理论上讲大学生就业的难度不会很大 ,但在现实中为什么人们普遍感到大学生就业难呢 ?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对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 ,从而对大学生就业这一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及如何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进行了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